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云南,云南花灯是哪个民族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云南的一些知识点,和云南花灯是哪个民族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
  2. 昆明地区的花灯艺术有什么特点
  3. 花灯之乡是哪个城市
  4. 中国花灯之乡是哪里
  5. 玉溪为什么被称为‘‘花灯之乡’’
  6. 中国花灯之乡是哪

一、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

1、花灯之乡是广东省兴宁市的别称之一。广东省兴宁市花灯是在中国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历史有600多年,是兴宁客家地区的重要传统,其花灯形式多样,精致美观,广受人们喜爱。花灯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起源于东汉,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2、花灯之乡是广东省兴宁市的别称之一。广东省兴宁市花灯是在中国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历史有600多年,是兴宁客家地区的重要传统,其花灯形式多样,精致美观,广受人们喜爱。花灯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起源于东汉,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二、昆明地区的花灯艺术有什么特点

1、昆明花灯流传于昆明城郊的东庄、 *** 、小坝、小菜园、大厂村、小厂村、岔街等地及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安宁县和宜良县。

2、昆明花灯早期的演出,与会火结合,在春节、元宵期间活动,由灯会组织。演出前要举行迎灯神仪式,并由管事向各处投送灯帖。演出队伍由写有“太平花灯”的灯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各形彩灯领队。

3、在过山号和文武乐队后,依次是狮灯龙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佬鼓、 *** 鞭,还有彩妆的剧中人物沿途表演,并向接了灯帖的人家祝贺。这种演出形式也称贺灯,由于边走边演,群众也把这称为过街灯。

4、清道光年间,昆明地区已有花灯小戏的演出。有的用打枣竿、金纽丝、倒板浆等小曲演出《乡城亲家》、《瞎子观灯》、《打渔》、《朱买臣休妻》等剧目。由于演出内容的不断丰富,演出形式也发展为选择广场演唱,以满足群众。

5、清光绪时,农村各地灯会、灯班、灯棚等业余花灯演唱组织先后建立。有的灯会,不仅在春节期间演出,还被邀去邻近村寨演出或教戏,出现了李本忠、樊永寿、李永年等教灯师傅和唱功先生,使昆明花灯进一步普及。

6、李本忠是花灯艺术的多面手,生、旦、净、丑行行熟练,吹拉弹唱门门精通。他是花灯世家,生有四子,均传授花灯技艺,且各有专长。长子瑞清工旦角、次子树清工丑角、三子怀清工生、旦兼 *** 琴、四子杂角。一家人经常同台演出,配合默契,得心应手。特别在《乡城亲家》中,父子们合作,妙趣横生。

7、李本忠的传人有可乐村的杨佩林,江尾村的徐秉义和普尚义、新册村的李汝贵、松花铺的李可兴等,均已先后逝世,但他们都各有传人,世世代代为呈贡花灯事业做出了贡献。

8、樊永寿是昆明人,他从小受本村灯班的熏陶,后入明家地灯班向老艺人陈定学艺,工生、旦,以旦见长。樊永寿天赋好嗓,音色甜润,唱念清晰,善于模拟各类妇女的生活言行,融化于花灯表演艺术中。如在《打鱼》中扮演邬飞霞、《补缸》中的王大娘和《劝赌》中的胡豆妻,不同的人物,演得形象逼真,身段优美,颇受观众欢迎。

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云南,云南花灯是哪个民族-第1张图片-

9、后来,明家地灯班在陈定、陈家信、李祥云、樊永寿等主持下,阵容整齐,演出活跃,吸引了省市政界要员和各种名流常来观看,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该灯班的著名演员常被邀请到邻近县区传艺和演出。樊永寿曾先后被请到官渡区的上庄、岗头村。西山区的普吉、沙朗等地教灯传艺。

10、后来,樊永寿和李祥云应云南省花灯剧团邀请,口述并演唱了《打鱼》、《打枣》、《红娘推车》、《货郎卖线》等八出昆明花灯传统剧,和《打枣竿》等28支传统曲调,分别由尹钊、杨放等校对、记谱,选刊于《云南传统花灯剧目汇编》之一集和《云南花灯音乐》的昆明部分。他为昆明花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11、李永年童年时就喜爱花灯艺术,艺人们见他聪明伶俐,都喜欢教他。13岁就扮演花灯剧《小放羊》中的牧羊女,以唱,做逼真赢得观众称道,自此经常随灯班演出。他一贯虚心好学,在钻研旦角身段和演唱的同时,还兼习胡琴、月琴等乐器,常年不辍。

12、李永年在向老艺人求教时喜欢穷根究底。他还从京剧梅、程两派唱腔中受到启发,从演唱的急徐、轻重、吐字、韵味各方面去雕琢花灯,为花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3、李永年的表演真实自然。 *** 初期,他曾参加农民救亡灯剧团,在《张小二从军》中扮演小翠花一角而博得赞誉。他的唱腔高亢清脆,在农村草台演出能传声数里。他唱的苦道情委婉含蓄,情真意切,以情动人。因他对道情的出色演唱,观众称他“道情”先生。

14、这些优秀的艺人,在昆明花灯戏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5、1912年,岔街东岳庙组成一个花灯班,在金碧游艺园即 *** 的露天剧场演出。1 *** 4年,昆明明家地灯班,曾被邀至五华山为唐继尧就任云南总督演出,昆明花灯进入省城演出的开端。但后来,因为战乱花灯班子 *** 解散,花灯演出再次恢复完全业余的状态,花灯艺人仍回到农村或茶馆进行季节 *** 演出或清唱。

16、到了1945年后,昆明较有成就和影响的一大批花灯艺人组成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和半专业的花灯班社,进入昆明等城市的一些小剧场进行常年的营业演出。除演出花灯传统剧目之外,又大量从滇剧剧目甚至京剧剧目中移植了《柳荫记》、《秦香莲》、《李三娘》、《 *** 图》、《四下河南》、《珍珠塔》等大本戏、连台本戏,以及《三娘教子》、《苏三起解》、《断桥会》等折子戏。

17、1946年后,昆明市区的花灯艺人曾先后在庆云、华丰、昆明、太华春、聚盛、太和等彩排茶室,进行过营业 *** 演出。为维持营业,增加演出剧目,移植了一些曲艺唱本和滇剧剧目,如《四下河南》、《白扇记》、《蟒蛇记》、《槐荫记》、《金铃记》、《秦香莲》等,并吸收滇剧艺人参演,演唱中带入了部分滇剧声腔,被称为“灯夹戏”。

18、灯夹戏的演出,对花灯的表演、声腔、服装、伴奏等方面的戏剧化起了促进作用。

19、1949年,庆云街建立全省之一个专唱花灯的庆云剧场,一些专业花灯班在场里唱花灯。这些班子时聚时散,由少数艺人牵头组织,没有专门的班子名称。

20、在剧场里唱的时间比较长,对盘龙区花灯活动影响比较大的是熊介臣组织的花灯班。他们从滇剧移植来许多剧目,如《四下河南》、《狸猫换太子》等。接着,长春路东段又建了一个唱花灯的茶室,有马云顺组织的花灯班在茶室里演唱,对盘龙区花灯活动也有一定影响。

21、新中国成立后, *** 把流散昆明的花灯艺人组织起来,于1950年成立昆明花灯工作者联谊会。1951年初,在联谊会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集体所有制 *** 质的民间职业剧团昆明人民灯剧团。灯剧团的团址设在文庙。建团后招收了之一批女青年学员,结束了花灯一直以男演女的历史。

22、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参与下,先后整理、改编了一批传统花灯歌舞和小戏如《十大姐》、《大茶山》、《三访亲》等。当时,《三访亲》曾在文庙之一剧场上演连续八十多场满座,轰动一时。

23、1958年7月,昆明市属之一个国营花灯专业表演团体昆明市花灯剧团成立。多年来,由于 *** 的重视,昆明地区的花灯艺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成为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出现了许多受群众欢迎的演员,袁留安、王玉霞演唱的花灯,成为电台经常播出的保留节目,并录制成磁带广泛发行。袁留安的唱腔还被我国戏曲研究院制成盒式磁带,编入了《中国艺术家唱腔选》。

24、与此同时,云南弥渡地区的花灯也发展成熟了。20世纪50年代,广泛流传于全国的弥渡山歌《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使弥渡闻名于世。

25、在云南花灯形成的以地域划分的各个支系中,弥渡花灯占有重要的地位。弥渡花灯因受白、彝音乐和汉族山歌的影响,拥有许多来自民间独具特色的曲调,如《十大姐》就是弥渡山区的民歌。

26、与其他地方的花灯一样,广场花灯表演是弥渡花灯在乡镇年节中传统的表演形式。一般在广场街头演出,分小唱和大唱两类。

27、小唱又称小场,是各种花灯歌舞和小调演唱的统称,表演时间较短,唱段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常穿 *** 在大唱节目的空隙中表演。小唱所用的曲调称为小调,其数量丰富,经常演唱的有《十大姐》、《绣香袋》、《双 *** 》、《采茶调》、《拜年调》。小调也是大唱曲调的基础。

28、大唱分为花鼓和折子两种。花鼓的故事情节简单,主要以人物的歌舞来表演,节目有《凤阳花鼓》、《城门花鼓》等十多个。

29、折子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但歌舞成分很浓,表演时间一般比小唱和花鼓长得多。登场人物一般是二到三人,题材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服装、道具、化妆都很简便,富于生活化。

30、早期的弥渡花灯长期停留在民间社火活动的形态,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搬上舞台,发展为较成熟的艺术。

31、自1956年,弥渡县花灯剧团成立以来,创作演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剧目。如反映彝族民族英雄李文学的历史剧《彝汉情》、中小型现代花灯剧《彩虹》、《男子汉》,以及移植剧目《李双双》、《徐九经升官记》等。极大地促进了弥渡花灯艺术的发展。

32、在弥渡流传着一句俗语:“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尽管花灯已走上了舞台,但弥渡花灯的根仍然深深地扎在民间。花灯演唱活动几乎遍及弥渡城乡,其中以人口集中的坝区、西南部的密祉和南部山区的牛街为主要流行区。

33、就密祉乡来说,这里距县城南约二十公里,每年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密祉灯会。届时,密祉万人空巷,演员达四五千人,耍龙达四十多条。密祉灯会的盛况,集中体现了弥渡花灯的娱乐 *** 和群众 *** 。

三、花灯之乡是哪个城市

1、花灯之乡是广东省兴宁市的别称之一。

2、兴宁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宁花灯种类繁多,有宫灯、纱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等。这些花灯不仅形状各异,而且装饰精美,富有民间特色。每逢佳节或喜庆场合,兴宁人都会挂起花灯,以增添节日气氛和表达喜悦之情。

3、兴宁花灯的 *** 工艺也十分独特。传统的兴宁花灯 *** 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扎架、裱糊、装饰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 *** 出精美的花灯。在兴宁,许多家庭都传承着 *** 花灯的技艺,使得这项传统艺术得以延续至今。

4、除了 *** 工艺和种类多样之外,兴宁花灯还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在兴宁,许多民俗活动都离不开花灯的参与,如舞龙舞狮、游神赛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兴宁花灯的传承和发展。

5、因此,兴宁被誉为“花灯之乡”,不仅是因为其花灯种类繁多、 *** 工艺精湛,更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中国花灯之乡是哪里

1、自贡,被誉为“中国花灯之乡”,以其传承 *** 的民俗文化而著称。这里的花灯工艺精湛、设计独特,深受全球游客的喜爱,以至于“自贡花灯”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代名词,并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胡氏花灯便是自贡众多花灯中的佼佼者,它的 *** 工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成为了自贡彩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贡的彩灯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超过800年的历史。这一文化现象不仅在中国国内广为人知,还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自贡因此获得了“天下之一灯城”的美誉。

3、近年来,自贡灯会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自贡彩灯文化的认可,也为推广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胡氏花灯作为自贡彩灯文化的 *** 之一,其在彩灯艺术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

4、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彩灯大世界作为一个全年常态化的 *** 园区,已经成为游客体验自贡花灯文化的不二之选,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

五、玉溪为什么被称为‘‘花灯之乡’’

1、玉溪花灯是在明代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後逐渐形成的一种主要的地方剧种,如今玉溪的中老年人中还有不少花灯迷,花灯之所以在玉溪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有著丰厚的群众基础。

2、到玉溪旅游可以选个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街头的公园、绿地或小区观看自发排练的人群,表演者如痴如迷,观众们如醉如痴,在这里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玉溪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3、居住在新平、元江等县河谷热坝地区的傣族花腰支系被叫做花腰傣,花腰傣女孩子喜染黑牙齿,还以此为美,喜欢佩戴银制大耳环、平镯和戒指,她们外出,头上都佩戴一顶边缘上翘的特制篾帽,半遮著面部,腰间系著一只精巧的花篾篓(称“秧罗”)。

4、“花街节”(也称“赶花节”、“东方 *** 节”)是花腰傣族青年男女相互认识,谈情说爱,挑选伴侣的盛大节日。花腰傣的“花街节”一年两次,有“小花街”和“大花街”。“小花街”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大花街”在农历五月初六日。

六、中国花灯之乡是哪

1、中国花灯之乡是福建省福州市的连江县。

2、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北岸,与马祖列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连江的花灯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连江县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游神”。游神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起五彩斑斓的花灯,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这些花灯形态各异,有动物造型的,如龙凤、麒麟、鱼虫等,也有神话故事人物造型的,如 *** 过海、嫦娥奔月等。

3、连江花灯以其精湛的 *** 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花灯的 *** 材料多为竹篾、彩纸、丝绸等,经过巧妙的设计和 *** ,花灯不仅能展现出各种形态,还能在夜晚发出柔和的光芒,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此外,连江花灯还融入了当地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使得花灯不仅仅是照明工具,更是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4、近年来,连江县 *** 高度重视花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花灯文化节、花灯 *** 技艺培训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花灯文化的传承中来。同时,连江花灯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各地展出,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一张重要名片。

5、总之,作为中国花灯之乡的连江县,其花灯文化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花灯之乡是什么地方云南和云南花灯是哪个民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云南 花灯 哪个 民族 地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