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之乡,新加坡郑和博物馆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今天给各位分享郑和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加坡郑和博物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朝时代郑和在哪里
  2. 郑和原名是什么祖籍哪里
  3. 郑和简介
  4. 郑和是云南哪里人
  5. 郑和哪里人

一、明朝时代郑和在哪里

郑和原姓马,名和,字三宝,1371年生于云南省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的一个 *** 家庭,1433年,在他第七次下西洋时,病逝于印度的古里,享年62岁。

1.家世郑和是 *** 人,是唐宋时期来中国定居的 *** 人的后裔。祖父及父辈均为元朝重臣,封滇阳侯。马和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母曾到 *** 教的圣地麦加朝觐。今天昆阳月山西坡上(今天的郑和公园内),有一块《故马公墓铭》,又称《马哈只碑》,上面刻着:“公字哈只,姓马氏”。“哈只”是 *** 语巡礼人或朝圣者,是到过 *** 的天方(今麦加)完成朝觐仪式的 *** 才能得到的尊敬称呼,享有这个光荣称号的人,就很少再叫本名了。郑和的母亲姓温,非常贤良。马和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马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征讨云南,史称太祖平滇。所菲尔家族为元朝的梁王 *** 战斗到最后一刻,马和的 *** “马哈只”也在烽火战乱中死去。

2.身世 19 *** 年6月22日,在福建长乐县出土的一尊郑和的泥彩塑像上,郑和粉白如玉的下颌挂上了胡须。显而易见,老百姓不愿意郑和是个 *** 。

可事实上郑和确实是个 *** 。不过,命运让他成为一个 *** ,但他在精神上、在事业上却是一个健全的、真正的男人,并在乱世烟尘之中,在 *** 波涛之上,实践了自己卓尔出群的人生价值。

郑和是怎样成为 *** 的呢?史载,在明军统一云南的战争中,年仅11岁的小马和被明军俘虏,并被 *** ,在军中做秀童。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19岁时,他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并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与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马和在首战郑村坝的关键时刻建立了大功,并最终帮助朱棣登上皇位,他也因此被提升为内宫监 *** 。1404年,即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马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 *** ”。

郑和从30多岁开始,七下西洋,前后28年献身这一事业,最后一次出发时,已经60岁了,这次他再没有回到祖国,病逝于印度的古里,这也是他之一次远航最远到达的地方。

3.后世郑和的一生,既历尽苦难,又占尽风光,辛弃疾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形容他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他自己的后世如何呢?郑和是 *** ,自己没有子女,他做官后,从他哥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结婚繁衍后代,主要有两支:一支在南京,有几百人,苏州有个分支;一支在云南,主要在玉溪,并有一分支到泰国清迈市。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开始到1433年结束,先后七次,历时28年,足迹遍及 *** 、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至西南非洲沿岸,进入大西洋;东则经爪哇,越过赤道,进入太平洋,在爪哇东南的广阔海域上探索。郑和船队能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样辽阔无垠、深不可测的海域上航行,是震古烁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著名航海家 *** 横渡大西洋、发现新 *** 早87年,比葡萄牙人达•伽马船队进入印度洋早 *** 年,比葡萄牙人麦哲伦绕航全球到达菲律宾早116年,这是郑和船队对世界航海史和文明史所做的一项开拓 *** 的贡献。郑和不愧为世界洲际航海家之首、人类 *** 海洋的先驱和开拓者, *** 先生把他的航海史称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

二、郑和原名是什么祖籍哪里

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原本姓马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 *** 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 *** 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 *** 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 *** 语“Mahmu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 *** 进攻云南。马三宝10岁,被掳入明营,被 *** 成 *** ,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 ***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 ***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以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千户候,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

郑和之乡,新加坡郑和博物馆-第1张图片-

三、郑和简介

1、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本人是一个 *** *** 。明洪武四年(1731年),郑和出生。那时,元朝已被 *** ,可是云南仍处在元朝所封的梁王的 *** 之下。就在郑和出生的那一年,明朝收复四川,明升(当时割据四川的夏国国主)投降,云南的 *** 局势即刻紧张起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郑和一家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其生活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以博友德、蓝玉、沐英为首领,开始进入云南。次年,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 *** 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它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2、在封建 *** 下,宦官是被人鄙视的。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在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即位。他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皇位,接连削废了五个藩王。面临削藩威胁的燕王朱棣,靠自己拥有的一支强大 *** ,以“靖难”为名,兴师南下,渡淮河、夸长江,双方经过激烈交战。朱棣攻取了南京,王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以后对郑和愈加信任。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 *** 。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 *** ”或“三宝 *** ”。

3、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 *** 都曾航海到 *** 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出海远航。后来他替燕王效力,航海的愿望却一直埋在心中。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 *** 教,南亚许多国家则 *** ***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 *** ,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 *** ,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四、郑和是云南哪里人

郑和, *** ,祖先来自西域,云南昆阳人。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 *** 进攻云南。马三宝10岁,被掳入明营,被 *** 成 *** ,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2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 ***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 ***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五、郑和哪里人

1、郑和(1371年? [1]- 1433年? [2]), *** , [3-6]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 *** ” [7-9](又作“三宝 *** ” [10]),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11-12])人。明朝 *** ,航海家、外交家。

2、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 *** 。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 *** 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 *** ,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 ***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郑和 新加坡 博物馆 和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