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暗成语(齐喑什么四字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齐暗成语,齐喑什么四字成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成语万马齐暗的出处是
  2. 齐有什么成语
  3. 万马齐喑啥意思
  4. 万马齐暗是什么意思
  5. 万马齐暗究可衰中的万马齐暗是什么意思

一、成语万马齐暗的出处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 ,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卷是绍圣四年(1097),62岁的苏轼为李公麟所画《三马图》书写的赞文。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桐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与王安石、苏轼、王诜是至交。苏轼喜好马,更对李公麟的画艺非常欣赏。

李公麟此卷《三马图》即是应苏轼私请所作,苏轼一直携带在身边。据其赞文自题,“绍圣四年三月十四日”苏轼谪居惠州时展阅此画追忆往事而作此赞,乃是其六十二岁所书。

齐暗成语(齐喑什么四字成语)-第1张图片-

此时苏轼心态已渐趋平和,反映在书法上,则笔墨更加沉稳从容,结字章法也不刻意追求变化,呈现人书俱老之态。此画卷原为清宫旧藏,后被溥仪携至东北,伪满 *** 覆亡时遭损毁,图与赞分离,赞亦佚去前半段内容,仅存后半段及部分宋人题跋。

二、齐有什么成语

*** :齐心协力、齐头并进、万马齐暗、齐鼓方阵、齐心合力。

1.齐心协力:意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强调团队成员间的协调和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2.齐头并进:意指几方面不分高低,共同前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几件事情或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进展平衡,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3.万马齐暗:原意是成千上万匹马都沉寂无声,现用来形容人群或事物一点声音也没有,静悄悄的场面。暗含了一种肃静的气氛或者一种消沉、死气沉沉的状态。

4.齐鼓方阵:这是古代战争中布阵的一种形式,使用齐鼓来指挥 *** 行动。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军事上的某种策略和组织形式。在现代,也可以用来形容有序、整齐的队伍或阵列。

5.齐心合力:与“齐心协力”意思相近,表示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众人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以上是关于“齐”字的常见成语,它们各自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万马齐喑啥意思

1、万马齐喑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 *** 局面。出自《三马图赞》。

2、 *** (Politi *** )是指 *** 、政 *** 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 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 *** 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 ”是 *** 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与国家相伴而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及活动的形式和范围。

4、 ***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 *** 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5、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 *** 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 *** 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 *** 。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 *** 运行的基本动力。

6、 *** 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 *** 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

7、如 *** 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 *** 行为、权威 *** 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 *** 、支配 *** 和相互斗争 *** 。

8、 *** 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 *** 与被 *** 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 *** 。

四、万马齐暗是什么意思

1、万马齐暗的意思是千万匹马全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全都沉寂不语。

2、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如上描述比较牵强,这样的描述只是直接把马换成了人,无法体现此成语的语境。万马齐喑,描写的场面是:马是个不安静的动物,一万匹马在一起,不可能不出现嘈杂的现象。

4、而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件让所有人想不到,或者非常惊讶的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而使万马齐喑。

5、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士。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

6、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

7、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

8、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 *** 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常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离官回乡了。

9、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写了315首七言绝句。到家后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纪年为“己亥”,故起名为《己亥杂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出来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 *** 辣的太阳烤得龚自珍满脸淌汗。

10、路上行人极少。不远处却是钟鸣技响,乐声悠扬。龚自珍举目望去,却见一座古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们引导下,向神龛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风神顶礼膜拜,乞风求雨。

五、万马齐暗究可衰中的万马齐暗是什么意思

1、万马齐喑意思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5、“己亥”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当年龚自珍愤然辞官南归,在处理家事南来北往中写七绝三百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这是他在自己人生道路转折时对一生和对人生认识的回顾和总结。

6、这首七绝用双关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万马齐喑”的黑暗窒息的时代里对于变革社会的渴望,笔力劲猷,气势磅礴,如沉闷天空的惊雷,有发聋振聩的思想艺术力量。

7、 *** 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烂熟的程度,走到崩溃的边缘,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呼唤,对于新人的呼唤,是时代的愿望,也是时代的最强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成为不朽名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齐喑 四字 成语 什么 齐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