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鱼米之乡作者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鱼米之乡的诗句,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作者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谁
1、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作者是杜荀鹤。
2、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3、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4、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5、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6、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
7、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 *** 、经济、文化中心。
8、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二、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
第四届(19 *** -1994年四部长篇小说)
本人推荐第三届获奖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绝对的荡气回肠。
这本书在我床头放了4年,读了有数十遍,总可以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提取到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动力!
三、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作者是谁
1、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作者是:张伯行。
2、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他以清廉刚直著称。
3、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
4、这篇著名的《却赠檄文》是他在康熙四 *** (1710),调任江苏巡抚时所作的。
5、江南是鱼米之乡,繁华富庶甲于天下,“水涨船高”,江南一代 *** 的浮华奢靡、 *** 之风也差不多是甲于天下的。作为地方长官,张伯行上任之初,馈赠礼物者就接踵而来。为了扭转这种风气,张伯行就写了这篇檄文,悬挂在居所以及衙门前。
6、全文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7、檄文的大意是:一丝一粒,都关系到我的声名节 *** ;一厘一毫,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对百姓宽松一分,老百姓得到的好处就不止一分;放任自己多拿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
8、不要说什么这只是正常的人情交往,这实在是关乎廉耻的大事;对于这种不义之财,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收下的。
四、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作者是谁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作者是杨逸畴。
杨逸畴,男,68岁,江苏人,水资源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1957年毕业于 *** 学地理系,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登山科学考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科考探险活动,前后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5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探险。
杨逸畴在我国特殊、边疆、空白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中作出了开拓 *** 的贡献,特别在发现论证推出雅鲁藏布(图库)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之最,为发现雅鲁臧布江大峡谷为世界之最的之一人。
发现和解释福建平潭石人碑、船帆石、花岗岩海蚀造型地貌为世界之最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地理发现和贡献。从温婉的江南到粗犷的青藏,杨逸畴先生走了一条常人认为不常规的路。
如果让他回忆起江苏(图库)常州那方鱼米之乡的故土,高大结实的身材,黝黑的肤色,却在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是一个老青藏。确实,自打1959年之一次上青藏高原。
杨逸畴先生就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浇灌在了这片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这片世界海拔更高的高原,书写了自己硕果累累的科学旅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 *** 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之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
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 *** 壁立,根本无法通行,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
科罗拉多大峡谷,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科尔卡大峡谷,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喀利根德格大峡谷,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
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就水道而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m³/s,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
其河流流速高达16m/s,水流湍急,这是因为雅鲁藏布江从接近大峡谷入口水面海拔2910米跌落到流出 *** 自治区155米。
只有500多千米的距离就跌落了2755米。跌水相连,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
五、鱼米之乡词语解释
1、鱼米之乡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词语,其拼音读作"yú mǐ zhī xiāng"。这个词语的主要解释是形容一个富饶的地方,特别以其丰富的渔业和稻米产量而著名。
2、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王睃的《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一文中,其中提到,通过展示丝绸和皮革等财物的利益,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鱼米的丰收和广阔的畜牧区域,来吸引和说服人们。这里的“鱼米之乡”被用来描绘生活条件优越的地方。
3、在文学作品中,如明朝施耐庵的《 *** 全传》第三十六回,作者明确提到江州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因为那里是“鱼米之乡”,意味着那里不仅物产丰富,而且生活富庶,因此人们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4、总的来说,鱼米之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象征着富饶和丰饶,是古代人们理想中的宜居之地。
5、“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六、三人行·路作者简介
1、茅盾,本名沈德鸿,别号雁冰,诞生于 *** 6年7月4日,诞生地在中国浙江桐乡县乌镇——一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乌镇以其丰富的农业发展和临近现代化的上海,孕育了茅盾独特的 *** 文化视野和细腻的文学风格。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我国 *** 文艺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之路在这里起步。
2、乌镇的人文气息为茅盾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作品深受影响。然而,到了“ *** ”时期,尽管环境动荡,他依然在有限的平静中秘密完成了《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后续篇章和自传 *** 质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这两部作品记录了他的思考与历程,是他的文学遗产之一。
3、茅盾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离世时间是1981年3月27日,但他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影响却一直延续至今。他的故事,如同他的文字,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4、茅盾一生的文学成就集中在他的小说、散文和批评方面。他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是令现实主义小说建立起社会剖析派风格和创作 *** 的 *** *** 作家,是为 *** 文学提供重大实绩的巨匠。他的小说具有开阔的时代视野及 *** 视野,雄浑的气魄融人精雕细刻的笔致之中。本书收录了茅盾的两部中篇小说《三人行》与《路》。
OK,关于鱼米之乡作者和鱼米之乡的诗句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