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人参汤(黄芪托毒排脓汤)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2

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芪人参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芪托毒排脓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2022-7-18黄芪人参汤——补益脾肺,祛湿和中
  2. 人参和黄芪一起煮好吗怎么煮
  3. 人参黄芪汤的做法

一、2022-7-18黄芪人参汤——补益脾肺,祛湿和中

一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又感受湿热。

治疗上李东垣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来源】《脾胃论》卷中。本方又名黄芪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

【组成】黄芪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升麻六分人参去芦白麦门冬去心苍术无汗更加五分白术以上各五分黄柏酒洗,以救水之源炒曲以上三分当归身酒洗炙甘草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九个

【用法】上咬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主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因劳役气虚,伤大肠也或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自汗。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疏睛无所见。食不下,或食人即饱,全不思食。 *** 频数, *** 难而结秘。卧而多惊, *** 淋溲, *** 后有白脓,或只便白脓。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遭,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闭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

【方解】本方主治证颇多,其病机大致有二:

一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又感受湿热。

治疗上李东垣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1.慢 *** 萎缩 *** 胃炎患者,女.47岁,1996年10月4日初诊。

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近5年,加重月余,自服胃苏冲剂、胃复春片、养胃冲剂等,未见效果来诊。

症见:面色欠华、倦怠乏力、胃脘部隐痛作胀,有时嗳气,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濡细。胃镜病理检查显示:慢 *** 萎缩 *** 胃炎(中度)伴不典型增生。

中医诊断:胃脘痛。治宜健脾益气为主,佐以通络清热之品。

方投黄芪人参汤,黄芪15g,升麻6g, *** 参15g,陈皮6g,麦门冬10g,苍术10g,白术12g,黄柏12g,焦六曲10g,酒当归10g,炙甘草6g,五味子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 *** 1周后复诊,自觉胃脘痛、嗳气明显改善,再服2周,胃脘痛、嗳气基本消失,胃纳亦增,面色始转红润。又连服2个月。复查胃镜病理检查示:慢 *** 萎缩 *** 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已消失。

2.小儿夏季热宋某,男,9岁,1996年5月25日初诊。每年春末夏初即出现发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之间,伴纳差、身倦乏力,消瘦,立秋后自然好转,反复发作3年,曾多次前往儿科诊治,均诊断为夏季热,予能量合剂、抗生素等治疗无效,乃转中医科治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虚数。

证属中医“疰夏”,病由素体阴虚脾弱,兼挟湿邪,人夏阳气外泄,中气不足,脾失运化,暑湿困脾所致。

黄芪人参汤加减:太子参30g,黄芪、麦冬、佩兰、青蒿、白术、炒神曲各9g,苍术、陈皮、当归各6g,升麻、黄柏、炙甘草、五味子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ml。上方服6剂,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精神转佳,食欲转佳。效不更方,再服8剂,诸症悉除,体重见增,随2年未见复发。

3.痿证石某,女,52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患者自同年3月始神疲乏力,经多间医院中西 *** 治疗效果不显。夏收时勉强参加,尔后症加重。双足软乏行走困难,短气懒言,巅顶及眉骨疼痛较剧。

曾去市某医院诊治,经检验、X线摄片等多项检查,未见器质 *** 变,诊断为“神经 *** 症”,予以谷维素等西 *** 治疗罔效。人日趋消瘦,睡眠不安,由其女陪同应诊。

刻见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足软行走困难,四肢不温,面色白无华,形体消瘦,睡眠差,不欲食,稍多食则脘中胀满,时嘈杂似饥,嗳气,胁下痛,口苦不干, *** 时黄, *** 正常,舌淡、舌体瘦小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黄芪人参汤(黄芪托毒排脓汤)-第1张图片-

症乃中气虚弱,黄芪人参汤加减。

处方:黄芪50g,白人参、升麻、陈皮、苍术

白术、当归、秦本、黄柏、白芷各10g,五味子、甘草各6g,神曲、麦冬。15g,服上方5剂后,纳增,精神亦好转,巅顶及眉骨疼痛亦明显减轻,各均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转和缓。效不更方,守方以 *** 参10。

易白参,去黄柏,再服5剂,诸症皆失。

创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组成为:黄芪20g,人参、苍术、神曲各10g五味子5g,升麻6g,陈皮、白术、当归各10g,麦冬15g,黄柏8g,炙甘草郁金各10g,三七、丹参15g。治疗10天后判定疗效,总有效率98.4%。 *** 秘结加大黄, *** 溏泄、苔白厚加厚朴、法半夏;腹痛加元胡、白芍;头痛加葛根、杭白菊;失眠加 *** 花、炒憙仁。

【临证提要】黄芪人参汤具有补脾肺气阴、清热燥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脾胃病、痿证等治疗,也可用于脾胃虚弱,夏伤于暑,暑湿困脾之疰夏。

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兼夹湿热。暑热甚加佩兰、青蒿芳香化湿解暑,头痛白芷、藁本祛风止痛。兼血瘀者郁金、丹参、三七活血化瘀。

黄芪人参汤见症较多,临证需要依照李东垣提出的加减法灵活应用,具体如下。

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各三分,藁本、生地黄以上各二分,细辛一分。

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胸中气滞,加青皮一分或二分,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大甚,或补 *** 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 *** 同煎。

胃脘当心痛,减大寒 *** ,加草豆蔻仁五分。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 *** 五分,黄芩二分,减五味子。

*** 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 *** 通行,所加之 *** 勿再服。如 *** 又不快利,勿用别 *** ,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 *** 不可复加之,止常服黄芪人参汤 *** ,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五钱,二味,哎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去渣,空心服之,其 *** 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 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

痿者,四肢痿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

其厥痿多相须也,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术以上各一分。

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气力矣。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

若身重减,气不短, *** 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 *** ,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

常服 *** 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加辛温泻之。

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二、人参和黄芪一起煮好吗怎么煮

人参和黄芪可以一起煮,它们在中医 *** 中常一起使用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提高体力。以下是一种简单的煮法:

2.将洗净的人参和黄芪放入砂锅中。

3.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约可以覆盖人参和黄芪。

4.将砂锅放在火上,用中小火慢慢煮沸。

5.煮沸后,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至1小时,直至液体浓缩为一半左右。

6.熄火,等待 *** 后,将煮好的人参黄芪汤倒入杯子或其他容器中。

7.汤液可以直接饮用,也可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调味料按个人口味调整。

-煮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调整,煮久一些可能可以提取更多的营养成分。

-如有特殊疾病或中医 *** 调理需求,更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人参和黄芪都具有热 *** ,体质偏热的人不宜多服用。

三、人参黄芪汤的做法

人参黄芪汤是一种经典的中 *** 汤剂,具有养血补气的作用。以下是人参黄芪汤的做法:

2.将人参和黄芪洗净并泡水备用。

4.将人参、黄芪、红枣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

5.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2小时,使 *** 材充分出汁。

6.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 *** 调味。

7.关火后,等稍微 *** 后便可饮用。

-若有特殊疾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方剂。

-如果对某些 *** 材过敏或有 *** 反应,请停止使用。

以上是一种简化的做法,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要适量调整 *** 材的用量。在 *** 中 *** 汤剂时,更好能够咨询医生或中 *** 师的建议。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黄芪人参汤和黄芪托毒排脓汤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黄芪 人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