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辽北满族之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全国有几个满族自治乡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辽宁省内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共有31个民族,即:汉、满、锡伯、 *** 、回、蒙、藏、 *** 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傣、黎、僳僳、畲、哈尼、高山、水、达斡尔、仫老、仡老、 *** 、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
少数民族 *** .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名列全省第三位;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5个,即满族、锡伯族、 *** 族、 *** 、蒙古族。少数民族遍布全市城乡,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全市有民族聚居县2个,民族乡(镇)19个。
开原市和西丰县是辽宁省少数民族聚居县。开原市少数民族人口36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61.3%,在辽北各县(市)、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比例更高。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列第4位。开原市少数民族中,满族32.6万人,锡伯族1.8万人, *** 族0.8万人, *** 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居铁岭市各县(市)、区之首。西丰县少数民族人口 1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4%。其中满族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5%。
全市除19个民族乡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30%的乡镇38个。这些乡镇分布在开原市、西丰县和清河区,均是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全市1556个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5%的民族聚居村519个。其中满族聚居村460个, *** 族聚居村17个,蒙古族聚居村2个, *** 聚居村2个,锡伯族聚居村1个,联合民族聚居村39个。
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共有57.1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7%,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2.7%。主要分布在开原市和西丰县的各乡镇以及其他县的民族乡(镇),其他全市各城乡均有分散居住。除满族外,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还有锡伯族、 *** 族、 *** 、蒙古族等。铁岭市的锡伯族人口在省和全国占重要地位,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锡伯族主要居住在开原市西部的几个乡镇和铁岭县腰堡镇、镇西堡镇。蒙古族大多居住在昌图县西部的几个乡镇, *** 族主要居住在开原市的开原镇、老城镇、城郊乡、八宝屯满族锡伯族 *** 族乡及铁岭县的腰堡镇、凡河镇、双井子乡以及银州区龙山乡等水稻产区。 *** 居住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城镇,其中开原市的开原镇、老城镇、八棵树镇,西丰县城及银州区等地 *** 人口较多。
铁岭市还有其他26个少数民族,人口不足千人,还有零散居住尚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人口。
二、我国辽宁省有哪些少数民族聚居
辽宁省有满族、蒙古族、 *** 、 *** 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聚居。
少数民族人口670万人,占辽宁省总人口的16.02%。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列中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居第十位。
辽宁省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6个满族自治县(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2个蒙古族自治县(喀左、阜新)。
还有2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市(凤城、北镇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土地面积为3.43万平方千米,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3.3%;少数民族人口174万人,占自治县总人口54.3%,占辽宁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
辽宁省有77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葫芦岛市绥中县、兴城市,铁岭市西丰县、开原市,锦州市义县等地。在辽宁省的民族乡中有91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9911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9.97万人,占总人口的54.65%。
辽宁省民委2016年启动了“走进辽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型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将邀请来自各个人群的500余名市民走进民族特色村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感受多样民族文化
据悉,“走进辽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题活动是切实推进辽宁民族工作快速发展向前,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升的重要活动。自3月以来,先后走访了盘锦、本溪、朝阳、阜新等地,在总结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果的同时,为全面推进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辽宁省民族事务 *** 会副主任赵佐贤表示,“走进辽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系列活动是落实“ *** 7号文件”精神,扩大民族工作影响力的重要活动。辽宁也是多民族省份应该挖掘、展示、传播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最美,使之成为辽宁自豪的名片,全国的靓丽经典。
“希望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多走走、多看看,用笔和镜头来记录辽宁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据了解,“走进辽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活动将历时三个月,将走进沈阳、抚顺、本溪、丹东等四个城市,有 *** 、摄影家、中青年等多个人群参加,参与人数近500人。在此期间将开展“炫彩民族风——我就是摄影家”采风、“民族村里别样的风景”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辽宁:邀请500市民走进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为什么关氏皮影震辽北
1、沈阳关氏皮影是辽北皮影的 *** 。它的诞生地是马刚乡马刚村(旧称刘千户),这个村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内(原新城子区管辖)。老关家几代人一直就居住在以满族人居多的马刚村,并且都是靠皮影戏养家糊口的民间艺人。不过,那几代人虽然在村里的“好乐皮影班”里担当过不同的“角色”,或唱影或 *** 影或拉弦,但没有一个是多面手的。到了关宝凤这一辈儿,他在村里的“好乐皮影班”里,不但会画影、唱影、 *** 影,甚至连伴奏的各种乐器也精通一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关宝凤最终当上了领厢唱影的掌柜、马刚村“好乐班”的班主。同时,关宝风在走南闯北演出之中,不断地揣摩其他皮影班子的优点、长处,并逐渐形成了老关家皮影的特色。
2、关氏皮影是在融会东北地区老影调和唐山皮影唱腔的基础上,夹以方言为主的道白,形成自己的唱腔特色。其影人造型粗犷淳朴而不失典雅,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生、旦阳刻空脸,通天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洁;着色以红、绿为主,有时也用些蓝紫,色彩鲜明。在演出实践中还不断对影幕、照明等进行 *** 。音乐方面改变了只用四弦伴奏的传统习惯,增加了扬琴、月琴、横笛、笙管等配合演奏。在演出中还常用“大下巴”串场,表演滑稽幽默小品,还将快板等其他艺术形式融入皮影表演。他们的拿手戏为“四大臭儿”。
3、关宝凤对影卷子(唱本)更是用心,不仅自己参与改编、创作,还专门请了一些私塾先生、秀才帮着写新唱本。关氏皮影班子原来只会唱十几出老戏,一下子就能演七八十部戏。后来,由于关宝凤的长子关呈璧、次子关呈玺,他们从小就跟 *** 学艺,属关氏“呈”字辈,关宝凤最后便把影戏班改名为“呈乐班”。据沈阳县文化科存卷上的资料记载,那时的“呈乐班”经常活跃于沈阳北部,以及抚顺、铁岭等地区,演出《凤仪亭》《穆柯寨》《薛刚反唐》《武松 *** 》等二十多部影戏。
4、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到1957年是“呈乐班”最活跃的历史时期,每年演出都超过一百场,总计观众六十余万人次。创作的新剧本《狼牙山》《除四害》《小二黑结婚》,以及经典的传统剧本《呼家将》《杨家将》《花木兰》等七十多部,唱红了辽北的黑土地。后来,“呈乐班”多次变化,“ *** ”时销声匿迹,影人、资料损失很大。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进入复苏期。21世纪初,关呈璧之子关维颖(蒲河学校美术教师)开始在 *** 中传播皮影,成立蒲河学校荷尖戏社皮影表演队,在参加省调演中受到广泛关注。蒲河学校已将“以皮影为纽带的校本课程研究”申报为“十一五”辽宁省教育科研课题。几年来通过课堂学到皮影知识的 *** 近千人,参加过演出的过百人。
5、他们不仅在沈演出,还到过铁岭、抚顺等地。关呈璧刻制的《三打白骨精》等影人曾出国展出;剧团成员还为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局 *** 出国展品、礼品皮影。五个月 *** 出《武松 *** 》《凤仪亭》《穆柯寨》《宇宙锋》四剧的皮影作品。2006年11月6日,沈阳关氏皮影表演队 *** 沈阳参加了辽宁省第五届皮影戏调演,结束了辽北地区无队参赛的历史,填补了辽北皮影的空白。
文章分享结束,辽北满族之乡和全国有几个满族自治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