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之乡景区在哪里,骏马生长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今天给各位分享骏马之乡景区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骏马生长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黄河之一湾”在哪里是四川的唐克还是甘肃的玛曲
  2. 新疆昭苏大草原旅游景点介绍 昭苏大草原在哪里
  3. 莆田有哪些著名景区

一、“黄河之一湾”在哪里是四川的唐克还是甘肃的玛曲

去甘南之前,黄河九曲之一湾的美图,已经深深映在脑海里。

甘南之行从兰州出发,经夏河、碌曲、到达玛曲,此行玛曲是为了“黄河之一湾”。

进入玛曲之前,查地图就能看到两个称“黄河之一湾”的地方,一个是甘肃玛曲县境内的“天下黄河之一湾”,另一个是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的“九曲黄河之一湾”,究竟谁是“黄河之一湾”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黄河之一湾”是如何形成的?

玛曲县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玛曲是藏语“黄河”的意思,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黄河”命名的县。

玛曲县占居黄河九曲之首曲。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流入玛曲县木西合乡境内,从玛曲县欧拉秀玛乡出境,再次流回青海境内,在玛曲县境内流程达433公里。

黄河流入玛曲县境内时的水流量占黄河总流量的20%,出境时水流量增加到65%,黄河在玛曲段的补充水量占黄河总水流量的45%。玛曲县境内支流众多,主要的一级支流有28条,二级支流有300多条,形成湿地面积达563万亩,成为黄河的一大“天然蓄水池”。

黄河在玛曲县境内这一河段河谷宽阔,河床稳定,水流缓慢,为丘陵草原区,由于地势平坦因而流速缓慢,在这里形成了良好的草原牧场,每到夏季,水量丰沛、绿草茵茵、牛壮羊肥,甘南草原湿地风光令人向往!

但黄河在玛曲县境内由于地势平坦因而流速缓慢,没有一个合适的制高点,无法看到黄河流域的壮观场面。

黄河在玛曲县境内蜿蜒曲折,自西向东流淌,当流至四川省若尔盖县唐克乡,受到阿 *** 卿山脉及地形的阻挡,在甘肃玛曲与四川交界处的唐克乡一个U型大拐弯,与四川省边界擦肩而过,再次回到甘肃玛曲县境内。

黄河在四川这段流域,成为四川与甘肃的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水自甘肃一侧来,白河水从四川境内来,在此弯处白河与黄河相会,白河由此汇入黄河流域,两河相会后,黄河在这里一个华丽的U型大转弯,形成壮观的“黄河之一湾”。

在黄河的东侧唐克乡索克藏寺院背后有一座山,是观看黄河之一湾的更高点,唐克人在这座山上修了木栈道、山顶建了观景台,站在山顶,黄河水从远方呈“S”型,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美景尽收眼底,于是“黄河九曲之一湾”就成为唐克乡著名的旅游景点。

天下“黄河之一弯”,主要流域形成于甘肃的玛曲县,在甘肃省与四川省交界处一个U型大转弯,站在四川唐克乡境内的一座山顶,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美景尽收眼底!这就是我们看到经典“黄河九曲之一湾”的美景,您明白了吗?

黄河边上还有一座寺庙“唐克索克藏寺”和一个藏族村寨,藏族同胞或游人,在这里转佛塔、祈福。

下午从唐克乡进入“黄河九曲之一湾”景区,沿景区木栈道,向湿地走去,黄河水弯弯曲曲一路走来,清澈的河流水势平缓,没有气势磅礴,没有浊浪滔天,始终情意绵绵地婉转迂回,犹如天上飘来一条柔美的丝带,此时蓝天白云、绿草繁花、 *** 骏马、如诗如画!

游览景区掌握好时间,不要错过最美的日落,向山顶更佳观景台走去,到山顶有一段距离,可以根据自己体力情况,选择自己登上山顶或乘坐景区电扶梯而上。如果想拍摄风景,建议您自己登山,可以边走边拍,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风景。

登上山顶观景台,静静等待日落时分。当夕阳慢慢向山边落去,阳光穿过云层洒向河谷,晚霞映红了西天,云霞在天空不停地变幻,河水在晚霞的映衬下时而金黄、时而通红,不时变幻出各种奇妙的色彩。

此时此刻陶醉在这美景中,忘记了手中的相机,感受着祖国山河之壮美、大自然之悠远博大……

到玛曲除了黄河之一湾外,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看——

位于玛曲县城南4公里处,是黄河上游在玛曲境内建的之一座桥,因此有“黄河之一桥”之称。建成于1979年,这座桥的长280米,宽是7.5米。这座大桥的建成,方便了黄河两岸的交通,也为玛曲县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黄河之一桥有两大景观,一是“拱桥拓日”,清晨日出时,立于大桥西侧,当太阳升至大桥拱面时,似拱桥托起了太阳一样,颇为壮观;二是“长河落日”,黄昏时分,在桥东边远望黄河之水,夕阳渐渐西沉,恰是落入长河之中。

玛曲境内的黄河水清澈而平缓,支流众多、水流丰沛,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形成的大面积的草原湿地,玛曲的阿万仓乡可以看到中国最美的“阿万仓草原湿地”。

二、新疆昭苏大草原旅游景点介绍 昭苏大草原在哪里

在伊犁,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昭苏草原,在炎炎夏日,这里可是一个纳凉避暑的好地方,而且可以欣赏美丽的大草原,盛开的油菜花,和我一起来昭苏吧!

昭苏草原是高山草原,平均海拔在两三千米以上。昭苏草原不是山顶草原,是山坡草原。它紧紧依偎着巨山的山麓和山腰。在这里,有巍峨的山体、散漫的云杉、鲜艳的百花、小岛般的毡房、奔腾的群马、潺潺的溪流。昭苏草原像一个依山而卧的高贵女人,以她的清高、娴雅、美丽而让人惊叹。当她随意地依山而卧的时候,洁白的云朵飘来,为她盖上薄薄的云锦。湛蓝的天空仿佛伸手可触,远方地平线上涌动着羊绒似的白云,白云和缓缓移动的羊群融为一体,不知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这就是昭苏草原。

我们去的时候,走的伊昭公路,伊昭公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弓月道”的其中一段,全程一百多公里,沿途要翻越乌孙山上的安格列特达坂(海拔3000米),道路险峻,但一路风景很美,仿佛穿行在白云之上。岩峭壁间的高山草原绿草如茵,是优良的夏草场。过白 *** ,这是乌孙山山脊上的高峰,主峰海拔3475米。此峰由石炭系灰岩构成,远观呈灰白色,因而得名白 *** ,锡伯语称其沙颜哈达,亦为白峰之意。

在昭苏的两天里,我们去格登碑,途经美丽的后山,看到漫山的油菜花,紫色的香紫苏,蓝色的胡麻,总之是在五颜六色中感受美景。特别从边防路到坡 *** 途中见了美丽的湿地,真的惊异,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这一片湿地就这样静静地流淌,让人的心一下更静了,凝望这里,真的美......

在蛇山哨所,钟槐哨所,这条坡马百里红色旅游线上,真实感受 ***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两河护岸工程更让人领会“不让每一寸土地从我手中流失”!这里的木扎尔特口岸,离哈萨克斯坦的那林格勒(据说是蒙古语“细细长长的沟”)只有三公里,如果在这里建立互市贸易,该多方便啊。

据当地人说“昭苏”是“蒙古格勒”意思是绿色的沟,真的希望这片土地越来越美!

昭苏县景点有昭苏圣佑庙、夏塔旅游区、昭苏县知青馆、昭苏县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夏塔古城遗址等。

1、昭苏圣佑庙:坐落在新疆昭苏县城西北,现存建筑8座,四周围墙环绕,是中国边锤难得的一处古建筑。

2、夏塔旅游区:原是古代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现为夏塔柯尔克孜民族乡 *** 所在地。

3、昭苏县知青馆:展区分为集散区、复原区、实景区、主题餐厅区、散客餐饮区、红色驿馆区等六个游览部分。

4、昭苏县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哈萨克民俗文化馆包括哈萨克民族概况介绍展、草原文明展厅等,充分展现了昭苏草原文化独有的魅力。

5、夏塔古城遗址:这座古城遗址是特克斯河流域大且保存完整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对研究古代伊犁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及 *** 军事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炎热的夏天,伊犁昭苏是最美的风景吗?

在新疆玩耍有一半的时间是围绕着天山的,长长的一条天山被圈成了大大小小的景区,便宜的门票和昂贵的景区车都是标配。

伊犁昭苏,如果你想要纯粹的蓝天白云、雪山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夏不超过25℃的凉爽,那么这个7月,跟我走吧它是新疆唯一一座没有荒漠的县城,美得不像人间。

这是一个没有夏天的城市,漫长的冬季后便是春秋两个连在一起的凉爽季节。7月的昭苏草原是盛夏的天堂,这里百草茂盛,青色的草原望不到尽头,油菜花盛开的景象胜过任何画家的作品。

行走在昭苏,斑斓的色彩会一次次 *** 你的目光, *** 、粉色、蓝色和紫色各种你想不到的花朵都会连绵不绝地出现在视野中,在辽阔的草原上铺陈开来,悠远的意境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出来的。

夏塔河由丛山峻岭一泻而出,划 *** 坦的草原,景观还是非常不错的。景区车终点的徒步道越来越近的雪山,满地的小花还有满地傻乎乎的土拨鼠增加了很多乐趣,可惜天气不太好,下次来要尝试一下骑马穿越古道!

据说当年玄奘西天取经,便是由此经过这里芳草如茵,远处墨绿的山峦层层叠叠,犹如潮涌般的海洋。

夏塔地处僻壤,保持了十分原始的状态,这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不时可见雪兔、松鼠、旱獭、 *** 等动物,甚至可见野马、野鹿、黄羊等出没。一路上有很多小花配合雪山拍照非常美,在泥土上能看到可爱的土拨鼠实在是为景区加分不少。游人真的非常少,是一片原始地带。

七月的伊犁属于昭苏, *** 黄灿灿的油菜花,仿佛天幕上绘就的巨大的油画。昭苏草原标志 *** 的油菜花一路蔓延,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景。

每年7月油菜花开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向日葵和油菜花,便成了昭苏一个绝美的景致。广袤的绿色背景上, *** *** 黄灿灿的油菜花、向日葵花镶嵌其中,仿佛天幕上绘就的一幅巨大的油画。向日葵在这里伸展着身体,夏日的阳光温暖又艳丽。

阿贡盖提是距离喀纳斯还有一小时车程的一处草原传说成吉思汗在这里集结过大军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7点了,景区一个人都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大门就开着,于是我们就直接走进去了。

日落时分,光影醉人趁着还有阳光,赶紧往石人的方向冲过去~日落时分的景色真的太美石人都是面朝东方的呢~日落时候去拍都是逆光~日出的时候应该是很美的~

远处的风景也是很美的~一个美字,无法形容啊,因为云越来越厚重,光线越来越弱,开始往回走,这时候景区工作的马儿都被放出来吃草了。

清晨,走进“天马之乡”昭苏草原,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广阔的梦境。一望无_的草原,绿草如织,雪山巍峨,骏马驰骋, *** 遍野

悠远与辽阔的意境,已不是一幅画和几句精美的言语所能诉说的

不知不觉间打开心境,放逐想象,这一刻,即使目光变成一匹野马,也难以追逐到这里丰富的色彩。

昭苏草原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是牛、羊马,近距离亲近草原,哈萨克牧民用冬不拉和歌声、马 *** 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

新疆昭苏县素有“天马之乡”美誉,到了冬季景致有多壮观?

有蓝天白云,有圣洁雪白的雪山,有油菜花,还有辽阔的牧场。牧场山木马狂奔。这不是仙境,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地方,那就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被称为塞外江南的昭苏。

昭苏可不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自古昭苏就很有名,还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特克斯、这里曾经是乌苏的故乡,也是伊利往南疆交通的重要路径,昭苏的历史入股往前推一只能推到一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是 *** 。原始人在这里孕育着自己的儿女,也诞生这里独特的游牧文化。

汉朝的乌孙古国名声在外,而昭苏的名声被压过,这里就是盛产天 *** 地方,由于生产天马这里的也被叫做天马昭苏县。昭苏县有五个品种的吗,其中伊犁马就有6万多匹。2003年更是被评委了天马之乡,国家 *** 予以重视。

这里说的天马,是被汉武帝所叫的美称,意思是这马跑得非常快,像是从天上来的一样。其实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名字,汗血宝马。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听到这个名字。昭苏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昭苏县旅游资源公布图巴勒克苏大草原、百万亩油菜花、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阿合牙孜沟风景区、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图拉苏冰川、夏特谷地;人文旅游资源有:圣佑庙、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马古城、木扎尔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尔特岩画、细君公主墓。

新疆昭苏被誉为“天马之乡”每年冬天都会上演万马雪地奔腾的奇观。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人想到《 *** 记》中孙悟空在天宫当弼马温的时候,孙悟空将所有的天马都放出来的景象。所有的马都在奔腾,看着微风吹起马鬃的画面,特别的热血,让人领略到了古代战马奔腾的英勇场面。总的来说这个 *** 拍摄的就是特别的壮观,让人惊叹不已!毕竟我们这些普通人很多都是生活在了水泥钢筋的环境中,看到这样的场面从内心里感到震撼!

现在通过这样的宣传片。网友们对于新疆昭苏了解了很多,已经看到了昭苏的美景,被这样的美景所震撼,所吸引!也有很多人已经订购了昭苏的旅游团,现在的旅游团已经都排到了元旦,所以这样的宣传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昭苏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有:巴勒克苏大草原、百万亩油菜花、库尔库勒德克水帘洞、阿合牙孜沟风景区、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图拉苏冰川、夏特谷地。

人文旅游资源有:圣佑庙、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马古城、木扎尔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尔特岩画、细君公主墓。

昭苏是汉武大帝歌赋中所盛赞“腾昆仑,历西极”的天 *** 故乡,自古就以盛产良马著称,马文化历史悠久,有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马术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每年盛夏时节,牧场上绿草如茵,马壮羊肥,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 *** 活动。

“姑娘追”,哈萨克语称“克孜库瓦尔”,它是哈萨克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常在喜庆时举行。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象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来。

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 *** 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各族群众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

三、莆田有哪些著名景区

所谓莆田二十四景,是指莆田县境内(包括今涵江区、城厢区及湄洲湾北岸)的二十四个景点。这二十四个景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始定的。据记载,明代天顺年间邑人吴希贤之一次给莆阳标出了四个景区,即“壶桥晴岚、乌山霁雪、绶溪待渡、宁海观澜”。林尧英认为这四个景区不能概览莆田优美风光,就遍览莆阳大地,之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这些景点分别是: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镜、南山松柏、木兰春涨、钟潭噌响、柳桥春晓、石室藏烟、智泉珠瀑、北濑飞泉、绶溪钓艇、九华叠翠、壶山致雨、三紫凌云、紫霄怪石、古囊山列山献、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宁海初日、天马晴岚、夹氵祭草堂、锦江 *** 、湄屿潮音。这些景点约定俗成,成为莆田妇孺皆知的传统景观,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变异,有的景点已成陈迹,有的已经消失。如,位于常太镇岭头尾的“北濑飞泉”,已沉没于东圳水库底;位于城厢观桥和庙前一带的“西湖水镜”,由于城区建设,已不复存在;位于黄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见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树。还有位于华亭北部山脉的“三紫凌云”、位于城郊顶墩的“柳桥春晓”、位于黄石天马村的“天马晴岚”、位于城厢的“西岩晚眺”等景点,再也见不到她们昔日的风采。然而,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景观,至今仍然保存了下来(有关景点,有的景观经过修葺,还赋予新的内容,使其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们消闲游览的胜地。

天马山位于黄石镇南端,海拔132米。东接北高镇,西南临笏石镇,整座山范围不大,但山坡很陡,远远望去,仿佛可看到马头、马鞍、马尾的形状。宛如一匹昂首驰骋的骏马。每当天晴的日子,山中雾气蒸腾,烟云弥漫,山腰水气氤氲、缠云绕雾,远处眺望,但见山似天马行空,若隐若现,景色婀娜多姿,这就是莆田廿四景之一———“天马晴岚”奇景。

岚即山中的水蒸气;晴岚是天气晴朗时山中的水蒸气景色。为何天马山须晴时才有此景色?经调查考察发现,天马山西南的笏石镇境内有一个全市更大的湖泊“土海”,系唐代挖建的农田灌溉蓄水塘,方圆几里许,还有几条小溪汇流入“土海”,和平原沟渠相通,形成珠坑坝洋、西徐等几片 *** 原。极靠近天马山。所以越是晴天,水面洋面蒸发的水蒸气越多,西南风一吹,即到天马山,受天马山山林中散发出的冷气影响,就化成云雾,所以天马山中雾气蒸腾,烟云弥漫,好像天马山在登云驾雾,若天马驰骋云天,这全是大自然形成的景观。

据说天马山上有座天马寺,周围树木苍茏、风光秀丽,是处读书的幽静地方。山下天马村朱厝,明代有个少年姓朱名氵制,聪颖好学,朱氵制少年时代,每天很早就来到寺附近找处静心读书,后来在寺边幽静地方搭盖一座“天马山房”。奋发读书,一日三餐托寺僧代炊,并跟寺僧成了 *** ,有时读书忘了时刻,便在寺中过夜。一天,塘下(古大村名)和附近几个村联合“出游”,方圆几十里,几十台戏同时演出,还有大灯、大锣、马队、旱船、十音八乐等,非常热闹,“出游”队伍长达几十里。这时,朱氵制的几个 *** 到处找他,找了半天不见其影子。原来朱氵制对“出游”根本不感兴趣,他坐在寺旁一块巨石下,静心读书。由于他勤学苦钻,学识渊博,终于在明嘉靖三年(1523),与城里的柯维骐等15位莆田人同登进士第,后官至左都御史,有次他巡视闽粤,回乡探亲,曾特地到天马寺重游少年时读书的地方,挥笔在寺旁大石上写了“忘归”二字。从此“忘归”就刻在石上,被人们称为“忘归石”。

相传古时,天马山上有座“天马寨”,寨中有一株古松,人称“晴岚松”,因其高大参天,又叫“通天松”。寨中的山寨王,武艺 *** ,勇猛无比,他将山寨建筑得非常牢固,官兵屡屡上山围剿,都攻不上寨,山寨里的人凭借变幻莫测的山岚雾气作掩蔽,神出 *** 没、顽强抵抗,官军始终无可奈何。天马寨的战绩至今还在当地民间流传着。

钟潭位于荔城西南郊的下林村水磨坑,离莆田市中心约5公里。“钟潭噌响”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钟潭以瀑布著称,其水源出龟山,经朱坑注入锦亭山西南的沟壑之中。溪床蜿蜒曲折,溪里奇石错杂,夹岸杂树飞花。俯视清流中群鱼逐浪,聆听绿丛中众鸟 *** ,你会由衷赞叹,想不到离市嚣这么近的地方还有如此清幽绝尘的所在!你会不期然而然地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荔轼的《石钟山记》。“钟潭噌响”就是前人采撷《石钟山记》“噌口么如钟鼓不绝”一语,重组而成。

溪水经过了1公里多的坎坷历程,突然从一处近30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注入深潭。这里处处是“钟”。崖壁上凸下凹,象半个钟;潭形也象钟,深不见底;瀑布撞击深潭,发出洪钟般的巨响。如果身临其境,不但会耳目一新,而且有福消受从天而降的亿万珠玑。钟潭的奇妙还在于:满潭的水翻空出奇,分出各具情态的三支瀑布,古人分别命名为:飞瀑、挂练、曳帛。瀑布下泻的地方又成三潭,如樽、如盅、如敦,人称“三酒盅”。笔者曾经涉足其间,面对大自然的奇妙,似乎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钟潭几个瀑布或串联或并联,在山谷间各呈其妙,最妙的还在音响之美。置身其间,如闻八音齐奏、万籁齐鸣,堪称世间绝唱。

三紫山位于莆田县华亭镇境内,是紫霞山、紫微山、紫云山的总称

,海拔分别为558.4米、685.2米、767.4米。紫霞山附着于龟山、其

山顶圆如帽,俨然如灵龟昂首向南高视之状,龟山之名由此而来。相传

古代三紫山成了精,变成三兄弟,自高自大、非凡超俗,抱负清高地装

成三书生,入京应试,考中三及第,在外怕出破绽,即回莆田三紫山。

此后列岫争耸,骈峙云际,快伸到天上了,玉帝知道后,派吕洞宾下来

把三紫山头用天剑劈掉,三个山头都掉落华亭境内三个地方,后人就把

这三处的地名称为湖头、圳头、园头,至今这三处还沿用三头为村名,

称:湖头村、圳头村、园头村。由于三个山头被劈掉、山峰成为平台。

三紫山峰 *** *** ,多奇岩怪石,皆呈紫色映得云雾多彩。故四时

皆紫。由于山陡坡急峰高。尤其紫云山高767.4米。比北面龟山还高1

1.4米,若在木兰溪畔观望山峰,高临云际,故名“三紫凌云”,为莆

三紫山脉自仙游县游洋山延伸入莆田县,经常太至华亭境,趋木兰

骏马之乡景区在哪里,骏马生长在哪里-第1张图片-

溪北岸,崛成三座山峰,它位于莆田城西南约十公里许,北面过龟山与

莒溪及东圳水库相连,东南面为木兰溪环抱。这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树木茂盛,到处植被郁郁苍苍。

三紫山的紫色,是因为这里 *** 是灰紫色的流纹岩和凝灰石构成的

,它们约在一亿年以前由火山喷发堆积起来的, *** 中含有较高的铁质

,低价铁呈蓝灰色,高价铁呈红色,由于铁的作用,使这里的矿物把岩

石“染成”灰紫色了。县志中曾记载过,天空发现五色云后 *** 发生。

相传“三紫凌云”的命名,是由于经常看到山上有五色云才定下来的。

其实是因为这里的山峰为木兰溪所环抱,山上树木茂盛,水蒸气十分丰

富。另外距沿海又不远,东风一吹,兴化湾上的水蒸气就顺着木兰溪峡

地进来,至此受到三紫山的阻挡,集中大量水蒸气,因阳光斜射,极容

夹氵祭草堂在莆田县新县乡巩溪村的夹氵祭山上,离市区北面约30公里,这里海拔600多米,山深林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的地方。

草堂原为名副其实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兴化军知军钟离松把草屋改建为瓦房,题额“夹氵祭草堂”,供后人瞻仰。

郑樵,字渔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广业里下溪(今莆田县白沙镇霞溪村)。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郑樵已修书五十种,献给皇帝,被授右迪功郎,但没有接受,回家后,筑草堂于夹氵祭山,编纂《通志》丛稿。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通志》书成,郑樵到临安献书。适逢高宗赴建康(今南京市), *** ,未得见。第二年春,高宗还临安,诏命郑樵将《通志》缴进,高宗授他枢密院编修官,是时,他已病逝,终年58岁。

郑樵一生述著颇丰,多达81种,669卷,又459篇。其中著名的《通志》200卷,就是在夹氵祭草堂中写成的。如今,草堂附近,尚保存不少与郑樵有关的遗迹,如瞻星台、曝书石、洗砚池等。 *** 10年(1 *** 1年),涵江商人陈志阳和广业群众集资,在草堂后山东边新建一座“胜迹殿”,为石构屋宇,题额曰“草堂胜迹”。1997年,莆田市人民 *** 又拨款修葺草堂,修建郑樵纪念馆,以崇尚这位终生著书立说的我国著名史学家。

智泉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西山上,自石室岩北行一公里便是。

智泉源出林桥村附近的弥陀岩,岩上有 *** 古寺弥陀寺,寺内有 *** 铁树。寺周围山高林密,飞禽走兽甚多,富有野趣。智泉发源处流量很小,在弥陀岩下分为两支,铮铮作响,其声细微。到桥尾自然村桥头合二而一,流量变大,因受山岩逼迫,急转而下。泉水在陡峭的 *** 上奔突,顺山势成了奇特的“玉涧三悬”。 *** 瀑布首尾相连,每级长约70米,坡度在30度至70度之间,像锅灶,像墙壁,像囤缸,各具情态,各异其声。

瀑布受山势约束,溪涧或窄或宽,流速时急时缓,水石相激,飞珠溅玉,雾气弥漫,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道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泉流石上,跌宕有声,其声随流量、石质、处所不同,在山崖间各呈异响,如儿女呢喃,如琴瑟奏鸣,如鼓响雷鸣,与松涛鸟语交相呼应,形成八音繁会的自然交响乐。涧底怪石磊磊,似骆驼,似乌龟,似青蛙,、似雄狮,似大象,似小鸡,不一而足。瀑布跌落之处,形成’一个个深潭,潭里不知名的游鱼甚多,有一种鹅 *** 的胡子鲶,当地人叫它“黄枝鱼”,可算智泉一绝。

传说,上古时有一个名叫陈清的人在这里放牛。一个白衣老人训斥道:“此仙人菜园地,毋饮牛污吾水!”智泉本来

叫做梅花漈,梅花夹岸,花开时节香气弥漫在山崖间,花瓣顺流而下,.一直流到莆田城下磨溪边。明代正德年间,提学陈伯献辞官后隐居于此,改“梅花漈”为“智泉”。现在,崖壁上还有石刻“智泉”两个大字和他写的改名题记。古人在智泉留下的摩崖题刻很多,比较醒目的有“崖沫”、“流釜”“喷玉”“鸣琴”“石门”“云偃”等字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莆田县令何南金筑来苏亭于智泉左侧,并写下《智泉来苏亭记》。今人在亭基上开辟了智泉寺。现在游人一般是从智泉寺旁边溯流而上,去观赏智泉“云壑飞泉垂玉箸,松风卷雨下珠帘”的优美景致。莆田二十四景之——古囊列献

这是唐代黄滔《咏囊山》的五言律诗。它咏述了该山以囊称谓的含义和非凡气势,又写尽了南麓镇山名刹——慈寿禅寺的风光。

福建莆田湄州岛上的 *** 庙(又名天后宫)闻名海内外。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的湄州岛 *** 庙,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岛上更高处耸立着 *** 像,宝相庄严,人说 *** 眼看 *** 岛方向,日夜保佑着海上的渔民和航船。

庙后的 *** 上刻有“ *** 古迹”、“观澜”等古石刻,于此登上高台,鸟瞰全岛,远望可见舟辑相接,帆影点点,湄州湾犹如半满月,山环水抱,这里有着“天下之一湾”的九宝澜黄金沙滩、莲花湾沙滩,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海的气息。潮汐吞吐,海风清爽,你可以把关于海的所有遐想放飞湄州岛。

传说当地妇女因崇敬 *** , *** 型装扮也模仿,任时光流转,代代相传,当地不少渔妇梳的仍是“ *** 头”。旅途中,不时可见作此打扮的老太太:发髻高挽盘在头顶,斜 *** 一根银簪子,脑后 *** 后冠式样的银头饰,鬓旁两朵小红花,说不出的飒爽妩媚。

惠安县惠安女风采闻名遐迩。在离莆田约二小时车程的惠安东南崇武半岛, *** 《惠安女》令此地的传统惠女服饰闻名全国。惠女穿着的衣裳别有风情:上着紧身斜襟衫,上衣短至肚脐;下着黑色宽腿裤,腰束银链、手带银镯,头用花巾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巴,头戴圆形尖顶竹斗笠,别有一番风韵。

在涵江区至荔城区黄石镇公路的中段,也就是两区的交界线上,正当木兰溪下游出海处,有一座横空飞架的大石桥,势如长虹,格外雄伟。这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海桥。

宁海桥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因所在的宁海渡,系溪海汇集之处,潮大流急,建桥工程十分艰巨。自元至清,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圮。第七次修建是在清雍正十年(1732),历时15年始成。

宁海桥为石梁式,仿泉州洛阳桥形制。全长225.7米,面宽5.8米,有船形墩14座,高10米,两墩之间的净跨径 8.8米~11.8米,比福建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桥面用75块长13米,宽、厚各1.2米的巨石架设而成,每一块石梁上均刻有捐施者的姓名和捐款数额。桥面两旁有石扶栏,望柱头立雕着姿态各异、线条简朴的石狮。桥的两端,立着高约3米、戴盔披甲、手执长剑的护桥将军石像各二,系明代雕造。此桥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建造质量很高,向为研究福建继承宋代传统建筑石桥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每年端午节在桥上观日出,一丸红日,倒映桥下,万道金光直射,犹如金龙逐波,仪态万千,蔚为奇观,故有“宁海初日”之誉。前人有咏“宁海初日”诗云:“朝唏朗映吉祥前,影射长虹破晓烟。紫曜高悬初出海,红轮几跳始经天。三千浪涌金光烁,十五门通彩色连。岂是烛龙含远照,羲和命驾浴甘泉。”

桥北岸的吉祥寺,是僧人越浦所建。元元统二年(1334),龟洋僧人越浦率众僧四处化缘,倡建此桥。建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但也有不轨之徒乘机窃取建材。为此,;越浦 *** 就在桥北创建吉祥寺,住持督造此桥。传说 *** 蘸海水泡沫在寺中正殿前檐下的方形石柱上书联:“人吾门不穷,出吾门不富;舍我者必昌,盗我者必殃。”字迹不灭。人感 *** 法力,纷纷捐资投劳, *** 者不敢妄为。岁月悠悠,吉祥寺多次重修,但两石柱至今尚存,只是下联已看不见。站在离石柱5米多的地方,上联隶书似依稀可辨,只是“不富”两宇:较为模糊,“人吾门”三字即使站得远些也看得清。字呈灰白色,与石色略有不同,以手触摸却了无痕迹,可算一奇。

紫霄山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俗名“围庄”)境内,海拔550米。山上常年有紫雾飘逸,景物多奇。山腰处,有一座释道两教相容并立的 *** 古刹——紫霄迎福寺,俗称“紫霄寺”。有关资料载称,“紫霄山之有禅林者自唐朝高僧、邑人妙应祖师所鼎建”,距今有1200多年。紫霄寺四周苍松翠柏、丹枫古樟、榕桐桂荔比比皆是,且枇杷连片成林,龙眼桃柚点缀,洞幽壑深,花茂草密,四季如春。“紫霄怪石”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九华山在荔城西北10公里的西天尾镇、常太镇交界处,系北干山脉主峰,海拔741米,与荔城南面的壶公山遥遥相望,同为兴化平原之侧的名山。

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霞山”;因山形如笔架而称“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 *** ,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周瑛(1430~1518)所书。

相传,何氏九仙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争帝失败后从江西潜入福建隐居于九华山颠,后 *** 成仙。另一传说为何氏九兄弟从安徽来九华山隐居,后至九鲤湖羽化成仙。

此外,九华山上还有紫云岩、罗汉石室、仙人足迹等古迹,以及石鱼鼓、石牛等怪石。

天开石室是何年?洞里浑疑别一天。

古树涧含千嶂雨,疏钟撞破隔林烟。

登高客忆茱萸酒,解渴僧分竹笕泉。

咫尺西北长在望,不须榻供白云眠。

清末翰林张琴(1876—1952)的这首七律生动地点明了石室岩的特色和位置,城厢西郊凤凰山山腰。

沿着山脚的蹬道拾级而上,越是靠近石室岩,巨石就越多。路旁石间,有十余株百龄老杜枞拔地而起,摩云擎天。道左有一石,篆刻“伏虎岩”三字,笔势遒劲,系宋代司法参军方左铖所书。路右也有一块摩崖石刻,石下有清泉汨汨流出,注成一洼,常年不涸,任凭游人解渴洗手。从这里蜿蜒而上,进入题有楹联“觉路传灯分作月,空心无物只藏烟”的山门,便到了石室岩寺。

传说该寺初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开山祖师是高僧黄妙应,其后几经废兴。寺后有明代七级砖塔,旧有木檐栏己毁。该塔用巨砖砌建,四角空心,每级四面有佛龛,形制与西安香积寺的唐建砖塔相似。砖塔高约20米,如一支硕大无朋的金鞭直 *** 青天,塔顶长着一株山榕树,使苍老的古塔显示出一线生机。据说,宋代这里是一座五级石塔,倾颓后才改为砖塔。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市区远远望去,那满山苍翠中一柱挺立,像一个灰褐色的惊叹号。

在城厢区南郊木兰山下,有一座建于北宋年间的大型古堰——木兰陂。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这是郭沫若当年写的一首《咏木兰陂》诗。

900多年前,一条汇360涧水的大溪,自仙游流经莆田注入兴化湾。因受海潮顶托影响,溪水经常泛滥,甚至海水还能沿溪道涌入平原,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传说,宋治平元年(10 *** ),长乐女子钱四娘(1049~1067)毅然辞别亲人,远离家门,携金来到莆田,选在今樟林村附近的将军岩前垒石筑陂。钱四 *** 义举使人们深受感动和鼓舞,纷纷从远近赶来投入建陂工程。四娘每天给大家发放工钱是用竹篓盛钱。按每天十八文让各人自取。但谁也没有多取一文。有一天,一个工匠心生邪念,趁别人不注意时,双手捧了一大把,装进怀里就跑回家。谁知他取出钱点数时,数来数去也只有十八文。于是,“抓也十八,捧也十八”,流传至今成为民谚。

经过数年的紧张施工,陂身工程终于告竣。正当钱四娘载酒同大家一道庆贺大陂竣工时,突然上游山洪暴发,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毁了陂身。四娘眼看自己的心血一旦付诸东流,悲愤难抑,纵身跳进滚滚洪流。这时,她年仅18岁。第二天,在离陂不远的沟口小山脚下,人们找到她的遗体。钱四 *** 面容还像生前一样,比花还美;她浑身散发出花香,香气很浓很浓,方圆数里都能闻到。从此,这座山就叫做“香山”。人们把她的遗体葬在山上,盖个庙,叫“香山宫”。从沟口捞上她的 *** ,移到香山下葬的路上,她的鼻 *** 在地上,每一滴都长出一棵杜枞树来。如今香山上就长遍了杜枞树。这里的杜枞树与别处不同,树心是红色的,那是钱四娘赤诚的爱民之心永恒地在流血。

钱四娘死后不久,她的同乡进士林从世又捐家资十万缗,改在下游温泉口筑陂。但同样由于选址不当,被潮势攻搏而溃,依然失败,倾家囊乏的林从世从此居住莆田。

宋熙宁八年(1075),经时任舒州团练推官、钱塘(今浙江杭州)县尉的邑人蔡京与在朝为官的弟弟蔡卞上奏,朝廷下诏募修木兰陂。侯官(今闽侯县)人李宏(1042—1083)携资七万缗应绍而来。他和僧人冯智日认真总结前人两次失败的教训,选择在溪面宽阔、水流缓慢、溪床 *** 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工程经过8年艰苦奋战。垒筑了数万块巨石,大陂终于元申六年(1083)建成。因陂筑在木兰山下,故名木兰陂。这条长溪也因之取名木兰溪。

所谓“兴化之谶”,就是唐妙应禅师的预言:“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白湖腰欲断,此时大好看。”

梅峰光孝寺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简称梅峰寺。“梅寺晨钟”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梅峰宋代名“梅子岗”,山上广植梅树,建有观音亭。相传涵江富商李泮夫妇于亭中祈子而生李富(1085—1162),因此宋元丰八年(1085)舍地百余亩扩亭为寺。宋崇宁二年(1103)寺成,时邑人太师蔡京当国,宋徽宗赐额“梅林佛国”,次年赐名崇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敕改天宁万寿寺。宋廷南渡后,宋绍兴七年(1137)改名报恩光孝寺,宋绍兴十二年(1142)更改为梅峰光孝寺,沿用至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寺毁于倭患,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几座。1979年以来,在海外侨僧的支持下,梅峰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现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建筑布局近似于广化寺,这座“城市山林”显得更加气派。梅峰寺已被 *** 公布全国重点 *** 寺庙。

梅峰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建于山巅处的大悲殿。梅峰海拔虽仅55米,但兀立城中,加上高22米、三重檐、悬栏高阁式的大悲殿,就显得格外宏伟壮观。殿中一尊高14.2米的观音坐像,高度为八闽之最。据说,仅金身贴塑,就用去黄金1.5公斤。殿中有罗丹(1904—1983)书楹联一对:“峰顶参梅花,听来百八钟声,声声入悟;门前对沧海,看遍万千 *** , *** 皆空。”殿后有阶级可登殿走马回廊。置身廊上极目远眺,不但莆田市区尽收眼底,而且可以望见壶公山、九华山之间一马平川的南北洋平原,乃至烟波浩淼的兴化湾。约鹤 2005-6-10 00:52

莆田二十四景之——南山松柏(广化寺)

南山广化寺,这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福建 *** 四大丛林之一,就座落在城南凤凰山麓。近年随着莆田城的迅速建扩展,这里已与市区融成一体了。

东山是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旧县城北部,胜利北路西侧,海拔69米。2002年划人荔城区管辖,是清代标定“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

据史料称,距今一亿多年前,地球演变剧烈。从生物进化进程划分,属中生代;从地球地貌变化角度分析,那时正是造山运动时期,海洋里的地块碰撞,加上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岩浆的喷击,地貌极不稳定。那时的莆田也深受造山运动影响,形成了九华山一带强烈的地块升降现象。今天的湄洲湾,上升中当时的浮屿变成今的壶公山。地质人员曾在山上发现有贝壳及船钉、船板残块,在山脚的古土宅等村落的小山巨

上,还发现有海泥层及粘上海蛎壳的礁石类 *** 。这些地质内涵证明了壶公山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一些文献资料表明,壶公山确是天造地设的一大景观。多少年来,人们只要从远近不同方位观察此山,山峰上若是云雾 *** ,必是雨前征兆,于是就有“壶山致雨”之景,对于农民而言,这一自然景观还可为农事作天气预报。

从莆田城区车站乘车,不到一小时即可到达壶公山接近山顶的莆田更高寺殿凌云殿。一条盘山公路绕山而上,沿途可观赏壶公山上半部不同方向所观察到的不同形状,有时如一只卧虎、有时如一尊古代酒壶,有时如一只倒地葫芦……盘山公路两旁,那遍野满山的青松翠柏,枇杷龙眼及花草怪石,都令人赏心悦目,遐思无限。到了凌云殿前门,一路风光在此形成集结点,只见凌云殿气势磅礴,殿院层层迭迭有直上云端之感。站在殿前大石埕上,极目远处,海天相接处便是浩淼的湄洲湾,迷迷朦朦的洋雨似有似无,阵阵海风引起林涛吼鸣,更显得壶公山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凌云殿面对金炉峰。说是金炉峰,倘若你从殿内越过殿脊眺望,那峰顶活象一朵蓬勃 *** 的莲花。殿西向一华里处,就是栖云寺。顾名思义,这寺的四周在春夏节,有云丝飘浮其间,整座寺变成云栖之处了。凌云殿东面有处桃华洞,相传,这洞里古时住有仙人,仙人从别处移栽此地的桃树尤其枝桠交错,茎粗叶茂,结的果实硕大无比,香甜爽口。殿北可达云霄洞,那洞里云雾穿行,奥秘无穷。

关于壶山,据说原有三十六岩十八院,这凌云殿原名就叫“灵云岩精舍”。自唐以降 *** 来沧桑巨变,山上仍有不少遗迹遗景供香客游人观赏。北宋诗人柯应柬游览壶公山寺院风光后,感慨赋诗曰:“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

参考文献:

关于骏马之乡景区在哪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骏马 哪里 景区 生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