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项王故里虞姬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项羽祖籍哪里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项羽和虞姬的墓地在哪
皖北灵璧县城东十五里、宿州至泗县公路南侧有虞姬墓。墓高五米,圆顶。墓前立石碑三块,碑高3.5米,宽1.5米。中间一块,上书“西楚 *** 虞姬之墓”。两边的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也安在,独留青 *** 向黄昏。”上面横书“巾帼千古”。东边的石碑刻着:“ *** 十四年重修虞姬墓碑记”。字数较多,在此不便录出。西边的石碑刻着:“光绪二十七年杨兆鋆题的一首《虞美人》:‘楚歌声里愁云起,夜帐明灯里。擐衣献舞拭龙泉,拼却一腔热 *** 君前。顾骓无语军情变,似雪刀光乱。桃花片片堕东风,化作墓头荒草泪丝红。’”墓后和两侧,有几百株苍松翠柏连成一片,一年四季,清风飒飒,小鸟飞鸣,常青不凋。墓前的甬道直通大门。甬道两边,以茂密整齐的冬青为围栏,围栏内种植各色花草,从春到秋,姹紫嫣红,馨香怡人。门楼座南朝北,飞檐凌空,端庄大气。门楼上镶嵌着灵璧大理石,雕刻着“虞姬墓”三个字。墓区后面有一排史料室,为青砖灰筒瓦的仿古建筑。室内有项羽的塑像和花圈挽联。墙壁上,挂着颂扬项羽和虞姬的许多诗词字画。这座虞姬墓,是“ *** ”后重建的。原来的“ *** ”中惨遭 *** 。虞姬墓占地四十余亩,后傍阴陵山,前滨新汴河,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项羽,故居宿迁市城南梧桐巷,即现今“项王故里”。虞姬,宿迁市沭阳县虞家沟人。宿迁与沭阳比邻,两地人民从古至今亲密友好,互相来往,互通有无。还因为项羽和虞姬结为婚姻,至今宿迁人和沭阳人互称“老表”。由此可见两人在当地影响之大。
*** 、虞姬墓何以建造于此?因为这里是他们的丧生之地和葬身之地。 *** 自刎乌江,虞姬饮剑楚帐,地点都在灵璧县境内。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灵璧县东南)。项羽几次突围都失败了, *** 伤亡惨重。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投降汉军。这就是“四面楚歌”成语来源。项羽恼闷愁肠,郁郁寡欢,独自在军帐中饮酒。忽听四面喊杀声骤起,越来越近,知道汉军已突破楚军阵地,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了泪如雨下,知道丈夫急要突围,又挂念她的安危。思虑既定,便以歌和之:“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起舞。她为了鼓励丈夫突围,解除其后顾之忧,不惜自刎而死。这就是“ *** 别姬”的故事。虞姬死后,项羽骑上乌骓马,带领几百名士兵奋力拼杀,冲出重围,逃到乌江渡口。这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士兵,而且前有乌江,后有追兵,无路可逃。《史记.项羽本纪》载,此时有一船夫驾舟而来,欲渡他过江;项羽自觉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遂拔剑自刎。这就更加悲壮。所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 ***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以成败论英雄。”果真如此,项羽算得上失败的英雄了。至于虞姬,更是女中豪杰。所以她的墓碑上刻上“巾帼千古”。就连大作家曹雪芹也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五美吟》赞美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引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和虞姬在危难之时,生死关头,还表现得这么临危不惧,互相关心,情深意重,说明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这并非单独根据《 *** 别姬》的史实推测臆想,还有他们最初的爱情故事为依据。
在宿迁和沭阳一带,广泛流传着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说有一年,宿迁庙会,项羽和虞姬都去赶会。庙中有一千斤铜鼎,许多人围观,却无一人搬得动。项羽说“让我试试”。说着抓起铜鼎高举过头,并绕场一周,然后轻轻放回原处,竟然面不改色。在场人无不喝彩。这便是“ *** 举鼎”的故事。为此,宿迁市大街上塑了一座“ *** 举鼎”的雕像。如今竟成了宿迁的市标。虞家也是习武之家,崇慕英雄,从此虞姬深深爱上这个力大无穷的小伙子,回到家即把此事告诉了父母和哥哥虞子期。子期称奇,询问此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虞姬红着脸说“没便问”。子期急欲结识项羽,决定亲往宿城打听。他很快打听到项羽其人,就直接到家里拜见他,诉说仰慕之意。也是惺惺相惜,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 *** 。分别时,子期再三邀请项羽到他家做客,项羽爽快答应了。不久项羽启程到虞家去。刚到村头,就听有 *** 呼“救命”,说河里有人落水。项羽立即跑去救人。不想救出的竟是虞姬,虞子期的 *** ,他当即送她回家。虞家感谢救命之恩,一定留他多住几日。项羽和子期每天一处谈武,练武,相处亲密。虞姬不断来看项羽和哥哥练武,送茶送水,十分勤快。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项羽很快就喜欢上她。子期看在眼里,告知父母。不久两家爱好,便缔结了婚约。后来项羽在江东起兵,虞子期前往投军,成了项羽帐下一员大将。他把 *** 带来军中和项羽完婚。从此虞姬跟随项羽转战南北,同心同德,不离不弃,直到为鼓励丈夫突围自刎而死,走完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项羽是历史人物,对他的成功失败,优点缺点,历史早有评论,也不是我这篇短文要说的。但是,对于虞姬,对于她和项羽之间的真挚爱情,对于她在项羽身陷绝境、犹抱一丝希望时所表现出的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果敢精神和悲壮情怀,确实感天撼地、催人泪下,无愧“巾帼千秋”的赞誉。古人评论她“红颜薄命”,不错。但是“薄命”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丈夫项羽的失败造成的。在封建社会,夫贵妻荣。丈夫失败了,她自然难逃“红颜薄命”的命运。即使刘邦的妻子吕雉处在虞姬的地位,命运亦是如此。是刘邦的成功使吕雉的才能得以发挥。项羽的失败,造成了虞姬的“红颜薄命”;但是,也成就了她“巾帼千秋”的英名。
二、项羽的故乡是哪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开篇就说:“项籍者,下相 *** ,字羽。”下相为秦朝设置的县,治所在今宿迁市宿城区西南部。公元前232年,项羽就出生在今宿迁市区内的梧桐巷。项羽于乌江镇兵败 *** 后,刘邦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河南省河阳县谷城西面。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勇武而豪爽的英雄,便在他的出生地梧桐巷立碑、竖坊、建庙。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宿迁知县胡三俊在项氏古井旁立碑一块,镌刻“项王故里”四字,从此,这里游人不绝。
*** 时期, *** 西北军张华裳师长与宿迁县县长张乃藩相继集资扩建,在院内建起了英风阁,雕项羽石像一尊,按剑而立,英气逼人。门两侧有联曰:“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 *** 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王故里
三、项王故里在哪里
项王故里属于宿迁名人故居的著名景点。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 *** 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 *** 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项 *** ,字羽"。下相县,为秦汉时建置,后经历朝代更迭,屡易其名,至唐代宗时由宿豫改称宿迁。
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 *** 。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 *** 军中豪气盖世、 *** 风云的人物。当陈胜、吴广 *** 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 *** ,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
项羽死后,刘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阳县谷城西面。在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项王自刎地方),建有项王庙。刘邦和项羽,虽一成一败,但成败不足以论英雄。对于项羽悲壮短暂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歌颂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说项羽:"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在 *** 上勇猛异常,"嗔目叱之,"敌"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而平时却"见人恭敬慈爱","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饮"。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
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有僧人照管。历史悠悠,历经沧桑,至清初坊毁庙圮,僧人他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现在重发的树干已很庞大,须三、四个人方可合抱。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高6尺,宽2尺,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
1931年, *** 西北军张华棠师长率部住宿,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倡导复修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藉以维护古迹。1935年,宿迁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商董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中项羽传记、前人诗文、时贤题咏、陈列悬挂,供人观赏。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室内琳琅满目,助人雅兴;院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真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外地来宿人士都要到项王故里观瞻。当年英风阁两侧有一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横批:"英雄情种"。还有诗咏道:"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
新中国成立后, *** 和人民 *** 十分重视历史文物保护,制定方案,拨发巨款,组织专人对项里进行修复扩建,到目前已具相当规模,可谓今非昔比,蔚为壮观。
走进项王故里,迎面高耸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因牌坊建在古黄河大堤上,主体建筑在堤下,居高临下,整个建筑群尽收眼底。其建筑风格既有汉代民居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室、阁、亭均为青砖青瓦,飞檐石基,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廊柱、格扇、雕刻绘画极为精美。四周围墙呈淡 *** ,上覆青色小瓦,古色古香,雍容典雅。
其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前为高大的汉式石阙,象征项羽故居为帝王规格。中院以英风阁为主体,阁内为项羽高大塑像。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英风阁前面有 *** 鼎,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第三进院为花园式庭院,正面为故居纪念室,室内有虞姬像,室外有系马亭,亭内有石雕乌骓马;亭外有拴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保存至今,可渭一绝。院内广植松柏、梧桐,以及四时花卉。那株相传为项羽当年手植古槐,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难怪美国一位植物学家把它喻为"天下之一槐"。
项王故里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 *** 定为江苏省主要景点。特别是区划调整、撤县建市以来,不断整修扩建,充实文物史料。 *** 和 *** 还将开湖引水、筑亭叠山、种花植树,在其东面再修复"真如禅寺",将项王故里扩建为项里公园,它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游人。
好了,关于项王故里虞姬之乡和项羽祖籍哪里的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