蔺相如的成语故事,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概括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蔺相如的成语故事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概括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蔺相如的成语故事以及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概括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关于朋友的成语故事
  2. 有关蔺相如的成语故事
  3.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一、关于朋友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之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 *** :“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 *** 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 *** ,齐心为国效力。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两人少年时就是 *** 。

蔺相如的成语故事,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概括-第1张图片-

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 *** ,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后来分开了,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荒 *** 无道,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到了国外。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 *** 公子小白。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向后倒去。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 *** ,就返回去,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看见管仲走了,他才命令抄小路加速前进,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 *** 公子纠,公子纠被 *** ,管仲也被捉住。齐桓公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要把管仲处以极刑。

鲍叔牙却对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我是您的辅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免于饥寒,就算您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则非我所能胜任的,那只有管夷吾才行。我有五个方面不如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 *** ,我不如他;忠信以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长期交往中,管仲和鲍叔牙结下了深厚情谊。

范式,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二、有关蔺相如的成语故事

1、公元前282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宝玉.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原为一块玉璞(含有宝玉的石块),先后献给厉王、武王,玉工都说是块石头,国王恼怒,卞和分别被砍去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美玉,因此取名“和氏璧”.

2、秦昭王听说赵国国王成了这块宝玉的新主人后,十分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信里表示愿意拿秦国的十五座城邑来换取赵国的宝玉.

3、赵惠文王得到信后,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十分为难,于是就把大将军廉颇和其他许多大臣召来,商量对策.如果把和氏璧送给秦国,恐怕秦国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来交换,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秦强赵弱,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左右为难,想派个使者到秦国去交涉,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4、正在此时,宦官头目缪贤走出来说:“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国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我以前曾经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劝阻我说:‘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你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相会.当时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听了说:‘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得罪了赵王,如果逃到燕国去,燕王害怕赵国,决不敢收留你,只会把你 *** 起来送回赵国.到那时,你的 *** 命就难保了.现在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大王面前认罪请求处罚,大王宽厚仁慈,或许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听后照着做了,大王您果然宽恕了我.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并 *** 完成任务.”.

5、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 *** :“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璧,可以答应吗?”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秦王得了璧,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确实如此,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比较一下,我认为更好是答应秦国,把璧送去,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想大王现在可能没有适当的人选吧,我倒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邑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6、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做使臣,带着和氏璧西使秦国.

7、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 *** ”,向秦王表示祝贺.

8、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璧,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接过璧,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作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璧,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9、秦王怕蔺相如把璧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璧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璧献给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广城宾馆去休息.

10、到了宾馆,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璧,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再说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 *** 献璧.

三、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1、完璧归赵成语意思: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原主。

2、蔺[lìn]相如是战国时期有名的 *** 家、外交家。他胆识超群,为人机智聪明。赵惠文王在位时,有一个姓和的人将一块美玉(璧)送给了赵王。

3、秦国的国王秦昭王,也非常喜欢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换那块璧。

4、赵惠文王知道那是个 *** ,城是肯定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昭王,又怕理亏。

5、于是,赵惠文五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的 *** 。

6、蔺相如于是带着璧来到秦国,将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看后非常高兴,却丝毫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

7、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就将璧交给了他。

8、蔺相如拿到璧后,又说:“我将璧给了你,你却不割城给我国。如果你不守信用的话,我就把这璧摔碎。”秦昭王只怕玉毁了,就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是假装的,就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就不给。”秦昭王没办法,只好照办。

9、等庆祝活动准备做好了,就让蔺相如将璧献给他。

10、蔺相如却说:“我已经把璧送回赵国。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们再派人送来。我国一定守信用。若是你因为我欺骗你,你要杀我,那我就 *** 算了。”秦昭王看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便放了他。

11、后来,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关于本次蔺相如的成语故事和蔺相如的主要事迹概括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蔺相如 成语故事 事迹 概括 主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