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贵州水族马尾绣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水族马尾绣的审美价值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三都水族马尾绣属于哪儿的特产
1、三都水族马尾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都水族马尾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
3、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精美,有媒体甚至誉之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4、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
5、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6、刺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7、关于水族马尾绣的历史,相关资料上不见记载,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 *** 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赛 *** 习俗,看来养马 *** 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 *** 刺绣的艺术。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 *** ,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美丽动人的习俗。
8、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 *** 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 *** 图案的刺绣 *** ,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1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 *** 丝线光泽。
9、马尾绣还有另一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10、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两条背带主色调发生了变化,解放前的背带色调主 *** 。与封建社会以 *** 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
11、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她们这里的姑娘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马尾绣小儿背带作为嫁妆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
12、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是马尾绣的发祥地,那里的马尾绣工艺品远近闻名,成品远销海内外。板告村的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 *** 技艺,一般十岁左右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工艺品的 *** 。现在,板告村的所有女 *** 公民都精通马尾绣 *** 技艺,而且马尾绣已经成为该村的知名副业,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她们这里的姑娘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马尾绣小儿背带作为嫁妆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
13、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
14、马尾绣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15、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16、《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 *** 关于划定三都水族马尾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三府函〔2015〕3号
17、贵州省黔南州地方标准:DB522700/T075-2015《地理标志产品三都水族马尾绣》
二、马尾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
1、水族文化色彩斑斓,特别是享誉国内外的马尾刺绣,它不仅是水族人民勤劳智慧的成果,也是水族文化的标志。马尾刺绣美丽动人,体现出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2、精美绝伦的马尾刺绣你见过吗,那就随我看看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马尾绣吧。
3、关于水族马尾绣的历史,相关资料上不见记载,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 *** 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赛 *** 习俗,看来养马 *** 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 *** 刺绣的艺术。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 *** ,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美丽动人的习俗。
4、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 *** 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 *** 图案的刺绣 *** ,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 *** 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 *** 丝线光泽。
5、马尾绣用料考究且工艺繁杂,一般而言,刺绣一件成品需十来道工序,耗时一月之多。在形形 *** 的刺绣艺术品中,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马尾刺绣,依然采用古老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技法。
6、其刺绣工序是先用洁白如雪的丝线缠裹3至5根马尾,将缠好的马尾丝线毫无破绽地连在一起,按所设想的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在底布上,丝丝镶嵌,勾勒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再配以五颜六色的丝线丰富所绣图案的色彩。最后,用金色的小铜片点缀其间,闪闪发光,耀眼夺目,整个刺绣品类似彩色浮雕,精美绝伦。
三、贵州水族马尾绣绣娘,为发展乡村旅游,指尖绝活“绣”出致富路
1、对于喜欢到乡野去收藏一些中国手工艺绣品的人来说,听说在贵州省三都县有一种水族而刺绣的马尾绣品就特别兴奋,据说水族马尾绣的历史悠久,是一门传承了上 *** 的技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2、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赛 *** 习俗,看来养马 *** 已经有了很长历史。水族妇女发明了用马尾 *** 刺绣的艺术。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 *** ,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成了美丽动人的习俗。这么美好的传说,更加坚定我前往这个地区去探访马尾绣的绣娘和了解马尾绣品的发展历史,如果条件容许的话,再收藏几件绣品,我觉得这个旅行是非常有意义的。
3、一月的贵州天气还是很温暖的,在这样的天气里,特别适合去旅行。汽车在大山中穿行,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终于到达了三都县中和镇塘州小区安塘村。这座村子基本上都是居住的水族,有很多妇女都穿着自己刺绣的靛蓝布衣马尾绣民族服装,在靛蓝布衣衬托下,美丽图案的马尾绣显示得更加突出靓丽。
4、我联系到一位在这个地区马尾绣多次获得各级比赛大奖的刺绣能手马尾绣绣娘王芬,据王芬介绍她是出生于水族书香门第,其 *** 王品魁苦读水族诗书,家学饱满,通晓经、史、诗、文,致力于水族古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5、1994年 9月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芬受家风影响,以己全力致力于水族马尾绣研修传播,其 *** 马尾绣作品在80年代就漂洋过海,得到海外媒体报道,为水族马尾绣传播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6、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发源地三都,曾经是“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机器代替了手工,从事刺绣的绣娘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都往城里打工,还有多少人懂得手工的价值?还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愿意传承刺绣的文化血脉呢?
7、王芬带领村里的姐妹们非常热情到村口迎接我们,我看到她们每个人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感到很欣慰,水族年青妇女绣自己民族的绣品,穿自己民族服装,这样的话古老的文化就得以代代传承下去。
8、当年王芬手中的针线撑起一家的生计,那个时候在街上卖马尾绣制品的人不多,好的时候一件背带能卖2000多元。
9、为了这个家,她夜以继日的劳作,没有一句怨言,赢得左邻右舍无不交口称赞。
10、通过努力,王芬家的日子渐渐好转,但她没有忘记曾经的一无所有,她说:我虽然还不富有,但我一定要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11、为改变马尾绣只是农村水族妇女们农闲时的手头活,绣品样式比较单一的现状,王芬在村里办起了马尾绣培训班。现在,在她带领下村里的贫困户的姐妹们一起刺绣,王芬她们绣制的服装、背带的样式大小,都是按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以及自然界事物搭配组合,有的图案巧妙地 *** 水族文字的印记。
12、现在她们的绣品由传统的服饰类向钱包、手提包、纪念品等小巧精美的旅游饰品拓展,产品不仅多样化,也符合现代时尚审美要求,因此受到了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13、她把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对她们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目前,这些绣娘个个都是马尾绣的 *** “高手”。之后她们采取订单加工的方式 *** 马尾绣工艺品,一些水族妇女开始依靠刺绣赚钱,大多数妇女年均收入一万多元,有的达到3万多元。
14、王芬有个女儿名叫王银丽,今年35岁。她的命运非常不幸,她结婚不久诞下儿子的第80天,年轻丈夫不幸车祸离世。王银丽不甘心命运对她的不公平,擦干眼泪决定独自抚育幼儿,她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
15、王银丽说她从小看着母亲挑灯刺绣,耳闻目睹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一开始觉得很好玩跟着刺绣,慢慢地自己就喜欢上刺绣了,现在可以跟随母亲一起带领村里的姐妹们开创马尾绣事业。
16、王银丽在母亲教授的马尾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刺绣技术和现代设计,让自己的绣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马尾绣作品。
17、王银丽骄傲地跟我说,她在2017年,为纪念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编制水族首部《马尾绣典藏》中样版 *** 就是由母亲和她亲自 *** 定稿,以此为样集典成册,为水族马尾绣的历史典藏奉献的心血杰作。
18、经过艰苦努力,水族马尾绣的生产销售初具规模,产品开始远涉重洋。王银丽“绣”起了脱贫攻坚的“半边天”,也“绣”出了自己的美丽人生。听到这些故事,让我感到水族的马尾绣能有今天的成绩,的确是水族妇女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于贵州水族马尾绣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