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龙海 建筑之乡的问题,以及和福建东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龙海城内城门历史
万宝山贝丘遗址:万宝山遗址 [龙海市榜山镇 *** 、西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 *** 平方米,断面上有贝壳堆积及少量的石器,陶器残件。采集有石锛、石斧、石凿、 *** 和夹砂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等。陶片纹饰有方格纹、绳纹、曲折纹、叶脉纹等,可辨器形有豆、罐。西汉遗物有乳丁纹板瓦等。
枕头山古遗址:枕头山遗址 [龙海市九湖镇青铜时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清理出墓1座。出土和采集有 *** 、锛石、石凿、石斧、石铲、石矛、石镞,网坠和夹砂灰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等。陶片纹饰有竖篮纹、斜方格纹、绳纹、乳钉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大口尊、圈足尊、豆、平底罐、高领罐、浅盘、盆等。
月港遗址:月港遗址 [龙海市海澄镇豆巷村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原为龙溪县八都、九都地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在此设置海澄县。因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如偃月,故名月港。景泰四年(1453)月港贸易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贸易中心。现尚存码头七处。
白云岩:位于龙海颜厝洪坂村东南的白云山北面,系唐虔诚禅师卓锡处。这里依山递高存有三座古建筑:前为百草亭,乃南宋末年为纪念朱熹而建,平面方形,四石柱,柱刻“百草亭中留胜景”、“白云岩上隔尘缘”、“解经明道踪犹在”、“过化尊神泽未湮”等字,亭内立一石碣,上镌“ *** 夫子解经处”。亭曾圮,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但仍保留四石柱。朱熹,号晦庵,别称 *** ,知漳州时曾在此讲诚意章。今尚存朱熹题书的“与造物游”匾及门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 *** 常在掌中看”。亭之后有朱熹祠,供朱熹,正匾书“古道照人”四楷字,祠内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白云山 *** 书院建置祭田记”、“重修白云山 *** 书院”石碑。祠后有大雄宝殿,殿门额上有黄道周手书“白云深处”隶书木匾。白云岩上有八景:卓锡飞泉、何有石、百草亭、朱熹洗砚池、松关鸟语、棠荫漏月、晚浦归帆、意果园。白云山涧生存着奇异的红壳虾、无尾螺、白颈蛙。
浒茂东门 *** :浒茂东门 *** 遗址 [龙海市紫泥镇城内村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城周长1272米,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块石垒砌,现存东门城墙一段,长49米,残高5米,厚1.7-2.2米,城门宽2.2米,残高2.65米。
镇海卫古城遗址:镇海卫城遗址 [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明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始建,明清各代均重修。城依山面海,周长2881米,城墙用河卵石和条石混合垒砌,有女墙,开垛口720个。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拱形,用条石叠砌,南门、北门宽2.45米-2.6米,东门、西门宽1.7-1.8米。南门有有“瓮城”。东门下有宽1米,深0.8米的排水道。现地面保存四个城门及其城墙各一段。城墙残高6.8-7.2米,厚4.2-4.5米。城内保存有明天启二年(1622)始建的石构“福德祠”,城南的“父子承恩”石坊,城北的正统十三年(1448)建城隍庙和嘉靖初年建东岳庙,东门水门右侧的古地洞等古建筑;以及义学碑、昭毅将军碑、梳妆楼、七星井、椰树井、象乳泉等古迹。
郑成功枪城遗址:位于龙海港尾石坑村西侧临海的山岗上,与鼓浪屿、圭屿鼎足而立。
枪城为郑成功镇守厦门时的重要 *** 据点。清顺治九年(1652年)建,城墙依山用三合土筑成,总面积2540平方米、东西宽42米、南北长68米、在高1·2米处放置枪眼。
现残存四周围墙,残高1·95米、厚1·2米。
萃贤坊:萃贤坊 [龙海市海澄镇中山路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二 *** (1549)建。系龙溪知县林松,县丞刘宗用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吴元,正德年间(1506-1521)林浩、张浩、陈英,本朝高宽竺等五位本县进士而立。四柱三间仿木构石坊,宽4米,高约7米,四坡顶,正脊微弧,鱼尾吻。正楼柱头用“丁”拱出两跳挑檐承托坊顶。坊上的石雕构件已佚。
海澄文庙:海澄文庙 [龙海市海澄镇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隆庆元年(1567)郡守唐九德建。明崇祯(1628-1 *** 4)、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及1990年重修。庙占地面积 *** 0多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泮池、戟门、天井、月台、东西庑、大成殿、名宦祠,崇圣祠、乡贤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梁架,重檐歇山顶,鼓形柱础,斗拱之间有弓梁相连。台基用条石垒砌。月台正面饰青石浮雕盘龙陛石,四周环围白石雕刻,有双龙戏珠、如意牡丹缠枝、古瓶梅菊等图案,雕刻工艺极为精细。
南炮台:在龙海港尾石坑村东侧的屿仔尾镜台山上,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扼守海口,有“天南锁钥”之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闽浙总督邓廷祯为配合林则徐禁烟,加强战备而建。光绪十七年( *** 1年)扩建。1840年8月24日,英舰追逐中国商船,南炮台炮火打退了英舰。1937年9月3日,日舰向我挑衅,南炮台打响了闽南 *** 之一炮,日舰“若竹号”中炮沉没。炮台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240米,围墙高6米(滨海处高20米)、厚1·5米,以夯土及条石混合建筑,设女墙、垛口、枪眼,内置兵舍、濠沟、 *** 库、练兵场。炮台配德制克虏伯主炮1门、副炮3门。今已在炮台墙内东北侧发现石构炮座2处、副炮1门,墙外发现“播荡烟尘”石匾1块。炮座直径各为12米,座距8米。炮长3米,炮口内径0·20米,外径0·38米,后径0·60米。
浯屿天妃宫:原名和安宫,俗称 *** 庙,位于龙海港尾浯屿岛西部。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辛丑(1601年)夏重建,清康熙丁丑(1697年)重修,道光五年、十年(1825、1830年)和1943年多次修葺,1981年、1985年又有维修。宫坐东朝西,面积376·28平方米,面阔三间,有四殿。一殿有历代重修碑4方,其中有清康熙丁丑守岛抗倭将领沈有容《重建天妃宫记》和道光五年陈化成《重修浯屿宫碑记》。二殿奉天妃,挂有清圣祖御赐匾额,其上记有施琅平讨 *** 、澎湖时 *** 天妃“涌泉济师”、“助战湿袍”的故事,殿前天井两侧壁上饰青龙、 *** 。三殿祀手执玉笏天妃,称“镇殿妈”。四殿供三宝佛。宫外两侧各距10米处,有郑成功1661年驻岛时建的水井两口,称“ *** 井”。
晏海楼:位于龙海海澄镇人民路中段东侧。明万历十年(1582年)邑令瞿寅创建,是屹立于古月港的军事了望台,原为二层砖木结构,用八柱架梁筑成八角形,故又称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扩建,垒石增高至三层。1 *** 1年改为水泥檐沿。现存楼阁高22·44米、周长85·8米,地下有石室地洞,地面三层:一层条板石砌成,正门匾额镌“晏海楼”等字;二层夯土楼墙,门额刻“揽秀毓奇”,三层木结构,八角攒尖顶。1995年再次维修。清乾隆《海澄县志》云:晏海楼“东望 *** ,西揖山乍,南瞰演武,北俯飞航,实为城偶奇观”。
岱仙岩康长史祠:俗称仙祖庙,位于龙海九湖圆山琵琶坂。祀道士、医家康长史。始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年)漳州刺史黄碣扩其祠并请封为西岳阜王庙。宋代有两次修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复修。1993年再修。祠坐南朝北,两殿,中有天井。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祠内有清代黄檠重刻的明赵怀玉撰《岱仙岩历史沿革》及清龙溪举人苏廷耀撰、督蜀使者同安苏廷玉书的联:“大唐三百年今何在堪笑长安市中依然此熙来攘往;正月廿八日吾以降相逢琵琶坂上岂有些后果前因”。
高美亭石古井:高美亭井 [龙海市榜山镇普边村泗州 *** 庙前院南宋市文物保护单位]
绍定四年(1231),当保黄翁奉舍而建。井石构,方形,深3.5米。井壁、井沿皆用石板砌成。井沿1米见方,上题刻“奉舍井一口,当保黄翁,绍定四年立”。
柯坑石古井:柯坑井 [龙海市榜山镇柯坑村南宋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淳熙九年(1182)云峰院僧舍资建。井石构,方形,深2.9米,井口0.90×0.86米。井沿由四块各宽1.2米、高0.66米、厚0.15米的花岗石砌成,上刻“云峰院僧四换袖衣资舍一口,为恩安龙神考妣自身,同僧福惠藏岩。壬寅岁淳熙数九腊月日”。
壶屿石桥:在龙海角美桥头村,建于元。《龙溪县志》记:“壶屿桥跨惠民港为龙溪同安交界”,“俱元僧德霖募建”。桥为梁式石桥,长33米、桥面宽4·2米,二墩三跨,墩为舰首形,跨间距10米,每跨以5块长11米、宽厚均为0·8米的石梁板铺成桥面。桥上原有石狮4只,现仅存西侧2只。现存还有元、清代石碑记。
凤山岳庙:凤山岳庙 [龙海市岳岭山上榜山镇与海澄镇交界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奉祀五显帝。庙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并列三座各二进,第二进依山递高兴建,三座面阔共50.95米。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庙里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六年(1826),宣统三年(1911)等碑22通,记载历代重修、重建、扩建和捐资者芳名。
南园雨露奕世恩光石碑坊:在龙海角美东美村南园。石仿木结构,三门四柱,坊柱顶端置青石圆雕石狮4只。正匾两面分镌“南园雨露”、“奕世恩光”。其下是诰布,上刻“林文亡命以子廷兰奉政大夫湖广黄州府同知初任秩满敕赠文林郎广东肇庆府推官二任秩满诰赠奉直大夫广东琼州府万州知州”等字。正楼横梁还刻有“大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仲秋吉旦立”等字。
清宝殿: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东,供奉神农。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有明、清时期的题刻、斗拱、木雕、石雕和柱础等构件。殿为三开间三进,中有二天井。正殿单檐歇山顶。
西昆慈济宫:俗称西门庵,在龙海角美石美村西门,祀保生大帝。始建年代不详,宫内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碑记。宫坐东北朝西南,面积297·75平方米,三开间二进。宫内还存有明海防馆遗存的“那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设海防馆镇记”、“邑侯徐公修城设馆功德碑”等石碑断决。
紫云岩寺及摩崖石刻:位于龙海石码高坑村卿山上。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吕滨溪曾隐居岩内读书,后中解元,于是出资重修塑三宝佛金身并题额“紫云岩”。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今尚存清康熙、光绪及1948年的碑记和历代摩崖题刻多处。
古林岩寺:位于龙海石码高坑村林坑社半山腰上。寺坐南向北,总建筑面积441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寺内存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开山建寺碑记和1986年再次维修时中国 *** 会会长赵朴初、副会长正果法师题写的“大雄宝殿”、“古林寺”二匾。
古县土楼:位于龙海颜厝庵前村。该楼始建年代不详,系石基方形土楼。楼向坐北朝南,楼门用花岗岩条石彻底成拱形门顶,楼内双道墙双重门,整座楼面阔65米,进深70米。现存土楼的楼墙楼基除一侧 *** 约10米长外,其余保存基本完整。
志洁行芳旌节坊:在龙海角美桥头村辽 *** 石桥头。1 *** 2年旅新加坡华侨郭祯祥为其祖母许氏抚孤守节五十一年而立。坊为石仿木结构,三门五楼四柱,正楼四坡顶,边楼二层,未置楼间而置三面出檐的楼顶盖。正匾刻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出的“大总统”徐世以及陈望曾、郭曾火斤题写的对联。
海澄城隍庙:在龙海海澄内楼村。清乾隆《海澄县志》载:“海澄县城隍庙在县治东南,隆庆五年(1571年)建。崇祯六年(1633年)知县梁兆阳重修,后为风雨所坏。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王作霖再修”。庙坐东北朝西南。三进,前殿面宽16米、深9米,正殿宽12·5米、深12·2米,悬山顶,后殿宽12·5米、深7米,殿间隔天井。庙内现存历代重修碑6块。1995年又有维修。
红滚庙:红滚庙 [龙海市海澄镇山后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因庙内置椭圆形长条木滚,以红白二面待卜者滚之以决休咎,得名红滚庙。也称“山后慈济宫”。奉祀白礁宫民医吴本。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庙面阔10.65米,进深 20米,坐西向东,依山临海,二进三开间。中有天井,砖木结构,单檐悬山顶。庙有清道光()、光绪()修建碑。
龙鹫堂:龙鹫堂 [龙海市角美镇锦宅村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葺。堂占地面积 *** 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保存有元代柱础2个,凸雕云鹤、蝙蝠纹饰石柱2根,清代青岩雕蟠龙石柱2根、石狮1对、麒麟1对,重修碑记3通。
龙应殿:龙应殿 [龙海市榜山镇上苑文苑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清乾隆癸卯年(1783)改建,咸丰年间(1856)重建。占地面积22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廊间、大殿。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殿内保存着明代花岗 *** 柱4根。石雕神座,刻饰万寿纹、莲花纹饰。清代石鼓1对,乾隆丁丑年(1757)、癸卯年(1783)石柱10根,石柱均刻对联。
三元庙(角美镇流传):流传村三元庙 [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建。祀“三真君”(参见上条)。庙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次有前殿、天井、廊间、大殿、后殿。砖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现存的石雕及部分木雕均为始建的原物。后殿有“惟心惟法”石匾,系清顺治辛丑年(1661)会元陈常夏所书。
三元庙(角美镇玉江):玉江村三元庙 [龙海市角美镇玉江村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始建,历代重修。祀明正德年间(1506-1521)河南固始县迁来的郭姓所带的唐道化、周定志、葛护正“三真君”,亦称“三元真君庙”。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保存初建时的石龙柱1对、莲花纹祭道和石香炉各1个,清代石雕壁画1对、石香炉2个及石柱、石柱础等。还有记载重修庙宇路桥、清淤河沟、置田养僧、接济老弱孤寡等碑记4通。
许氏家庙、祠堂:鸿渐许氏家庙 [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许氏家庙崇本堂”,原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夫人系鸿渐许氏之后裔,1988年回访时曾手持三柱香,在祖先神牌前虔诚顶礼。始建于宋咸淳一年(1265),现存清代建筑。庙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分前后厅。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中有天井。庙存有乾隆辛酉年(1801)“进士”木匾一块,还有“崇本堂”、“存思维永”、“文魁”、“武魁”和“许氏家庙”、“朝议大夫”等木匾。相传许氏第十世许永柯荣获清乾隆皇帝敕封“朝议大夫”(官阶四品),并赐“许氏家庙”匾额。
许氏家庙、祠堂:许氏宗祠伦恩堂 [龙海市九湖镇新塘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许厝祠堂”,原为清都督,漳州、金门、湄州总兵许凤的故居。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建。祠堂坐西北向东南,一厅二房二厢房,中有小天井,砖木结构,悬山顶。房前埕地广阔,为当时闻名闽南的“南五虎”许凤、蓝理、柯彩、吴田、陈龙聚居练武之所。另有许厝潭、饮马槽。
许氏家庙、祠堂:许氏家庙 [龙海市程溪镇人家村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田源马坪许氏家庙”,是唐 *** 漳名将许天正后裔的祖祠,其裔孙遍及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宋开禧年间(1205-1207)始建,现存有明代遗迹。庙占地面积94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门廊、埕院、开光前厅、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两旁为厢房。悬山顶,砖木结构。
一 *** 九年游击队长王占春率红三团进驻人家村时作为队部。一九四四年此庙改作小学,并成为 *** 地下 *** 联络站。
翼晋宫、杨氏牌坊:翼晋官 [龙海市榜山镇平宁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一九七八年重修。宫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砖石木结构,依次为:前殿、天井、大殿、天井、后殿。前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保存明代蟠龙石柱1对,清代石狮1对,以及龙纹石窗等构件。
龙应寺:龙应寺 [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龙眼院、龙锦寺、灵景院。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1769)、道光(1826)、咸丰(1857)、宣统(1911)均有修葺。寺占地面积325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分前后殿。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悬山顶,中有天井。寺庙现存清石碑5通,石匾“桃源深处”一方。
万安楼:万安楼 [龙海市程溪镇人家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七年(1802)建。楼平面呈圆形,直径25米,高16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四层,底层用花岗岩块石砌成,二层以上生土夯筑。每层8间,门厅与楼梯同一开间,最上层设有阁楼。楼层内侧有可环绕的通廊。二、三层外向叠长方形小窗。楼开一大门置二重门框,外框用长方形石砌成,内框拱券形门。楼坐东北向西南,双向坡顶。楼 *** 圈出天井,天井有一六角形石砌井,井壁块石砌成,井四周用鹅卵石铺成。门上匾“万安楼”三字。
圆明庵:圆明庵 [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始建,清乾隆庚辰年(1760)改建。庵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前殿,天井、左右廊间,大殿。前殿,大殿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梁架,悬山顶,两侧配建一字形厢房,长形天井。庵前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旌坊1座。
龙池岩摩崖石刻碑记:龙池岩位于龙海角美白礁村的文圃山南麓。相传唐武宗会昌四年(884年)太子李忱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至此,见文圃山池塘石凌泉冽,解衣畅浴,暑气全消,赋诗云:“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进莲花世界中。”因“真龙”入池,故名龙池岩。
龙池岩唐时进士谢攸与弟谢修,曾在此读书;五代时主簿洪文用、宋代名贤石贵等隐居于此。宋进士杨志为纪念贤,在此建“三贤堂”以祀之。宋理学家朱熹于绍兴 *** 登进士第授同安主簿时,慕“三贤堂”之名,登临游览,在龙池岩建“玉屏讲堂”,在此讲学。历代名人墨客,在此留下题刻20多处。其中有玉屏讲堂旁朱熹手迹“拍门”二字阴刻石上,意为求教须先拍门。另有朱熹等人题刻“寒竹风松”、“丹灶石”、“伏虎岩”、“松烟风清”、“清可濯缨”、“月魄涵江”、“放生池”、彩虹桥的“彩虹”、凌汉桥的“凌汉”等题刻。此外,岩上还有 *** 祠、栖贤楼、印月池、蕴玉居、旷怡寺、笏拜轩、观海寮、山泉三迭、石塔、涉趣石、华圃书院等胜迹。华圃书院尚存谭尚忠手书“讲堂”石匾一个。
*** 你可以去这个论坛找找:
二、龙海石码周边旅游景点
晋江安海镇,莆田涵江镇,龙海石码镇,长乐金峰镇
涵江,是兴化 *** 古镇,已成为闽中货物集散中心,清代名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首。
涵江自古商贾云集,商贸鼎盛,历史上与石狮、石码、金峰并称福建四大名镇,是闽中 *** 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小上海"之称。
金峰镇商贸鼎盛、人文荟萃,而饮誉八闽,历史上与函江、石狮、石码并称福建四大名镇,并被称为中国经编四大名镇,享有“小上海”之美誉。
闽安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 *** 古镇。公元 *** 3年,唐朝已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 *** 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 *** ,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
宋初,由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庆历(1041~1047年)间复在闽安镇设把港及钟门巡检,专管贸易、缉私、捕歼海盗及海上封舱、绥靖海疆事宜。北宋权威著作《元丰九域志》将其列为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一。
其实应是福建三大名镇,就是晋江安海镇,莆田涵江镇,龙海石码镇, *** *** 以后,随着石狮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有人将石狮镇列入四大名镇,所以另一个说法是晋江石狮镇,莆田涵江镇,龙海石码镇,长乐金峰镇
安海是福建四大名镇之一,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安海古称安平、石井,自古文风丕展播远誉,文物胜迹甲一方。
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的涵江因海运和商贸业十分发达而被誉为“小上海”,当时由贸易起家的富商兴建了不少的华宅美屋,继承了当地传统民居样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福建四大名镇之一,闽南侨乡文化古镇,自古文风展播远誉,文物胜迹甲一方
涵江曾是兴化 *** 古镇,又是福建四大重镇之一。
龙海也是四大名镇之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与漳州市之间,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
闽北顺昌县洋口镇曾是福建“四大名镇”之一,有“小福州”之誉,文化积淀深厚,群众热心参与业余文艺活动。
福安:离赛岐10海里的下白石港,早在唐朝咸通年间,就同海外建立了贸易关系,为唐宋时期的福建四大名镇之一,现既可停泊万吨级轮船,又是天然避风良港。
有“福建四大名镇”之誉的洋口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称“小福州”的洋口镇为建瓯县第八区,距顺昌县城15公里(1936年始归顺昌),是个万余人口的大镇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原名龚佩瑜,后改名龚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朦胧诗派的 *** 人物之一。历任福建省文联、作协副 *** ;厦门市文联 *** ;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 *** 、第六、七、八届 *** 团 *** ; *** 第十二届 *** ; *** 第十一届 *** ;福建省 *** 第六、七、八届 *** 、第九届 *** 。
;公交线路:101路→接驳线,全程约17.3公里;
1、从龙海市林前村步行约1.7公里,到达檺林站;
2、乘坐101路,经过12站,到达桥浦站(也可乘坐花博会人民广场专线、18路);
3、步行约440米,到达下庄路口站;
4、乘坐接驳线,经过2站,到达漳州火车站;
公交线路:漳州港1路→ k6路,全程约44.1公里1、从港尾镇步行约3.2公里,到达白沙社区站2、乘坐漳州港1路,经过18站,到达新港城客运中心站3、步行约30米,到达新港城客运中心站4、乘坐k6路,经过2站,到达东园电商城站5、步行约6.6公里,到达埭尾村
龙腾峡漂流没有关门,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原因暂时不 *** 。
清远龙腾峡漂流位于广东省清远市石码镇,是一家集奇、新、优、妙等特色为一体的专业化的漂流景区。是惠州巽寮滨海龙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巨资打造的山海生态峡谷漂流,景区距离巽寮镇只需5分钟车程,距 *** 、深圳仅需60分钟自驾车程、35分钟动车车程,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镇古街的邮编是:363100。
凤山岳庙,旧称凤田岳,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榜山海澄二镇岳岭上,俗名岳岭。庙不知建于何时?历代重建碑未示,据传说考证乃宋初始建。原庙背阳面阴,后改坐西向东至今。主祀仁圣大帝,配供儒、释、道所宗拜之雕像近二百尊,其神像之多,堪称闽南庙宇之最。岳神正直不佑于奸,惩恶扬善,人咸敬畏,不敢妄泽,为民所崇, *** 鼎盛。岳岭古迹甚多,风光独好,今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系一游览胜地。
凤山岳庙距龙海市石码约3公里,原名“凤田庙”,主祀“五岳大帝”,海内外香客络绎不绝。岳庙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土木结构,三座建筑并列各为二进,176尊各路神 *** 塑像分立,12根高大的浮雕石龙柱支撑整座大殿,两座高达4米的金炉屹立庙前。据现存碑记可知,岳庙建立至今已有800多年。
凤山岳庙每年有4次庙会,其中农历三月廿四是“过炉”日,为有组织有规模的民俗风情活动。当天,岳庙张灯结彩、庄严壮丽,附近各村落喜气洋洋,男女老幼都梳妆打扮环游,进庙举行过炉仪式。接着是弄龙舞狮、武术表演、歌仔阵演唱,庙外戏台同时演着芗剧,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天空,共同盼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首先,请问孩子是石码户口的吗?石码中心小学,龙海实验小学,还有石码附属小学:石码第二中心学校(高坑小学)
1、坐石码到平和的班车到南靖下车,(现在改路平和车没有经过南靖车站只是在环城路经过了,所以有点麻烦)再南靖车站买到土楼的车,班次很多的。
2、石码车站坐公交车到漳州西站,转南靖班车到南靖车站,在南靖车站再买到土楼车票。
3、石码直接打的到漳州,漳州打的到南靖车站,按人头收费的,南靖车站再买票到土楼
自驾游:石码-漳州-天宝-走319国道龙岩方向-南靖靖城-南靖度假村牛崎头岔路口-下319国道-往南靖方向-从这里开始一路明显土楼路线交通标识--南坑镇-船场镇-书洋镇
A线为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四菜一汤)、河坑土楼群、东倒西歪700年的裕昌楼、塔下民俗文化村的旗杆以及永定的高头承启楼、湖坑的振成楼和初溪土楼群(永定土楼是连续剧下南洋的拍摄地点)。
B线为南靖县的云水谣古镇,是 *** 8套播放的连续剧《野鸭子》拍摄地,也是 *** 拍摄云水谣的拍摄地,那边土楼有沼泽地上面的土楼和贵楼和怀远楼,再过去5公里就是我家梅林村了,是中国景观村,那边有土楼 *** ,梅林当年还是石码人 *** 的地区呢,我们那边跟石码有数不清的关系,如果你能在25号(农历3月23日)那天在梅林做客的话,那你幸运得很,我强烈推荐你那天到梅林去,因为那天是 *** 生日,我们那里今年做很大的民俗活动。另外梅林那边有条公里可以直接到河坑土楼群,路程在6公里。
如果乐山有直达重庆铜梁或者合川的公共汽车的话,就直接给售票员说到大足县万古镇,这是最简单的、最快捷的选择,因为这两趟车都要经过万古。再就是乘坐乐山到大足的公共汽车,到大足后再转乘到万古的公共汽车。如果自驾:乐山--荣县--自贡--内江到达成渝高速--隆昌--到达重庆桑家坡收费站进入重庆境内--荣昌--大足(邮亭)下高速路,直接前行经双桥到龙水,到达龙水后不要再去大足县城了,就在龙水转道右行,出龙水经团结--石码--大堡--终点万古镇,全程预计270--300公里
三、贡糖之乡——白水镇(作者:龙海,陈文勇)
1、漳州市龙海区白水镇,背靠玳瑁山脉,与漳浦为邻。前隔南溪江面,与东园相望。上距漳州市区36公里,下离厦门岛内4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旧称白水营,碧溪。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人文古迹,风景名胜众多。
2、白水古街位于镇区,是在 *** 时期统一规划建设,为闽南传统骑楼风格,集商住为一体。由于靠近南溪江边,水运发达,可直通大海,因此这里成了山里特产及外来生活品的贸易周转中心,繁华一时。而同处江边的大埔墟、三保墟受到辐射,也曾热闹非凡。江边的六丰码头当时可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商贾往来的繁荣情景。而古街地名因交易的种类而生,有米街、火烧街、糖街、鱼仔市、竹仔街等特色街道。
3、山边村宝珠石风景区,有着神奇的历史传说。山虽然不高,但顶上是个绝佳的观景平台,近可观南溪湾两岸的田园风光,远可眺厦漳大桥的雄伟壮观!
4、鹤头社山上已有400年历史的古山寨遗址
5、鹤头凤安宫位于崎岎村鹤头社路口,主供开漳圣王 *** 光,玄天上帝,注生娘娘等众神明。历史悠久,香火旺盛,为龙海市级文保单位。
6、现有庙宇及配套设施由村里贤德人士近年组织牵头成立重建小组,带头并由村民自发捐款,还向本村籍海内外侨胞,社会精英及周边各届人士募捐400多万元在原址重建而成。有山门,戏台, *** 光骑马石雕像,放生池,庙前广场等。整座庙宇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气派非凡,尤其庙内吊顶蜘蛛网(穹顶)更是巧夺天工,金璧辉煌,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水平。现已成为村民重要活动场所,尤其春节期间抬神仪式更是热闹非凡。
7、山边村 *** 庙,历史悠久,香火旺盛
8、白水镇区碧滢宫,俗称“大妈庙”,美食米筛目就在庙前广场。
9、山美村井仔三官大帝庙,近年来落成,气势雄伟。
10、陈文勇,龙海市白水镇人,漳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副 *** ,喜好单车骑行、野外登山等户外运动,多年来已用单车骑行的方式涉足漳州各县市区的名川山水、海滨岛屿、乡野村居,用车轮丈量着这座“花果鱼米之乡”大地的尺寸。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龙海 建筑之乡和福建东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