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楚辞 萍水之乡的问题,以及和楚辞带水寓意的名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章衣萍的作家章衣萍
主要作品:《古庙集》、《一束情书》、《樱花集》等。章衣萍1902年生。17岁时由南京去北京听课。这是因为有胡适的背景,当时胡适在北大任教。
这时的章衣萍并无资本,但很狂傲,常和一些穷哥儿们在一起胡闹,喝酒骂世,很有一点笑傲 *** 的味道。胡适看不过去,便让章衣萍给自己打工。其遂以胡适“秘书”自居,在言谈之中,也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引为自豪。
章衣萍的过人之处是有胆量,讲义气。当时小同乡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在文坛引起风波,章衣萍出来打抱不平,和胡梦华干将起来,时被 *** 所发现;日后他又把张耀翔骂了一通,再次得到 *** 的激奖。这就有了和 *** 来来往往的机遇,于是也就成了名人。这时他与女友吴曙天,同是《语丝》的撰稿人。
1 *** 5年,章衣萍的成名作《 *** 的衣裳》问世,据说这是由吴曙天的那件粉红色的衣裳而激发灵感写成的,很有韵味。章衣萍也很得意,自称文章之一流。
*** 时期,章衣萍来到成都,投奔了当地的军界人士。1937年,其出版一本旧体诗词集《磨刀集》。他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予来成都后,交游以武人为多,武人带刀,文人拿笔。而予日 *** 于武人之间,磨刀也不也。”这似乎说明他在军界混的不很得意。
之后,文坛上很少提到他的名字。1946年3月,因脑溢血逝于成都。一代才子也就从此销声匿迹。 *** 在编完《两地书》以后,对李霁野等北方朋友说:“你们看,我来编一本《情书一捆》,可会有读者?” *** 先生的话,意在讽刺章衣萍。这个叫章衣萍的人,在1 *** 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情书一束》的书。《情书一束》,据说是一本“足以令人生厌的书”。“这种似小说又非小说的文字算不得什么文艺创作,除了宣扬有妇之夫和有妇之夫可以乱爱之外,要么就是写 *** 和 *** 。”
章衣萍是这样书的作者, *** 先生觉得他无聊,则是情理中事了。
不久以后,这个叫章衣萍的,又出版了一本《情书二束》。难怪 *** 先生说要编一本《情书一捆》,一束又加一束,这无聊的情书,真的可以凑成一捆了。章衣萍以《情书一束》小说集和“我的朋友胡适之”出了名。《情书一束》是章衣萍的成名之作。这部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章衣萍和画家叶天底、女作家吴曙天三角恋爱的产物。章衣萍就因叶天底写给吴曙天的情书,连着他自己创刊号的部分,编写成《情书二束》,结果是章衣萍和吴曙天结为伉俪。《情书一束》成为当时主要畅销书之一,该书1 *** 5年6月由北新书局初版,至1930年3月已印十版,发行近两万册,还被译成俄文。1936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一中国新文学大系》,列全国作家124名,绩溪有胡适、汪静之、胡思永和章衣萍四人。
章衣萍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出了名,应该是后事。其实应该说,没有胡适的提携和帮助,他可能无缘成为作家的,章衣萍在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爱读《新青年》 *** ,崇尚白话文、白话诗,思想活跃而被学校除名,就辗转到上海,投奔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汪孟邹因同乡情缘,就把他介绍给胡适,在北大预科学习,做胡适的助手,帮助抄写文稿,给予厚酬,不但生活上得到了照顾,更易接近名教授,得知识匪浅。
1 *** 1年,在北大的绩溪 *** 章衣萍、章铁民和胡适的侄子胡思永等组织读书会,胡适挤出时间给他们演讲,笔者见到记录的有4月和6月两次,分别讲了《诗经的研究》和《楚辞》的意见,对章衣萍等绩溪学子关怀备至,对他们的成长和成名起着很大的作用。
1 *** 2年7月23日,章衣萍、胡思永等联名写信给胡适,建议把《努力》改照《每周评论》一样,谈 *** ,谈文艺,要求 *** 进步。1 *** 6年北京女师大的爱国 *** 遭到段祺瑞的 *** ,刘和珍等六名 *** 惨遭杀害。章衣萍以满腔义愤挥笔撰挽联悼亡:
章衣萍曾有一信给胡适:“语丝附上请收。同事们想先生写对子,那晚已蒙先生诤可了。现将墨汁及宣纸一并递上。”四月九日(年份 *** ,信笺纸是中华教育改造社),故章衣萍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跟好学好跟衰学衰”的对联。章衣萍对于胡适这位大恩人,鼎名教授,敢于说自己的真话和学术见解,章衣萍在1 *** 4年《晨报副刊》署名连载文章“糟糕的《国语文学史》”,对胡适的大文提出评判和异议。
1930年11月13日章衣萍致信胡适,说久病之后,身体甚弱,每天睡卧之余;写随笔若于自遣,月余成一小册,名《窗下随笔》出版当寄呈一阅。《霓裳续谱》在校勘中,拟俟周作人、刘半农两君序跋寄来后,再送上请先生为之一序。1931年6月16日章又致胡适一信,“拙作《倚枕日记》寄上,计达尊览。先生所作WHOTIB; ELIEVE(我的 *** )一文,已由友人译成中文,该稿已由大东(书局)收买,作为《英汉对译丛刊》之一。译文由衣萍代看过一次,略改数处。惟间有疑问之处,非得先生亲笔校改不可,该刊 *** 中等以上 *** 习英文之用。先生之《胡适文存》中多数 *** ,已成为全国中 *** 之普遍读物,则 WHOTIB; ELIEVE将来刊成,将成为中 *** 所热烈欢迎无疑。且该文为精心之作,影响于青年思想一定很大。”
章衣萍凭着自己的才气和胡适、 *** 的提携,时在中国文坛上享誉卓著。胡适是一个有名的爱才、好友、助友的使者,章衣萍致信胡适,请求胡适为书作序,介绍商务印书馆为其出书。后来任大东书局总编辑的章衣萍,也主动为胡适的英文著作《我的 *** 》译成中英文对照,准备印成《丛刊》,向中等以上 *** 推荐,造成更深影响。《胡适文存》的印行,是靠亚东图书馆的同仁,平时注意把胡适刊发的文章收集起来,做过目录经胡适审阅,很快就成书印行了。胡适的名人效应,有着绩溪众多好汉的一份功劳,难怪国学 *** 章太炎惊叹“绩溪为上京”了。 1、深誓(诗集)1 *** 5,北新
2、情书一束(短篇小说集)1 *** 5,北新
4、古庙集(短篇小说集)1 *** 8,北新
6、枕上随笔(散文集)1 *** 9,北新
8、黄仲则评传(传记)1930,北新
10、随笔三种(散文集)1933,险地
11、衣萍小说选(短篇小说集)1933,乐华
12、衣萍书信(散文集)1933,北新
13、我的儿时日记(散文集)1933,上海儿童书局
14、小娇娘(短篇小说集)1933,上海黎明书店
15、管仲(传记)1933,儿童书局
16、作文讲话 1933,北新章衣萍创作选 1934,上海仿古书店
17、柳眉君情书选 1936,上海绿灯书店
18、秋风集(散文集)1936,复兴书局
19、 *** 先生(传记)1937,儿童书局
21、衣萍文存(散文集)1947,天下书店
22、樵歌(诗词)朱敦儒著,1930,商务 1、开门见山
文豪说:做文章应该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五年前,我在南京听顾实先生讲文学史。
讲义之一章的开始是:“文学者,文学也;文学史者,科学也。”
顾先生站在北极阁下的讲堂上,扬扬得意地称赞他自己的大作:“这几句文章是开门见山!”
中国古有“诗仙”,“诗圣”,而无“诗哲”。自从竺震旦东来之后,于是中国乃有诗哲了。
我曰:“诗哲者,诗人而兼差做哲学家也。”
胡适之曰:“我愿国中的诗人自己要知足安分。做一个好诗人已是尽够享的幸
福了;不要得陇望蜀,妄想兼差做哲学家。”(见《读书 *** 》)“不行”!!近
来中国竟有“得陇望蜀”的。五百年后的杨鸿烈做《中国诗学史大纲》,当大书特
书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后,千有余年,于是又有 *** ,曰诗哲。”
天才说:你喊得不响,你应该闭起嘴来。
上帝说:你生来有嘴,当然有喊的 *** 。
我开始张开嘴来,——上帝忽然不见了,天才走到我的面前,恶狠狠的说:“不行!……”
原载《语丝》4期1 *** 4年12月15日(署名衣萍)(尊重版权,一下一段文字来源于“南通文学网”作者江南先生,编者注)
读现代散文小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梁遇春,一个是章衣萍。梁遇春才华横溢,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兼英美文学之风,在随意的描写中见出一位青年的热血,总是在沸腾,在燃烧,他在《救火夫》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救火夫的勇敢、善良、无畏的品质的同时,鞭笞自己内心的懦弱。在《“还我头来”及其它》中,他写出一位青年对权威的渺视以及 *** 思考、不盲目崇拜的精神;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写出自己的感伤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留恋,他的文章虽不多,但写得机智、灵活、充满文学的趣味。章衣萍写《古庙集》时,也是一位热血青年,他虽不能象 *** 那样用 *** 去刺进敌人的胸膛,但他的长矛也足以刺伤那些古旧的、虚伪的假面孔,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份清新与舒畅,他嘲笑那些现代诗人只做诗而不思诗,只写糊涂诗而不写明白流畅的诗;在《浪漫的与写实的》一文中把徐志摩、余小沅、梁实秋之流结结实实冷遇了一番,他对这些名教授们的乱发一通批评加嘲笑,足以见出他的胆识与率直。他在杂文里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这忧虑这悲哀都是因为这 *** 以及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
他俩给我的印象是一样的年轻,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胆识,一样的 *** 思考精神,一样的率直与渴望光明。他们就象激流中的两座木筏逆流而上。
我也读过一此名流们的作品,吴作人在苦雨斋里没有一点火气地写他的平淡的小品文;梁实秋在雅舍里一边吃着白米饭,一边酣畅淋漓地写他的《雅舍小品》;徐志摩浪漫透顶,一边谈恋爱,一边写诗,倒也混掉了不少时光;林语堂叼着烟斗,写他的幽默文章,天南地北神侃,也堪称大家。至于胡适之的实用主义,也不过是“炒”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杜威的。不过,恁心而论,他们的文章老道、炼达、但缺少青春的热血与救世的精神。与他们相比,我更喜欢 *** 的写实小说与 *** 般的杂文,从他满腔的悲愤与 *** 的文字中见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
我是那种渺视权威,敢说真话的人,所以我反对文字的虚伪,反对那些不用自己头脑思考,不用自己喉咙说话的人。作家,应当有一种悲悯天下的胸怀,有一种疾恶如仇的勇猛,有一种天道我行的牺牲精神。如果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游戏,一种理念的演绎,那不仅是文学的悲哀,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我向来注重文字的内在意蕴,反对以文字为游戏,即使在我心不在焉的时候,我也不去 *** 文学。我喜欢梁遇春、章衣萍两人的作品,是因为我从他们“童言无忌”的文字中见出一颗年轻、勇敢、率直的心。虽说我已不再年轻,不能用热血一样的文字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但我仍不肯放弃平实文字后面那颗跳动的充满青春热血的心。初识章衣萍这个颇女 *** 化的名字,是在 *** 的一组旧诗的注释里。该诗名曰《教授杂咏四首》,其三云:“世界有文学,少女多丰臀。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 曰:“这首诗系影射章衣萍的。章衣萍曾在《枕上随笔》(一 *** 九年六月北新书局出版)中说:‘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 *** 都懒得去摸了!’又据说他向北新书局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曾说过‘钱多了可以不吃猪肉,大喝鸡汤’的话。”章亦因有此名句而被誉为“摸 *** 的诗人”。据章的 *** *** 的温梓川说,此二句诗的原创者实为湖畔诗人之一的汪静之,章在其文中引用,外人不知底细,遂误为章撰,实冤枉也。
章为安徽绩溪人,与胡适之是同乡。其祖父为前清贡生,通古文,常逼其一日念书至四百遍,父为小商人,信唐太宗“开卷有益”语,任其胡18岁时由宁去平,给胡适之当“小蜜”,遂有“我的朋友胡适之”之名言。余暇常到北大去蹭课。渐与周氏兄弟,疑古玄同等五四新文化健将熟悉,成为《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有一本小册子,名曰《章衣萍集:随笔三种及其他》,为许道明,冯金牛选编的海派小品集丛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感觉颇有趣味,比想像中要好些许,特别是随笔三种中的部分文字。所谓随笔三种,即《枕上随笔》,《窗下随笔》,《风中随笔》是也。此亦为作者自得之作。文仿《世说新语》之例,多用三言两语,勾勒旧交音容笑貌,妙趣横生,语言清丽流畅。如其言 *** 翁曰:
大家都知道 *** 先生打过吧儿狗,但他也和猪斗过的。有一次, *** 说:“在厦门,那里有一种树,叫做相思树,是到处生着的。有一天,我看见一只猪,在啖相思树的叶子,我觉得:相思树的叶子是不该给猪啖的,于是便和猪决斗。恰好这时候,一个同事来了。他笑着问:‘哈哈,你怎么和猪决斗起来了?’我答:‘老兄,这话不便告诉你。’……”
写的真是有趣,时 *** 和一女 *** 正在秘密地搞黄昏恋,爱物及乌,这等事情怎么能够随便告诉他人。再如记疑古玄同曰:
读The Hindu Art of love,其中所记接吻,种类颇多。因忆疑古玄同先生,生平不懂接吻。一日,在苦雨斋闲谈,疑古翁问:“接吻应他先加诸伊乎?抑伊加诸他乎?两口相亲,究有何快乐和意义乎?”座上有客,欣然答曰:“接吻,有女的将舌头加诸男的口中者,有长吻,有短吻,有热情的吻,有冷淡的吻。”疑古翁闻之,喟然叹曰:“接吻如此,亦可怕矣。”
着墨不多,而当年苦雨斋中,高朋满座,品茗清谈的情景几出矣,疑古翁之愚玩可爱亦如在目前矣。此类文字在随笔三种中甚多,兹不多举。另其小品《怀烧饼店中的小朋友》,《关于“无常”》,《吊品青》,《我的伤痕》等篇也写的颇有风致。
章衣萍的成名作是《 *** 的衣裳》,据云其写作灵感来自于其爱人吴曙天的一件粉红色的衣裳,后更名为《情书一束》,是一部小说集,听说写的比较大胆。惜乎未曾见,不过其妻的日记倒是在它书中读过几则,文笔同样是率真大胆,自然有趣。下录一则中的部分:
衣又有点病了,我自己也腹胀得不舒服。
我怕衣病,所以总是担心着,不让他玩,他又像孩子一般的,有时非玩不可,我也没有法子了。
我觉得我的 *** 很强,要不是肚子有病,我是会生孩子的。今天衣又在我的身上打滚,而且,说:我愿永远这样抱着。
我笑了,我说:“你不要太贪玩了吧。我希望你成就一个文豪,不是一个 *** 。”
章的情书一二束被讥是“唐伯虎点秋香”式的
他恼了,他说:“没有一个文豪不是 *** 的。”
文如其人,章衣萍在私生活上也确实比较 *** 。据上文提到的温梓川回忆:“有一次,我因为燕饮的酬酢,时间太晚,不能赶回真如,便在南京路永安公司的大东旅社开了房间歇宿,衣萍和彭成慧闻风而至;他要叫局,结果叫来了一位‘白牡丹’,他说是赵景深叫过的,没有什么意思。接着还像唐伯虎点秋香一般,开了一票又一票,先后叫来了好几个‘ *** 雪月’,都不合适,真有点意兴阑珊。但他一时兴起,却又大讲‘嫖经’。”连老赵都给抖出来了,真是浪漫的可以。
1 *** 7年,章衣萍离平到沪,在暨南大学给校长郑洪年当秘书,同时讲授国学概论,修辞学等课程。1936年入川,先任省府咨议,旋转至一军校当教官。时虽有爱人相随,却是本 *** 不改,常与一有“锦城之花”美誉的小太太幽会。吴曙天病逝后,章又与南海名门闺秀伍玉仙女士喜结连理。1947年续弦夫人返故里,同年12月22日晚,章欲不日启程,追随夫人到南海,要其老仆人同往,老仆人不愿而两人起争执,遂引发脑溢血而于当晚归化,时年仅47岁。
二、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水芙蓉的喜爱之情
1、芙蓉花是平凡而寂寞的,很少人能懂它,选择木芙蓉一样的生活,注定了寂寞的人生。寂寞如一杯酒,只有经过悄然的酝酿,才有那一缕幽香的甘醇。醉了,闭上眼睛,可以倾听芙蓉花绽放的声音,心花的清香。
2、芙蓉花开的时候是在秋天,细雨斜风里开得异常鲜艳。湘江边有很多芙蓉树,错落有致,或是几棵挤在一堆,或是一株 *** 。花开时都不失美丽,都不失娇艳,阳光中依然,雨中依然。美得让你忘了自己。
3、冬天来了,芙蓉花开了,艳丽的好象冬日里的温柔秀,真的美,开心,勇敢,我的心也振奋了,多好的花,多么罕有,为冬天点缀,温暖阳光下,红的粉红,如少女的脸,白的白如冬天的雪,真美,
4、“芙蓉”之名,最早见于《楚辞?九歌?湘君》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后唐代王维引此著诗一首《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水中之芙蓉如何长于“木末”了?《格物丛谈》已明辨之:出于水者谓之水芙蓉,荷花是也;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又可称之为木莲。
三、浮萍文言文
1.《浮萍篇》的意思
曹植的《浮萍篇》则以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将情的真切、爱的忧伤以及交织其中的期望、无望、希望等种种微妙的情感心态真实流露,以此进行着深厚而真挚的生命体验。
曹植的《浮萍篇》则以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将情的真切、爱的忧伤以及交织其中的期望、无望、希望等种种微妙的情感心态真实流露,以此进行着深厚而真挚的生命体验。
整首诗中,诗人安排了两组镜头,一是失爱女子哀伤的自述,二是诗人细腻的关照和感知。先来听听诗中女子悲哀 *** 的自述。
诗首起两句“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用的是“浮萍”这一意象。浮萍,《楚辞.九怀.昭世》中说“哀窃今浮萍,泛 *** 今无根。”
古往今来,浮萍的飘荡无根总会引发人们对命运难以主宰的感叹。听到这样吟咏,人们怎能不心有感触呢?“浮萍”两句诗首先便获得了人们在感物缘情中心灵的共鸣,使得人们能瞬间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诗中女子最近距离地接触。
为何她也会有这样的感叹呢?是哪一段记忆的弦又拨乱了她的心呢?“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格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若参与商。”这八句诗道出了女子感叹的缘由,看似以极平淡、极自然的的语言道出,却无不含蓄委婉。
人们仿佛看见了这个年轻温柔的女子当年辞别了双亲,嫁到夫家。她是一心一意想做个贤惠的妻子的,所以她每日恭敬勤恳,而那时丈夫也对她宠爱有加。
在那时女子定也有不少“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 *** 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的曼妙之象和柔情蜜意。然而当女子正沉浸在爱的温馨中时,却无缘无故承受罪过,昔日的甜蜜化为 *** 。
“无端”意含自己无错,错在丈夫,悲中 *** 刚意,但越是"无端"就越不会有预料,痛苦的程度才会越大。那一句“何意今摧颓”后面隐藏的悲痛又哪是“摧颓”(失意)一词能形容得出的呢?那时定是比噩耗更叫人通彻心扉,,她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心乱如麻,往事蜂拥而至聚于心头,当她发现一切的回忆都仍与那个给过她爱也给着她痛苦的人有关的时候,一个“何意”的感叹之下又 *** 多少伤痛多少无奈多少不情愿啊。
我们读这几句诗的时候,发现诗中女子并没有痛苦万分地哭诉,却让人在她前后生活的对比述说中时刻捕捉到字里行间萦绕的悲伤。究竟是什么变故让美满变成愁苦?“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不若故人欢。”这四句表明原来“无端”其实只是丈夫情变的一个借口。
只是因为女子一心一意爱着、完完全全地信任着丈夫,所以不曾去怀疑,所以女子才对变故意想不到。在汉魏时候,妇女的贞洁观念其实不如人们想的那样严重。
《孔雀东南飞中》太守对被休刘兰芝可以提亲,《白头吟》中女子可以主动诀别,魏国甄后也是再嫁,曹丕还可以“尝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三国志》注引《典略》),也并不在乎。人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略感一二。
对于丈夫的移情别恋,她没有去痛斥丈夫也没有去贬抑新人,她只是说新人可爱如茱萸,只是不如故人情意更深长。既是错在丈夫,新人又不如故人,女子若也情断离开,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为何她的述说还这样忧伤?女子的陈述给予了 *** :种种原因就集于“不若桂与兰”和“不若故人欢”中蕴涵的绵绵情意。在这里,女子以两组对比、两个“不若”先赞人后显己,自我矜夸,显示出女子的自尊,这种自我矜夸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以此希冀丈夫能回心转意。
“行云有反期,君恩傥中还!”这两句则进一步表白自己的期望。行云有返回的时候,丈夫也许会记得情义回到自己身边吧。
而这种希望中又包 *** 多少难以表达的情怀呢?温情与残酷的交织、绝与不绝的折磨、痛苦悲伤的弥漫,一声“君恩傥中还!”是女子在经过爱恨的百般滋味品尝后的心的渴望。女 *** 生命本质中的情感心理决定着她们在感情上远不如男 *** 果断,所以早在《诗经.卫风.氓》中同样命运的女子叹息就已经叹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和乐因爱,失意因爱,自夸因爱,期望也是因爱。但是爱有感应吗?丈夫还能回来吗?太多的不肯定使女子燃起的希望又变得渺茫。
“慊慊仰天叹”忧虑无法摆脱,她只得将所有的心绪化成一声长叹。那一声长叹有多少怨恨就有多少不舍,有多少哀伤就有多少期盼。
可是这样的思绪有谁能懂呢?“愁心将何诉?”言语中透着的是心的孤寂和无人知己的怅惘,这不禁让人想起曹雪芹笔下的那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泛萍浮梗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浪迹萍踪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萍踪浪迹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断梗飘萍比喻漂泊不定。同“断梗浮萍”。
梗泛萍漂断梗、浮萍在水中漂浮。比喻漂泊流离。
梗迹萍踪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鸥波萍迹比喻闲适 *** 的隐者生活。
飘萍断梗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飘萍浪迹飘: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各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 *** 生涯;
从率领宋朝 *** 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风雨吹打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下这颗炽热之心以永垂青史吧!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
使我在荒凉冷落的 *** 上度过了四个春秋。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苦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
在兵荒马乱、荒凉冷落的战斗中,度过了四个年头。
祖国河山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
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不定的浮萍。
在伶仃洋上概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只留下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照耀史册。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 *** 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楚辞 萍水之乡和楚辞带水寓意的名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