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之乡?陕西能源公司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陕西能源之乡这个问题,陕西能源公司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2. 陕西煤炭的煤炭资源
  3. 陕西省介绍

一、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神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接内蒙,东邻山西,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全县面积7635平方公里,居陕西各县之首。辖4乡15镇,人口37.8万人

2008年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了12年免费教育,来自农村的 *** 每天还可以得到3.5元的补助。

2009年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开全国之先河,必将载入中华史册。

神木古称麟州,历史上曾是边关要塞,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名扬青史的杨继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略,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巡边到此,留下了《渔家傲·麟州秋词》等著名诗篇。神木也曾是 *** 老区,早在1 *** 7年就建立了 *** 组织,1934年建立了红色 *** ——神府革0据地,是全国少数几个坚持到全国解放的革0据地之一。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神木物华天宝,美丽富饶。煤炭资源得天独厚,探明储量500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五分之一。而且煤质优良,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和理想的环保洁净煤。石英砂资源品位极高,探明储量436万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7%以上。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神木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的神湖(红碱淖)被誉为“沙海明珠”、“塞上天池”,是全国更大的沙漠淡水湖,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烟波浩淼的湖水,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沙丘,展现了特有的大漠风光。神木还是塞上人文景观萃集的地方,雄浑的杨家城、精美的四合院、华丽的汉画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以及二郎山、九龙山、天台山、西津寺等古庙群,构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风景线。

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神木逐渐成为西部投资的热土。从“八五”到“十五”的15年里,神木境内各种投资高达300多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5%,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亿元,跻身于西部百强县行列。在2005年公布的西部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神木位居第15位,全国第188位。

神木是中国新型煤都,工业以煤炭为龙头,按照煤电、煤化工和载能三个方向转化,形成了煤炭、电力、煤化工、载能、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

煤炭产业是神木工业的龙头。县境内煤炭产量达到8600万吨,其中地方3300万吨,是全国产煤之一大县。进入新世纪,神木又积极实施“建大矿、促运销、重转化”的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神府、榆神两大矿区开发,瞄准高产高效矿井,通过多元投资,建设锦界、柠条塔、红柳林、张家峁、石窑店、凉水井等一批百万吨以上大型矿井,形成地方煤炭的骨干体系,“十一五”末,煤炭产量预计将达到1亿吨。

电力工业是煤转化的首选方向,神木的电力工业发展走的是发、输、用并举的路子。现在县境内电力装机容量近90万千瓦,锦界6×60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已于2003年6月5日开工建设,计划2007年一期机组建成发电。同时,配套发展载能工业,着手筹建电石、金属镁等项目。

煤化工业是煤炭产业链延伸的主要领域,现在120万吨煤制-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煤转油等大项目正在筹建之中。

以玻璃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是神木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亮点。县境内现有格法玻璃生产线二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二条,玻璃年产量达到324万重量箱。“十一五”期间玻璃生产能力将突破1000万重量箱,届时神木将成为西北地区更大的玻璃生产基地。

煤炭产业链的延伸,既极大地发挥了能源的综合效益,又使神木的工业呈现出煤炭产业一业当先,电力、煤化工、载能、建材等多业并举的局面。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由神木县0和神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开发建设,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于1996年着手准备,2002年3月启动开发,总投资规模约为175亿元。目前工业项目已达30余家,其中包括锦界6×6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60万吨煤制-项目、10万吨聚氯乙稀项目等6个大型项目。锦界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成为神木工业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旅游是无烟工业,也是神木发展非煤产业的突破口。现在以神湖(红碱淖)为主的旅游业已具规模,景区开发详规制定完成,环湖公路已经竣工,环湖绿化全面铺开,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完善,大漠神湖正以崭新的风貌,挺进旅游大市场,迎接八方游客。

绿色,是神木人的梦想。绿色,也是当代神木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九五”以来,全县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2亿元,完成退耕还林116万亩,人工造林 *** .7万亩,种草16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6.3%,形成了六条绿色通道、四条绿色林带和两山绿色屏障的雏形。2001年神木县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县。昔日荒凉的神木,正在变成塞外绿洲。

神木地域广阔,发展林 *** 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着较强的发展优势。神木是全省更大的养羊县,羊子存栏80万只。红枣是神木的又一主导产业,全县红枣栽种面积达19万亩,年产红枣6000多万斤。畜牧和红枣已经成为神木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交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神木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交通带动战略,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彻底改变了神木的交通状况,府店、杨陈、榆神、神佳、神盘、新店及陕蒙高速公路等七条出境公路沟通了与周边旗县的联系,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公路“黑色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4340多公里。包神、神朔、神延铁路的相继开通,形成了1.32亿吨的年运输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神木成为陕北的铁路交通枢纽。

神木是纵贯全省的330千伏输电线路的北端,覆盖全县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营运,城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县到乡光缆全部开通,数字微波线路、移动通讯有了长足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为神木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是展现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神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是从“九五”以后开始的,十年来共投资10亿多元,完成了规划的4纵21横主干道中的3纵16横,城市建设面积已由十年前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9平方公里,城市广场、住宅小区、供电、供水、供热、绿化美化等城市设施日趋完备。今日的神木县城高楼林立、街道宽广、华灯高照、绿树成荫,展示着塞上煤城的现代风姿。2000年被国家爱委会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2001年又被 *** 等五部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

经济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各业的大发展,神府煤田开发的十几年来,各项社会事业硕果累累。教育工作1998年实现“两基”达标,2000年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2003年被命名为全省农村教育 *** 示范县,2005年6月通过陕西省“普实”验收,并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强县。计划生育工作1998年实现“三为主”,2000年建成“综合服务县”,2000年10月被国家 *** 命名为“全国县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过去的二十余年,神木人抓住煤田开发机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由国定贫困县向陕西经济之一强县的历史 *** 跨越。“十五”以来,神木人又以昂扬的斗志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面贯彻- *** 的“-”重要思想,以 ***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强县富民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妥善处理好城镇与农村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北部矿区与南部山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省市与地方经济利益等五方面重大关系,全面推动经济建设、 ***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打造实力神木、活力神木、魅力神木、和谐神木。今年初,县委、县0制定了神木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即到2010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完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达到70%;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到2010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十强,力争进入全国百强。

神木县辖15个镇、4个乡: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镇、大保当镇、马镇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解家堡乡。

2000年,神木县辖12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07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神木镇 86632高家堡镇 17348店塔镇 19763孙家岔镇 11612大柳塔镇 32391花石崖镇 11866中鸡镇 13595贺家川镇 10440尔林兔镇 12309万镇镇 13956大保当镇 12857马镇镇 12170麻家塔乡 12856永兴乡 8271乔岔滩乡 14530太和寨乡 7238瑶镇乡 13519栏杆堡乡 10211沙峁乡 11652解家堡乡 9746西沟乡 10000瓦罗乡 7812。

2003年,神木县设14个镇、5个乡,769个村委会、15个社区。

神木的工业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业产值在工农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0%左右。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神木紧紧抓住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我省加快开发陕北的机遇,放宽政策,搞活机制,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煤炭、石英砂等优势资源开发步伐,使全县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能源化工基地的初步形成。

煤炭工业神木是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神府煤田的中心。煤炭工业是神木的龙头产业,在全县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1985年以来,全县煤炭工业已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产出原煤10多亿吨。全县每年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近二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都由煤炭产业直接提供。进入新世纪后,神木着眼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可展,提出“建大矿、促运销、重转化”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目前,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更先进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神华神东煤炭公司大柳塔煤矿,单矿产生产规模达到2200万吨。同时,大力实施关井压产,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着力提高技术装备、单井生产能力和整体经营效益。2004年,全县煤炭年产5955万吨,其中地方1870万吨。2005年,锦界3000万吨、柠条塔1000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以开工建设,红柳林1000吨、石窑店800万吨等百万吨以上大型矿井正在前期筹备工作中,到“十五”末,初步形成大中型矿井为主的煤炭生产格局,全县煤炭产量达到6500万吨,其中地方2000万吨,神木将成为我国更大的优质环保煤、动力煤、出口煤产生基地。

电力工业神木电力工业从小水电、小火电起步,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电力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县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主要有中电国华2×10万千瓦电厂、神华电力公司7.4万千瓦自备电厂,陕西神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2.5千瓦电厂、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亚华公司锦界13万千瓦热电厂、恒源公司7.9万千瓦综合利用电厂、煤电公司7.9千瓦环保电厂。中电国华27万千瓦,神华电力公司1×2.5万千瓦,恒源公司5万千瓦机组正在建设当中,目前全县的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61.5万千瓦。2004年发电总量56.5亿度。配合国家西电东送工程,总投资120多亿元的锦界6×60万千瓦空冷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在紧张的建设中,2006年四季度1号机组投产,成为陕北煤电基地建设的启动项目。

化工工业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逐步形成,神木的化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生产焦炭1000万吨、焦油80万吨;总投资2亿元的10万吨的聚氯乙烯项目以正式投产,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省投资公司控股,投资7.58亿元的120万吨-项目(一期20万吨)也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同时,50万吨焦油加氢、1万吨PVC管等转化项目正在积极的筹备工作中。煤转油项目初步选址在大保当镇,经省煤田地质局分析表明,榆神矿区2—2号煤层和3—1号煤层属煤质好、适合液化的煤层,液化转化率为 *** .16— *** .35%,油产率为60.94—63.93%,即每1500吨煤炭可以转油1000吨。具有区域特色的能源化工集群以初步形成。

载能工业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崛起,神木的载能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共审批立项的高耗能工业项目47个,其中电石厂35个,生产规模都为1 *** 0KVA电炉2座,单炉产量为2万吨。2004年,年产电石1000吨;铁合金厂2个,设计年产硅铁3万吨;硅钙厂6个,设计年产1.6万吨;金属镁厂4个,设计年产金属镁3万吨。2004年,年产硅铁6万吨,硅钙5万吨,金属镁2.7吨。同时,9万吨电石炉项目正在紧张筹备中。以焦炭、电石、硅铁等为主的高耗能载能工业链正在形成。

建材工业依托本县和周边地区优质的石英砂、石灰石资,我县积极发展以玻璃、水泥等为主的建材工业。始建于1958年神木玻璃厂,1982年投资迁扩建为三机垂直引上生产线,产量为54万重量箱,2001年完成格法生产线技术改造,形成了产年74万重量箱、4000万只瓶罐生产能力。由河北晶牛集团投资2.8亿元,2002年建成投产的170万重量箱浮法玻璃生产线,是陕西之一条浮法生产线,产品已被2008年 *** 会部分场馆建设所选用。由山东力诺集团投资建设的高科技玻璃器皿项目一期1井炉4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年产高档玻璃器皿3.6万吨,同时,锦界280万重量箱浮法玻璃项目以开工建设。2004年,全县玻璃生产能力324万重量箱,成为西北地区更大的玻璃生产基地。此外,神木县对原有年产2万吨水泥厂进行了迁建、技改,建成了年产10万吨的特种水泥生产线。

轻纺手工业地毯是神木的传统手工业,编职历史悠久,工艺水平极高,远销欧、美、日等国。1982年在陕西省地毯质量评比中夺得之一名,1983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全国地毯交易新图样评比中,机抽洗90道京式地毯和彩花地毯分别获得之一名和第二名。目前,全县有大小地毯厂4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产各类地毯7.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880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1年1月, *** 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神木市上榜。

2021年1月,神木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0名。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神木市名列第80。

2020年10月,神木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9月,“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神木市上榜,位列第3位。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神木市位列第56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神木市位列第49名。

2020年6月,神木市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宁片区)。

2019年3月,神木市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8年10月,神木市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1名。

2018年8月,神木市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12月,神木市上榜2017中国更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6年7月,神木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 *** 命名神木市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二、陕西煤炭的煤炭资源

陕西煤矿主要分布于陕北地区,该地区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总土地面积8.03万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40%。东与山西省以黄河为界,北面与 *** 、宁夏相邻,南以北山与关中平原相接。海拔高度在800~1 800m之间,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陕北地区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中矿产有 *** 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这些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矿产种类较齐全,但结构不尽理想;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可经济开采的储量少,难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支柱 *** 矿产短缺;除能源矿产外,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黏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主。

1984年发现的神府煤田位于陕西榆林,面积约2.6万km2,煤矿储量达1 349.4亿t,其与 *** 东胜煤田连为一体,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优质造气动力煤田。东胜煤田位于 *** 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面积12 860km2,探明储量2 236亿t,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4,属世界八大煤田之一,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更大的整装煤田。神府—东胜煤田的煤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尤以煤田南部为更佳。在现有的亿吨煤炭基地规划中,神东煤田地区占到8个矿区,分别有神东矿区、神府新民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渭北矿区、彬长矿区、宁东矿区、平朔矿区。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之东部,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基中含煤面积4.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是国内煤炭资源较丰富的省份。陕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地区较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97个县(市)中,67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其中47个县(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能力。现探明加预测储量3107亿吨,截至98年底保有储量达1600多亿吨,居全国第三。秦岭以北有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秦岭以南有陕南煤田。

全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种齐全。建成生产的有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焦坪、黄陵、神府等七大矿区,以及各地(市)、县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年产量达5000万吨。煤种以低变质的长焰、不粘、弱粘和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贫煤次之。有不同等级冶炼精煤,有大、中、小块品种齐全的化工用煤,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可以满足各待业对煤炭的需求。

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自东向西分布于韩城、合阳、澄城、白水、蒲城、铜川、耀县等县市,有“渭北黑腰带”之称。分布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四大矿务局,是我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种有瘦煤、贫瘦煤、贫煤、焦煤。煤质特征是:中灰、中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其利用方向如下:

(3)工业锅炉、建材工业及民用煤;

黄陇侏罗纪煤田东起富县葫芦河,经黄陵、宜君、耀县、旬邑、淳化、彬县、凤翔、陇县、千阳等县,分布着黄陵、焦坪、旬耀、彬长四大矿区,是我省优质动力用煤的主要生产基地。焦坪矿区形成了以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玉华矿、下石节矿、陈家山矿和崔家沟矿五大国有重点矿井为主,乡镇煤矿为辅的开发格局,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黄陵矿区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黄陵矿业公司、苍村煤矿、车村煤矿和红石岩煤矿为龙头,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齐发展的局面,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吨。该煤田煤种是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其主要特点是:低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富油、有一定粘结 *** 。广泛用于:(1)动力用煤;(2)气化用煤;(3)炼焦配煤,捣固焦用煤。

陕西能源之乡?陕西能源公司简介-第1张图片-

陕北侏罗纪煤田位于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带,分布着榆神、榆横、神府三大矿区,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该煤田是国家煤炭战略西移和陕西煤炭战略北移的重点,规划发展为亿吨特大矿区,现已形成了年产1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煤种为长焰煤、不粘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份、高化学活 *** ,即“三低三高”的特点,有“天然洁净煤”的称号,已被全国多城市指定为城市环保专用煤。可广泛用于:(1)动力用煤;(2)气化用煤;(3)活 *** 炭用煤;(4)低温干馏生产半焦;(5)高炉喷吹等。

陕北的三叠纪煤田位于延安、子长、子洲、安塞、横山等十余县市,煤种属气煤,是我省主要配焦煤分布区。该煤田煤质特点是:低中灰、特低硫、高挥发分、中高发热量、中等粘结 *** 的富油气煤。工业利用方向是:(1)炼焦配煤;(2)低温干馏用煤;(3)各种动力用煤。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府谷、佳县、吴堡一带,是山西河东煤田西延的分布区,煤种从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至贫煤。煤质特征是:低中灰、低磷、高发热量。不仅储量丰富,煤质好,又是我省最缺的炼焦用煤。主要是地方和乡镇煤矿开采,尚未形成规模加工能力。利用方向是:(1)动力用煤;(2)冶炼用煤。

陕南煤田位于秦岭以南。主要以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开采为主,镇巴煤矿为该区更大的地方国有煤矿。煤种以贫煤为主,其次为瘦煤,属中灰分、低硫、中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可广泛用于电力、建材等行业。赋存石煤的下古生界广泛出露于安康等地.石炭第至侏罗系广布于渭北,陕北

岩 *** ,岩相,厚度较稳定,含煤 *** 好,蕴藏着全省99%的煤炭储量;陕南分布零散,岩 *** ,岩相,厚度变化大,含煤 *** 差,加之后期构造 *** ,形成的煤产地储量小.现将主要含煤地层分述如下:

(一)上石炭统太原组:分布于渭北和陕北,系陕西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 *** 以砂岩,泥岩为主,一般夹一至三层浅海相灰岩,含煤八.九层.主采层,渭北为5、10或11号煤,单层厚一般2-5米;陕北为10号煤,一般厚4-10米。

(二)下二叠统山西组:整合于太原组之上,分布于渭北和陕北,岩 *** 以砂岩、泥岩为主,含煤三层,主采层3号,在韩城、吴堡较发育,最厚可达10米。

(三)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于商洛二叠纪煤产地,岩 *** 以砂岩、砾岩为主,东薄西厚,含煤一至七层,东部2号煤可采,西部1号煤可采,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

(四)上三叠统瓦窑堡组:系陕北三叠纪煤田之含煤地层,岩 *** 以砂岩为主,夹泥岩、油页岩和煤层,子长附近较发育,最厚368米,向南、北均变薄,含煤层多而薄,一般六层,3、5号煤可采,并在子长附近略厚,5号煤厚2米左右,3号煤厚0.75米左右。另外,在洛南云架山一带上三叠统也构成一定规模的含煤区域。

(五)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系镇巴三叠侏罗纪煤田之含煤地层,岩 *** 以砂岩、砾岩为主,须家河组含结构复杂的煤层七组,第二组在水磨沟一带有千层饼之称,煤厚0~7.45米,为水磨沟井田的主采层;白田坝组含局部可采的薄煤一层。

(六)中侏罗纪统延安组:在北部地区,组成黄陇和陕北侏罗纪煤田,岩 *** 以砂岩、砾岩为主,在黄陇煤田,含可采煤层一至三层,单层最厚43米,一般厚2~10米,在陕北煤田,含可采煤一至九层,东北厚西南薄,单层厚可达12米。南部,中下统勉县偃河、凤县户家窑等地,岩 *** 为砂岩、砾岩和泥岩,含可采煤层一至六层,单层厚一般小于2米,结构复杂。

煤质:本省低变质类的长焰煤、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在探明储量中占65%,气煤、瘦煤、贫煤次之,肥煤、焦煤和无烟煤甚少。全省煤质特征大致如下:

(1)深成变质是境内煤变质的主要类型,随地质时代由新至老,煤变质程度由低变高。

(2)煤中灰份和硫份含量,与成煤环境有较明显关系。渭北、陕北各煤田成煤环境较稳定,陕南相对不稳定;二叠纪之前多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二叠纪及其后为陆相含煤建造。所以渭北、陕北以中-低灰分煤为主,陕南以高灰分煤为主;石炭纪煤层多为中-高硫,而且有机硫含量较高,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多为低-中硫煤。

(3)各煤田煤种为:红花铺、二峪河石炭纪煤产地为高灰无烟煤;渭北、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以中灰、高硫瘦煤、贫煤为主,其中二叠纪为低硫煤,府谷以气煤为主,吴堡为焦煤和瘦煤,陕北三叠纪煤田为中灰、低硫气煤;镇巴三叠侏罗纪煤田以高灰、低-中硫瘦煤、贫煤为主;黄陇和陕北侏罗纪煤田以中-低灰、低硫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结煤为主,黄陵矿区为气煤和弱粘结煤;偃河侏罗纪煤产地为高灰、低硫肥煤;户家窑侏罗纪煤产地为中-高灰、低硫长焰煤;商洛二叠纪煤产地为高灰、高硫焦煤和瘦煤。

三、陕西省介绍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市,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733万,下辖10个地级市。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 *** ,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西部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 *** 桥 *** 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 *** 、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较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 *** 、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更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之一大淡水湖为陕北榆林的红碱淖。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境内)为界。陕西省地跨中国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神秘。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更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 *** *** 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秦岭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 *** 、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 ***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我国大地 *** 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名称来源

陕西,这个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三秦大地

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真正意义上跨 *** 北的省份之一。陕西的境内的秦岭被亲切的称谓 *** 山,渭河和汉江共为母亲河。而朱鹮因为其分布地被称为陕西的省鸟。陕西从北到南的延安、西安、安康被称为“三安”,寓意三秦大地福 *** 康。

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榆林机场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它位于“北山”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 *** 521.4平方公里。陕北是中国现代 *** 圣地。 *** 等老一辈 *** *** 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 *** 文物、 *** 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 *** 精神。全市境内的 *** 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 *** *** *** 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 *** 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 *** 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 *** 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 *** 局会议旧址”等。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周时代起, *** 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 *** 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变迁。陕北成为中原华夏民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 *** 。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指出:“被 *** 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 *** 的语言里,大部分是地名。”因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历史文化: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我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 *** 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 *** 精神的象征。经济:陕北土地原本贫瘠,黄土高原,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 *** 等重要资源而迅速崛起。语言:汉语族,中原官话,晋语。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 *** 城市:陕北为关中城市群北延伸和辐射区域,南部中心城市为 *** 圣地延安;北部中心城市为近年的明星城市榆林;

关中位于北山山脉以南、南山(秦岭)山脉以北。关中南部是渭河冲积平原,北部是渭北台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八百里秦川”关中号称“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区。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谷,东迄潼关港口,东西宽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 *** .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 *** 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 *** ~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西安钟楼

历史文化: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关中是全国重点城市群,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是关中地区的支柱。语言:汉语族,中原官话关中片。气候: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雪。 *** 城市:关中城市群是全国率先发展的十大城市群之一,正在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 *** 城市东有“东府”渭南;西有“西府”宝鸡;北有“同官”铜川;中有西咸都市圈——包括古都省会西安、 *** 古都咸阳以及中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关 *** 写之咸阳篇咸阳

咸阳...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咸阳成为 *** 、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咸阳是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是中国甲级对外 *** 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历史、复兴文化、改善生态、再铸辉煌的理念,“咸阳湖”两岸将以两寺渡公园、钓台西照、细柳清风、渭水晚情、防洪渠系、渭滨公园、咸阳古渡、渭阳新区、长堤石刻、古渡公园、化工之光、杜邮春草、上林晨曦等景观,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蓝天白云相映,与咸阳 *** 古都呼应。

陕南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属于西南。

陕南-商洛(10张)陕南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川”:北部的秦岭山脉、南部的大巴山区及中部的汉水谷地、丹江平原。它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气候潮湿多雨,常年温热,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稻产区。陕南位于“南山”秦岭山脉以南,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秦境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5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 *** 阶地。太白山仍存留有第四纪冰川,而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 *** 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历史文化:中部和西部为蜀文化,东部为秦、楚文化;是汉族重要的发祥地。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汉朝因此得名,汉族也因此得名。刘备曾在汉中称帝,因此刘备 *** 被称作“蜀汉”。经济:陕南经济以生态农业、渔业、林业经济为基础,航空产业、 *** 业、旅游业为支柱。随着陕南进入全国重点支持战略,陕南已经成为了连接华中、西南的交通枢纽。语言:汉语族,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 *** 城市:陕南有西部中心城市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汉中;中部中心城市为“上壅古城”安康;东部中心城市为“华中华南交通枢纽城市”“商鞅封邑”商洛。商南金丝峡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 *** 带。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丹江为汉水流域的一部分,洛河为黄河的一大之流,东流河南洛阳入黄河。该地区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征,该地区的人饮食方面既有南方特点,又有北方特点,面、米、玉米都是日常主食,主要特产是核桃、板栗、柿子,以上特产的产量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核桃出口量历年来一直占全国六分之一左右。该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栽种北方的小麦、玉米又有地区种植南方的水稻。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商洛道(亦称商於古道)是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旅游景点有老君山、天竺山、塔云山、牛背梁、金丝峡、仙娥湖和丹江漂流等。溶洞有天洞、佛爷洞、月亮洞、玉虚洞等,其中柞水溶洞群被誉为“北国奇观”。商洛东部各县区(商州、商南、洛南、丹凤、山阳)的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西部各县(柞水、镇安)的方言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面积: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0多万。行政区划:现辖10县1区,市 *** 驻汉台区。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汉中夜景

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 *** 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更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 *** 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种,其中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的“ *** ”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汉台、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城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的方言属西南官话区。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行政规划上而言)最南端,属 *** 带 *** *** 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南方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辖1区9县。安康地处“秦头楚尾”,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东北与商洛市(镇安、柞水)接壤。安康是北 *** 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行政规划上而言)水、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东部各县区(汉滨、平利、旬阳、白河)的方言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西部、南部各县(汉阴、石泉、宁陕、 *** 、岚皋、镇坪)属西南官话区气候资源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 *** 带,整体属 *** 季风 *** 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 *** 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关中、陕南春季之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陕西省实行 *** 行政管理体制:之一级为副省级、地市级;第二级为县级;第 *** 为乡镇级。之一级:1个副省级市,1个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9个地级市,1个省辖市;第二级: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第 *** :175个街道办事处、 *** 1个镇、 *** 9个乡:西安市市辖区9县4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咸阳市市辖区3县级市1县10秦都区渭城区杨陵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县级兴平市由陕西省直辖,咸阳市代管)宝鸡市市辖区3县9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渭南市市辖区1县级市2县8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县级华阴市和韩城市由陕西省直辖,渭南市代管)铜川市市辖区3县1耀州区 *** 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市辖区1县12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市辖区1县11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市辖区1县10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市辖区1县9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 *** 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商洛市市辖区1县6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唐以前行政区划演变

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汉武帝时,为了加强 *** 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 *** 制。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 *** ,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初对州、郡、县加以 *** ,全 *** 设10道,道辖州、郡。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在元朝以前的陕西,并不包括汉中、安康等秦岭以南今属陕西管辖部分。元代的 *** 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统元年(1260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西四川行省、陕蜀行省等),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两次移治兴元(今陕西汉中);至元八年罢,以京兆诸路直隶中书省。次年,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以京兆为其分地,置王相府治之。十七年,忙哥剌死,罢王相府,复立陕西四川行省于京兆; *** ,分设四川行省,于是只称陕西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及甘肃、 *** 部分地区。陕西是中国目前现存的省份中建省最早的,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 *** 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 *** 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陕西省虽从1 *** 6年11月起隶属于 *** ,但当时军事甫定,百端待理,为新旧更替之过渡时期,各县各自为政,除部分县按 *** 规定组织县 *** 外,多数县仍沿袭北京 *** 时期之县制。1 *** 7年7月,陕西省 *** 正式成立后,全省各县才逐步改制,县知事一律称县长,县 *** 设县长1人,县佐1人。1930年10月, *** 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 *** *** 后,陕西省各县才开始依据 *** 之《县组织法》改组,“县之组织重新改订,并确定县 *** 经费,分期裁撤各县县佐,同时积极筹备自治。”

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大西高铁、西成高铁

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第16位(由2005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10的第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元省份俱乐部”。2009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折合4008美元,突破4000美元大关。从1978年至2004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继续位居之一方阵。其中,之一产业增加值1220.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6836.2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4334.13亿元,增长11.7%。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 *** 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 *** 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 *** 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 *** 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文章分享结束,陕西能源之乡和陕西能源公司简介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陕西 能源 公司简介 源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