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大山大蒜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河南大蒜之乡在哪个县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贵州紫云特产:宗地大蒜
1、紫云自治县宗地乡,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宗地紫皮大蒜生长在海拔1020米左右的大山中,位于格凸河风景区境内,周围100公里内无任何厂矿企业污染源,农户长期施用农家肥,是纯绿色产品,具有 *** 用、食用价值。该大蒜瓣大匀称、皮薄紫红,食用口感好,脆辣郁香,营养丰富,其副产品蒜苔有香、脆、甜耐储存等特点。可提炼大蒜油、大蒜素,也可加工速冻蒜米、腌制蒜瓣、脱水蒜片、大蒜饮料等产品。
2、是宗地乡的传统济经作物之一。其特点:紫皮、瓣大、鳞茎辣、味浓、食口 *** 好,具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成为贵阳市老干妈企业的调味剂。
3、红蒜除用作佐料、调料外,还作 *** 物、保健等用途,特别是它的防癌抗癌作用,被世界多国著名营养、流行病、癌症学家推荐为抗癌食品之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行气,暖胃、消疳积、治腹泻、解毒、杀虫等功效的红蒜正被人们广泛开发利用。
二、乡愁赋(乡味篇)
1、时光荏苒,往事经年。世易时移,沧桑巨变。时间改变了生活,岁月沧桑了容颜,游走转换了方位,奋斗厘革了习惯。然故乡之味道,醇厚而丰盈,熟悉而 *** 。时间冲不淡,力气拽不断,记忆抹不掉,距离拉不远。
2、夫乡味者,乃土家味儿也。兹种味道,决非山珍海鲜,亦非糕点蜜饯。乡野中诞生,乡土中沉淀;质朴而纯真,朴实而平凡。土屋土墙“土老帽”,土地土路土坷蛋。生存之本,生命之源。骨子里恒有,原始之潜连。
3、乡味仿若晨露,滋润干涸心田;乡味犹如溪水,涤除一身疲倦;乡味恰似母唤,撩拨皈依之恋。几 *** 心驰神醉,数次次梦绕魂牵。莫论身处何处,任凭时空变幻,带不走的是故土,挪不开的乃乡缘,挥不去的是乡味,割不断的乃眷恋。他乡再好,亦非家园。悠悠怀境,惆怅流连,才下眉头,复上心间,南山北山座座山,轩车孰不思乡关?乡音乡情乡土气,故人何曾忘故园?
4、味重乡土风,最美在民间。黄土味儿,源于河塬,炎黄娲祖,一脉承传。乡村生活,土俗土韵,土色土味,土得掉渣,土得雅淡。灰土土之真实,活生生之素朴;最可亲近,随意简单;咂摸咀嚼,溢满心田。乡风酿乡味,大美在民间。历史因之而延宕,岁月凭兹而丰满。每每品味,犹如开坛老酒,笃赛佳酿陈年。
5、盖人生之初,睹父老渔佃。脸对黄土,背朝青天。孰勿一腿牛屎,碱花两肩?爷之烟袋,奶之发簪;娘之头巾,大之汗衫……念之萦怀泛涟漪,乡土况味烙心间。故乡之山,沉稳而挺拔,苍茫而雄健;故乡之水,灵动而温裕,清澈而甘甜;故乡之人,率真而朴实,豪爽而厚憨。坦荡示人,无须饰掩。人生旅途,崎岖修远。留存儿时记忆,承载乡味满满。慈母耳濡,邻里身传。日积月累,习惯自然。情味洋溢,血脉相连。深入血液,思变岂难?
6、谈起乡味,念头依稀闪现,回味自然久远。痴心偏许,深情款款。或重温孩提之游戏,或思念童年之伙伴,或忆起峥嵘之岁月,或翻阅泛黄之照片。乡味犹如五味瓶,乡味恰似无形线,滚烫了肺腑,颤栗了情弦。悠悠氤氲,悱恻 *** 。恰似乡音在耳,亲人在目,入脑入心,倍儿温暖。应时应节,裹挟纠缠。味蕾唤起乡心,乡愁叫醒愫念。旧朋新友,发小同伴,或席地而坐,把酒言欢,回味童趣,别致恬淡,陶然忘忧,自适随缘;或灯火可亲,围炉磕闲,聊聊家常,侃侃大山;炖一壶老酒,煲淡水河鲜,熬田园情结,煨民俗家宴,亦觞亦咏,亦歌亦赞。一个“味”字,悠悠笃笃,散散漫漫,吟咏其中,自得怡然,享受风雅秉 *** ,慰藉情味无边。
7、乡村之味何也?春之花团锦簇,夏之鸣蛙唱蝉,秋之硕果累累,冬之蜡象驰原。寂寞拥着湖泊,静谧裹着山川,清新覆盖林木,细雨濛濛连绵。良田万顷,一马平川。万木葳蕤,红叶满山。旭日晚霞,白云蓝天。涓涓小溪,流水潺潺。燕语莺歌,彩蝶飞旋。布谷声声,紫燕呢喃。“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斯乃大地之颂歌,兹乃生命之春天。试问,南归秋鹄,北回鸿雁,何处比吾山川好?何处有吾泉水甜?集四水灵秀于一身,润人文渊薮几 *** 。四水奔腾不息,文脉绵延不断。一座村落,一处庭院,一朵柳絮,一块瓷片,留存乡土记忆,蕴藉古迹颐繁。土屋茅舍,柴垛石碾,锅台磨道,门楼庭院,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畴篱角,塍径垄畔,芦塘圩脚,水渠草滩……遗留岁月痕迹,承载文明积淀;书写尘封故事,诉说曾经嚣喧。沧桑与悲怆,旧貌与新颜。知古鉴今,探本穷源。观天地万物,仰古今群贤,缅先辈业绩,品懿行嘉言。引人遐思苦想,心头千回百转。道不尽喜怒哀乐,说不完苦辣酸甜。悲喜与起落,怡悦与慨叹,一生守候,世代品鉴;吟读回味,思绪万端。寻觅馨香胜迹,感受丰蕴内涵。
8、嗟乎!乡村乃民族之灵魂,黄土乃华夏之底颜。乡味,乃于乡愁之回味,于故土之思念,于传统之眷顾,于文化之怀缅。乡味,乃于生命根基之找寻,于民族精神之体验。地域之造化,文明之久远,山水之锦绣,古今之嬗变。凝瑞而呈祥,碰撞而绕缠。乡土家国,乡愁多元,识愿情怀,多姿妙曼。树高千尺莫忘根,农裔焉能忘故园?
9、壮哉,生吾养吾之热土!美哉,梦萦魂牵之家园!
10、农为治本,食乃民天。凼凼转民,粗粝能甘。至若农家饮食,或市井小吃,或排挡餐馆,或家常便饭,或重头盛宴;或烹煮蒸炒,或焖烫炸煎。口味丰富,品类多繁,技艺精湛,方式俱全。粗犷中不乏细腻,豪爽中充满温暖,平淡中显露智慧,多样中彰显特点。莫论特色佳肴,莫问地域土产,道道有文化,味味有说传,既具独特民俗习惯,亦有丰富历史渊源。兼容并蓄,琳琅目满。细细品味,简约清淡。窃以为,切莫满汉全席,勿需名肴佳馔。毋讲究,莫耀炫。绿蔬不奇,活口不泛。味美之意,慰藉乡愁。适口者珍,乡味存焉,入口更入心,乡味更长绵。妈糊汤,煎饼卷,烧山芋,手擀面,生态素食,养生保健。黑咸菜,萝卜干,豆瓣酱,辣椒面,臭豆腐,芝麻盐,葱姜茴,霉曲飠兼。地角皮,马齿苋,南瓜条,土豆片,韭菜饸,荠菜馅;一白一黑,一快一慢,一红一黄,一长一短;银杏板栗,苔干大蒜。辣椒烩小鱼,槐花炒鸡蛋。黑麦粗杂粮,应时蔬果鲜。豆芽猪肉大杂烩,白菜粉丝萝卜丸。爽口生津,常吃兀厌。乡肴野蔌,入口回甘。突出乡味 *** ,融入乡愁多元。谈何酒池肉林?说甚绫罗绸缎?莫忘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扶犁之手,裹腹之碗……酷寒溽暑,何其艰难!要暖还是粗布衣,要饱还是农家饭!城市繁华日甚一日,农耕文明从未走远。谈起乡味,心潮翻卷。乡味蓬勃,味蕾体验。回味过去,品味今天,人生百味,感慨万千。乡味萦绕农家情,乡味难了儿时愿,清新泥土,香味弥漫,彼之蔽草,吾之珍宴。乡邦情怀,执着不倦。丢不掉的乃故土,撇不开的乃乡缘,诉不完的乃乡愁,歌不尽的乃惦念。老宅乡味,宣卷承传,农家乡情,永系心田。其情殷殷,其意拳拳。母训谆谆耳边廻,饮水思源记心间。
11、东风着意,旗扬人欢。筑梦达小康,农家成阆苑。乡村妙境,俗世奇缘。诗画之乡,苏韵家园。移步换景,美轮美奂。睹景思怀,追忆眷恋。吻红尘故土,揽青叶若干,嗅缕缕清香,品毓秀山川。诉一曲衷肠,抒满腔慨叹。乡味种种,情愁篇篇。回望乡土,守望家园。携万般柔情,秉不衰典传。远离迷茫控失落,找回纯真归本原。
三、金乡县的名优特产
金乡县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自东汉初年,农民就有种蒜的习俗。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再加上勤劳智慧的蒜乡人民广泛采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先进的种植技术,所产大蒜个大、皮白、肉粘味香、辣味适中,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金乡大蒜还具有广泛的 *** 用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预防癌症和保健方面有特殊的疗效。金乡大蒜按皮色分,可分为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
自2000年以来,金乡县种植大蒜面积每年都在70万亩左右,居全国县(市)之首,总产可达80万吨以上,出口美国、 *** 、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法国和 *** 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 *** 格率达9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居全国县(市)区之首。金乡的大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建起蒜薹、蒜米、蒜粉、蒜片、蒜油等大蒜加工企业600多家,年消化能力45万吨。金乡大蒜先后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 绿色食品,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白皮蒜更高银质奖章等。1996年,金乡县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2002年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证书。2003年,金乡大蒜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获国家质检 *** 认证的“金乡大蒜”原产地证明标记。2005年,金乡大蒜获 *** 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证书。2006年,省 *** 把金乡大蒜产业列为山东省十大重点发展农业产业之一,省科技厅还把金乡大蒜工程科研中心列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大蒜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金乡大蒜生产标准已被列为国家标准,并建成了全国之一家有机大蒜生产基地。这几年中,金乡大蒜创下了十个全国之最:种植面积更大,单产、总产更高,单个蒜头更大,出 *** 格率更高,出口量更大, *** 用价值更高,营养价值更高,大蒜产业 *** 市场最多、更大。在国际上形成了“世界大蒜 *** ,中国大蒜看金乡”的局面。
相传,金乡大蒜还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率军西征,路经爰戚(现为金乡县),适逢疫病流行,许多兵士高烧、头晕、呕吐、 *** ,司隶校尉鲁恭病亡,葬于山南。 *** 人心惶惶,战斗力大减,刘秀只得驻兵治疗。随军医生束手无策,听任 *** 在军中迅速蔓延。刘秀愁肠百结,坐卧不安,仰天长叹:“天灭我也!”正置危难之际,忽闻一鹤发童颜老者来献医方。真是喜从天降,刘秀急忙召见。礼让毕,急不可待地说:“请仙翁赐方!”老者笑而答道:“将军不闻本地百姓多种大蒜吗?可高价收取,把它捣碎,取其液,命士兵用以滴鼻,可防此病蔓延;同时将大蒜分与士兵就食,不几日即可痊愈。”刘秀立即遵嘱办理,果然病除。再循老者,不知去向。刘秀对天长揖:“天助我也!”遂发兵攻取洛阳,称光武帝。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金谷 *** *** ,色泽金黄,质粘味香,营养丰富,储存数年米质不变。金谷米做出的稀饭,米汤粘凝透亮, *** 悬浮,清香甘甜,有热补、润肠之功能,凝结于表。马庙金谷层的米油可取数层,是谷中珍品。金谷的优良品种有菠菜叶、竹杆青、旱八斗、拔谷等。近些年来,科研人员进一步对金谷进行选育,先后培育出了“金乡齐头黄”、“鲁金1号”至“鲁金5号”,亩产由过去的50公斤左右增加到400余公斤。
金谷产于金乡县马庙镇,这里的土质特殊,属于脱潮土(脱潮土是脱离了涝、碱威胁高度熟化的一种潮土),所以所种的谷子与其他地方的谷子有着明显的不同,金谷一长出就为金 *** 。关于金谷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路过马庙境内一村庄,已是半夜三更,村民几乎都关门睡觉了,只有庄东头的一户农家还亮着灯,骑着白 *** 康熙帝就命随从叫开了那户人家的门,热情好客的农家就让康熙皇帝入住在家里,女主人为他熬了一碗小米粥,康熙帝吃后称是人间美味,从此金谷成为贡品御米,为皇家享用。金谷米的产地也因康熙皇帝当时骑着一匹白马而被命名为白马坡。金谷米已被公认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是滋补佳品。1985年金谷米被编入《山东农业名产》,同年选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为济宁市的八大特产之一。马庙镇在1996年也被国家 *** 命名为“金谷之乡”。
*** *** 的侄子周保章1961年曾在西花厅和 *** 过过一次除夕,真实记录了 *** 吃年夜饭的情况:那天,周 *** 把在京的亲属、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了西花厅,连大人带孩子,熙熙攘攘地把西花厅挤得满满的,足足摆了三大桌。人都坐好了,只见工作人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黄澄澄的金谷小米稀饭。除夕宴就这样开始了。一阵掌声过后, *** 笑容满面地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一年的辛勤劳动。宴会主持人 *** 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今天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包子呢?一是是因为中国 *** 是小米加 *** 打出来的;二是这小米并不是一般普通的小米,是山东金乡县的金谷小米,中国的四大名小米之首,金谷小米历来都是贡品,难得品尝。为什么吃包子呢?是因为中国 *** 和 *** 领导我们 *** 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够吃到肉包子,我们不能忘记中国 *** 和 *** 的恩情。” *** 的话刚一说完,大厅里立即响起了掌声。1959年中华人民 *** 国10年大庆时,周 *** 曾用“金谷米”招待外宾。
马庙金谷因独特的水土品质及优良的生长条件,形成了该米色泽金黄、质粘味香、悬而不浮、汕而不腻、入口爽滑,能多次凝结米没层的特点(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俗称“能挑七层皮”,历史上被称为“十三怪”之一。
金谷小米营养丰富。据测定,淀粉含量66.85%~69.76%,蛋白质含量达11.2%~13.4%,脂肪含量4.5%~5.8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 *** 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如赖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间。维生素的含量亦较丰富,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更低的。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滋补佳品。红花斑山 *** ,山东省金乡县特产,系该县鸡黍镇东李村、西李村、杨庄村、任楼村及邻近村庄种植的山 *** 。此山 *** 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经300多年,外形美观独特,具有“红花斑”典型特征,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 *** 代谢、养颜益智、抗衰老疲劳等功效。红花斑山 *** 不但外形美观,具有红斑,而且软滑细嫩,入口即化,面中带沙,香里有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红花斑山 *** ”具有很多保健功效:益肾气、健脾胃、化痰涎、美容颜、强腰膝,镇静安眠,延缓骨骼肌肉老化等。研究证明,红花斑山 *** 中的粘蛋白还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山 *** 中的甘露聚糖还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 *** 的作用。红花斑山 *** 由于受当地优良的水土条件、气候因素影响,加之在种植管理中偏施有机肥、生物肥,富含多种 *** 需要的营养元素,属优质绿色无公害食品,更是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路过此地,品尝过东李村红花斑山 *** ,吃后一直赞不绝口。红花斑山 *** 还有一个更美好的传说:大约在清康熙四十二年,外地一个讨饭的花子,穿得破烂不堪,身上脸上长满了红花斑纹,冬天里冒着鹅毛大雪,拉着要饭棍来到了东李村。刚走到村头上,这讨饭的花子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连讨饭棍和篮子也扔在一边,他快要饿死了。村里的人发现了他,把这花子抬进了村。这里的村民心眼实、心眼好,从不欺负外人。东家送他一个馍,西家送他一碗饭,还有好心人给他送来了棉裤、棉袄。东李村的人收留了这个讨饭的花子,救了他的一条命。很快花子的脸上有了些气色,渐渐地会说话了,会行动了。他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的老家在河南,因为他生来就长着一个花斑脸,家里人不拿他当人看,外人更欺负他,一怒之下他就离家出走,靠乞讨为生。已经在外边漂流了三、四年。幸亏遇上了东李村的好心人收留他。要不,他早就被阎王收走了。后来,东李村的人没有一个嫌这讨饭花子丑。他没有吃的给他送吃的,他没有穿的给他送穿的。几十年后,讨饭的花子死了,被埋在了东李村的土地上。又一年,许多地方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到处都流浪着饥饿的灾民。而东李村的土地上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山 *** 苗子。秋后,家家户户都从地下扒出了又粗又长的山 *** ,从秧子上摘下了一篮篮的山 *** 豆子。东李人靠吃山 *** 度过了灾年,吃了山 *** 的人身体很健康,都活了大年纪。不过,这里的山 *** 有一个特点,个个都长着红花斑。据说,那个讨饭的花子在死后变成了红花斑山 *** 神,感恩好心的东李人。山阳熏鱼,历史悠久,金乡八珍之一,缗食之鲜也。
山阳熏鱼,历史悠久,金乡八珍之一,缗食之鲜也。公元前144年,西汉景帝年间,金乡县为山阳国,张当居为山阳侯。当居喜射猎、善垂钓,当时山阳国河洼内盛产撅嘴鲢鱼,侯爷垂钓之时,常命其随处将鱼加以佐料在林中架在火上熏烤,鱼熏毕,金黄鲜亮,外酥内润,熏香四溢,食之满口鱼香,回味无穷。张当居将熏鱼献于天子,汉景帝食之赞不绝口,赐名为“山阳熏鱼”。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山阳熏鱼以其独特考究的 *** 工艺和别具一格的熏香风味享誉齐鲁,成为金乡一大名吃。金乡糕点 *** 历史悠久,据考证起源于19世纪中期,一向以质量优良、 *** 精细、风味独特著称。当地的民谣称“吃点心还是丰县的蜂糕、单县的枣包、金乡的红三刀”,可见红三刀的受欢迎程度。
关于红三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金乡,舟车疲乏加上天气阴冷,也正值晚饭时间,就叫下人去找些吃的东西,下人找来金乡的名吃糕点(当时还不叫红三刀),乾隆帝吃完之后赞赏有加,顺便提了一些建议:“如果在糕点上撒些芝麻类的东西,再在糕点表面砍上三刀,岂不好看又好吃吗?”从那以后,金乡人便采用了此法,糕点也就改名红三刀。
清末 *** 初,金乡县城一家名为“东长兴”的糕点作坊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炸制的红三刀京省驰名,受到达官富人的追捧,成为老百姓相互之间的馈赠佳品。
解放后,金乡县金蜂糕点食品厂把 *** 糕点的师傅又请回来,沿用“东长兴”的古法开始生产传统点心。在1958年 *** 时,又从全县各地选调了一批优秀的糕点 *** 能工巧匠,在金乡酱园内成立了糕点 *** 车间。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红三刀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金乡“红三刀”是以大槽芝麻油、麦芽、小米糖稀、白糖、蜂蜜、芝麻、桂花为原料。新炸出来的红三刀呈漫方形,迎面三刀,表分四瓣,面蒙脱皮芝麻,灿若繁星点缀;中间红而透亮,底似薄冰,闪闪发光。食之外酥内松,香味纯正,沙甜可口,食而不腻,脆而不焦,广受欢迎。
1991年1月,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山东省 *** 行政管理局、山东省技术监督局、山东省卫生厅等7个单位授予金乡县金蜂糕点食品厂为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授予金蜂牌糕点为食品卫生质量信得过产品。1995年4月,“金蜂牌红三刀”被山东省经济 *** 会确认为山东省传统名吃。2007年,“金蜂牌红三刀”被评为“山东老字号”荣誉称号。红三刀不仅享誉省内,而且畅销上海、江苏、河南、安徽、北京、黑龙江等十几个省市。呈银 *** ,骨香肉滑嫩脆,可口宜人。其 *** 历史悠久,做工精细,从选材到做法都十分考究,营养丰富,色味俱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原料:活童子鸡1只(约1100克),茴香2粒,陈皮1.5克,花椒5粒,黄酒50克,精盐21克,味精10克,香葱4根,生姜25克。
做法:1、将童子鸡割断气管、血管,放入7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烫泡,褪毛皮,开膛挖去内脏洗净,用盐、味精腌擦鸡身,待用;2、用茴香,花椒和洗净切碎的香葱、生姜拌匀,一起塞入鸡肚,在肚内灌入黄酒,并在鸡皮上倒点黄酒,上笼大火蒸30分钟,鸡蒸熟关火, *** 后取出,除去香料,即可。
童子鸡的肉营养价值较其它烧鸡高,是因为童子鸡所用鸡都是仔鸡,而仔鸡的肉里含蛋白质较多,再者仔鸡的肉里含弹 *** 结缔组织极少,容易被 *** 的消化 *** 所吸收。童仔鸡肉经蒸煮之后,鸡纤维便分离,变得细嫩、松软、适口。创始人叫史俊山,是金乡县内小有名气的人物。史俊山早期跟 *** 卖羊肉为生。 *** *** 后,他凭着自己学来的手艺,加上他善于经营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看准市场,在县西关开设了金乡县之一家个体羊汤馆,羊汤馆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其羊汤以投料考究, *** 精细,调味丰富而著称。在他经营的过程中通过热情的服务,实惠的 *** ,店内清洁的卫生,诚实守信的态度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所有认识他的人的信任,许多人听后都慕名而来,生意相当兴隆。个人富了不忘国家,他多次为孤寡老人和贫困地区捐钱捐物,同时他还带动了其他个体 *** 户的发展。他的做法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评选为济宁第十二届 *** *** ,金乡县第十一、十二届 *** *** ,金乡县第四、五、六届 *** *** ,模范个体户等。
史俊山羊汤选用上佳的青山羊为原料,将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白芷等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继续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时,加入红油、花椒水,煮约二小时左右即成。此时汤锅要始终保持滚沸,煮成后的羊汤呈乳白色,捞出煮熟的羊肉,顶丝切成薄片,放入碗内,撒上香菜、辣椒油、大葱片即成肉汤。史俊山羊汤清香而不膻,油而不腻,味道鲜美。再加上羊汤馆的特制鸡蛋壮馍,一并随羊肉汤上桌。来者吃后,赞不绝口。沙家包起源于金乡 *** 街沙姓之家,创始人叫沙学勤,早先他依靠宰杀青山羊,卖生熟羊肉为生。因为限于“教门”的生意范围, *** 家家 *** 皆卖烧羊肉、烧鸡等食品,所以竞争激烈经营困难。沙学勤善于思考、寻求商机,便改打包子。他的包子个大、馅实、作料齐全、和面精细,熟后并用荷叶盛包,形成了煎包行里的别致风味。一段时间后,他包子铺前的人络绎不绝,生意非常兴隆。
在特殊的年代,沙学勤的包子铺暂停了多年。 *** *** 后,停业多年的沙家包重放光彩,年迈的沙学勤更是把质量当成生命。沙家包做工非常讲究。一面料:上等高筋面粉。二馅料:精细肥羊肉。三佐料:鸡腿、大葱、黄姜、茴香料面、精细粉盐、小磨香油。四配制:将羊肉、葱、姜、茴香料面、盐、油按比例配方调匀,捂上棉絮被“醒”半个小时。用和好的发面擀成皮,抹馅掐好放入铁锅。待煎包半熟后,用香油浇喷一遍,用锅铲将包子翻过来,再浇一遍香油,至烧熟即可。
刚出锅的沙家包不老不嫩,白腹之中镶嵌着鹅黄,油烘烘之中透露着淡淡清香。咬一口,外面松翠筋骨,内是满口 *** ,让人食欲大增。金乡县卜集镇种植圆葱历史悠久,生产的圆葱个头大、品质优、色泽艳、味道美。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糖、钙、粗纤维、磷、铁及 *** 所必须的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十七种氨基酸,对降低血压、预防脑血管疾病、抗癌、保健、减肥有十分独特的作用,被誉为当之无愧的集营养、 *** 用价值双优的“蔬菜皇后”。
卜集镇先后与荷兰贝欧公司、山东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 *** 复发中纪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全国首家圆葱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圆葱种植、圆葱育苗、圆葱育种、圆葱新品种推广等。该园区拥有荷兰、法国、以色列、日本、美国等国及国内的最新品种多达40多个。该镇种植的5万亩圆葱和周边3万亩圆葱中有黄皮、红皮、白皮、高状、半高状、球形、矮状等十几个品种。每年6月,卜集圆葱陆续收获上市,年总产量达30多万吨。到目前为止,卜集镇是全国圆葱面积更大、品种最多的生产基地。金乡县大力发展圆葱副产业,卜集圆葱形成了调味、脱水加工等十几种产品。
1996年3月,金乡县卜集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成为全国著名的也是唯一的“圆葱之乡”。圆葱销往全国及 *** 、日本、韩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
大山大蒜之乡和河南大蒜之乡在哪个县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