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盛康建筑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盛康建筑之乡的知识,包括全国建筑之乡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留园前身刘园重修后建筑发生什么变化
1873年,刘园的园林部分为清代兵备道按察使盛康购得。盛康成为园主后,对刘园进行了缮修加筑,改名为留园。
新修后的留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迤逦相属,建筑比昔日更加雄丽。
盛康在1888年至 *** 1年间,增辟东山丝竹、冠云峰、林泉耆硕之馆等建筑。
东山丝竹原在园内东园一角,创建于 *** 1年,这是园林中之一座室内双层三面看楼戏台。
据记载,整座戏厅坐南向北,共三间,戏台筑于厅南中间,属凸字三面伸出,后面还附建了戏房,上下两层,各有三间,戏台以北为观众席。
一部廿四史,衍成今古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秋佳日,酒坐簪缨,歌筵丝竹,问何如绿野平原。
楹联的落款是:“俞樾题留园东山丝竹”。
楹联的上联用“廿四史”、“今古传奇”和“付与红牙檀板”等词,点出了东山丝竹的作用是戏台,下联写出了人们在此赏戏听曲的愉悦。
林泉耆硕之馆为盛康所建,位于留园的东北角。馆内有两匾,南边“奇石寿太古”,北边“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林泉耆硕之馆为一屋两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 *** 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
林泉是指林泉石,是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因此,这里是指老人和隐士名流的游憩之所。
整座建筑精美雅丽,被誉为我国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之作。这里的一副楹联道:
此为旧联,上款:“裕麒仁兄观察大 *** 雅”,下款:“磊堪张祖翼”
此为旧联,上款:“玉书观察仁兄大人雅鉴”,下款:“渊若汪洵书”。
联中的“瑶检”即御书,“金泥”即玉玺。“赤文”出自道教经典《河图书》“黄帝见鲤鱼,长三丈,身无鳞,赤文成字”之句,“绿字”出自《晋书·地理志》中“大禹观于蜀河,而变绿字”之句。
胜地长留,即今历劫重新,共话绉云来父老;
奇峰特立,依旧干霄直上,旁罗拳石似儿孙。
此联为园中旧联新书,原联为清人朱霆清书,挂在林泉耆硕之馆内。此外,林泉耆硕之馆还有楹联道:
此峰疑天外飞来,历劫饱风霜,夐绝尘寰谁仲伯;
斯地为吴中最胜,后堂绕丝竹,婆娑岁月若神仙。
楹联的落款是:“朱霆清题留园林泉耆硕之馆”。楹联的上句赞扬了留园的峰石,下句赞扬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美景,并发出了“后堂绕丝竹,婆娑岁月若神仙”的感叹
盛康在 *** 2年建立了义庄,匾额为“龙溪盛康义庄”。盛家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后两进为楼,楼两侧建有风火墙。
盛康除新建了盛家祠堂、住宅外,还新增了汲古得修绠、佳晴喜雨快雪亭、揖峰轩和月榭星台等建筑。
“汲古得修绠”取自唐代诗人韩愈“汲古得修绠”诗句。绠,即指井索。修绠,即长索。汲古得修绠的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下工夫找到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汲古得修绠从前便是书房。
佳晴喜雨快雪亭在读书处的北边,是一座卷棚歇山顶单檐方亭,东与冠云台隔廊相望。亭中有楠木纱槅6扇,夹堂板上刻有猿羊虎象犬狮图案,裙板上刻有兰花图案,为明代遗物,园藏珍品。亭外曲廊相围,有对景石雕 *** 坛。
“佳晴喜雨快雪亭”的亭名为集诗文碑帖之语妙合而成。“佳晴”取自宋代诗人范成大“佳晴有新课”诗句;“喜雨”即及时雨,取自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句意;“快雪”则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亭名的3个词均对农事有利,又可指园中四季景物。
“揖峰轩”取自宋代思想家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句。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和竞爽等太湖 *** 。
舒啸亭原名月榭星台,后来人们借晋代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句,取名“舒啸亭”。舒啸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
当时的留园,山石之奇以冠云峰、岫云峰和瑞云峰三峰为最,巍然挺立,尤以冠云峰为最巨。成康的儿子盛宣怀曾以此峰之名分别名其3个孙女,故又称之为留园姐妹三峰。
关于姐妹三峰还曾发生过一些有趣的轶事。当时留园东部这3块太湖石,盛宣怀非常喜欢,并以这3块太湖石的名字,分别给家中3个孙女儿取作小名。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石头的状况在盛宣怀的3个孙女中也有反映。
盛毓青,小名冠云,盛冠云说:“因公公给我起的名字吉祥,我身体一直非常健康,所以 *** 脆用冠云作我的大名了。”
盛毓珠,小名岫云。还有一个小妹叫瑞云,幼时不幸夭折,后来下人告诉盛宣怀,这块瑞云峰的峰头是用粘胶连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太湖 *** 。
盛宣怀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按迷信说法,把一块断了头的峰石去命名自己的一个孙女,当然是非常不吉利的。
于是,盛宣怀一气之下,命人将断了的峰头取下,撂在瑞云峰的身旁,至今仍静卧在峰旁。这块峰头呈三角形,长约1米,宽约0.6米,厚约0.35米。颜色、纹理和瑞云峰一样。
留园里的假山和峰石,造型奇特,历史悠久,有些峰石还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扑朔 *** 的故事给古老的留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美。
康盛扩修以后的留园约有26000多平方米,比昔日刘园更增宏丽。后盛家人又购买下了程祠址,建了四进大宅,使园林规模更加宏大。
留园的建筑经盛康缮修加筑,建筑增多且体量趋高大,装修华美,比昔日更增雄丽,一改昔时园中深邃的氛围。
留园园中建筑题名“花好月圆人寿轩”、“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心旷神怡之廔”和“少风波处便为家”,以及五峰仙馆中自题联:
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
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
这些都反映了盛康享受晚年的得意心情,这在退隐官员所建的园林中是非常罕见的。
后来盛氏没落,留园因各种原因被毁废了。存留下来的留园是后来按照历史资料重建的。重修后的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此联为抱柱对,悬挂在门厅两侧。在楹联中,盛赞了留园楼台和花石的美。过道尽头是 *** 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二、苏州有哪些有名的建筑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 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 *** 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 *** 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 *** “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寒山寺相传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09)其经始年月不详。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始见于《吴郡图经》、而后《吴郡志》、《姑苏志》、《百城烟水》、《苏州府志》均沿其说以迄其今。)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被誉为"吴中之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
北寺塔占地1.3亩,北寺塔是报恩寺的俗称,位于北塔公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之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西园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今名留园),同时将归元寺改为宅园,易名西园。以后,其子徐舍宅为寺。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住持茂林和尚为弘扬“律宗”,改称“戒幢律寺”。“幢”是旗帜的意思,“戒幢”就是以戒律为旗帜,弘扬戒法的寺院,该寺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道场之一。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战乱。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由广慧和尚筹资建修,更名为“西园戒幢寺”,俗称“西园寺”。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峰联岭属,灵岩、天平、狮山、七子、尧峰等吴中名山环如障列,苍翠悦人,形成一座物富民丰,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木渎历史可上溯吴越春秋,文化蕴积深厚,名胜古迹遍布。境内除了山川林石之美,更有小桥流水之秀,古宅深巷之幽。镇上河道纵横,桥街相连,其中胥江、香溪均为吴越遗迹,山塘老街则为乾隆御道,小镇人家或临街或枕河,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区深宅大院毗连,尤以严家花园、榜眼府第和古松园等私家花园为最,其中严家花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为江南名园。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清人王汝玉的诗句道出了木渎古镇之魅?quot;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周庄荣获 *** 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更佳范例奖”。周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谓摇城;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周迪公郎舍宅为寺渐成集镇,故称周庄,已有900多年建镇历史,具“小桥、流水、人家”风格的江南古镇周庄已列 *** 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 318国道,沪青平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
【《角直》】神州水乡之一镇——甪直,具有 *** 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这里为什么叫甪直?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 *** ,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同里的主要特色是:水、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