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镇江三斤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镇江特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谁知道江苏有什么特产
1.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绸工艺品,素有“一寸锦一寸金”之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17年(东晋艺兮十三年),当时在建康(今南京)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方机构——织锦署,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
2.南京香肚是南京传统名菜,属于金陵菜系。它创作于清朝同治年间, *** 工艺非常精良。形似苹果,娇小玲珑,老南京俗称“小肚腩”。它的肉质紧实,红白相间,吃起来又甜又嫩,微甜。它不仅是宴会上的一道名菜,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好佐料。
3.南京烤鸭是南京的传统名菜,属于金陵菜系,又称金陵烤鸭。南京人吃烤鸭,讲究皮酥肉嫩,肥而不腻,所以南京烤鸭皮酥肉嫩,不像其他地区的烤鸭那么肥。
4.南京木雕分为仿古木雕和黄杨木雕。仿古木雕,色泽古朴稳重,善仿唐马。罗汉像在形式和精神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白杨雕刻主要是关于动物和人。木雕可分为三类:立体圆雕、根雕、浮雕。
5.江苏省宜兴市特产宜兴紫砂,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商标产品。
宜兴紫砂器(壶)是中国独特的手工粘土工艺品。原料为紫砂泥,产地为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名。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何处有珠宝,宜兴紫砂为重”。
二、你在镇江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人和事
1、
从小就在镇江长大,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去金山公园玩吧,这里一直以来都是镇江人的骄傲,然而里面那个小小的娱乐场只有老镇江人才体验过。猴子骑三轮车,猴子抬轿,旋转木马,小火车,碰碰车,一坐上这些“小宝贝”,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乐开了花。在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年代,这些娱乐设备给多少家庭带去了欢乐。
2、从小就在镇江长大,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去金山公园玩吧,这里一直以来都是镇江人的骄傲,然而里面那个小小的娱乐场只有老镇江人才体验过。猴子骑三轮车,猴子抬轿,旋转木马,小火车,碰碰车,一坐上这些“小宝贝”,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乐开了花。在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年代,这些娱乐设备给多少家庭带去了欢乐。
三、用镇江的三山三怪写作文怎么写
1.描写镇江三山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的语句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之一 *** ”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风景名胜西津古渡等,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古人以“天下之一 *** ”来形容镇 *** 水名胜之气势。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著名风景区以沿江夹峙的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及市区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最为著名。三山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
镇江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被誉为“文物之邦”。焦山碑林号称“江南之一碑林”。西津古渡街被誉为“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还有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镇江还是有名的美食之乡,以维扬菜系为特色,兼收南北风味。有高档特色菜肴皇家食谱“乾隆御宴”,著名小吃“镇江三怪”中,镇江香醋更是驰名中外。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 *** 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 *** 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 *** 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 *** ,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至今已有 *** 0多年的历史。东汉末年,孙权从苏州迁到镇江建都,定名京城,不久又西迁南京,镇江改称京口。千百年来,历代名流大家纷至沓来,放歌题咏,挥毫泼墨,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天祥等人都留下了瑰丽的诗文。更有《白蛇传》-“水漫金山”、《三国演义》-“甘露寺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给镇江增添了神奇美丽的色彩。
此外,镇江市 *** 文化源远流长。古时有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 *** 古刹金山江天禅寺是水陆道场的首创之地,成为 *** 圣地。焦山定慧寺已故主持茗山是全国十大高僧之一,佛学深湛,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高的 *** 地位。宝华山为“律宗之一山”,是明清时期全国更大的传戒道场,全国70%以上的僧侣都在此受戒。茅山道院被誉为“之一福地、第八洞天”。每到香期,上山香客达三、四十万人。宝华山每年也有全国乃至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慕名前来朝佛受戒。此外,还有圌山绍隆寺、镇江 *** 寺都展现着镇着浓厚的 *** 文化。
俗话说开下门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醋,乃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
醋,是我国传统酸 *** 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熘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风味。
若品尝水晶肴蹄、蟹黄汤包时,每每蘸点香醋,配上姜丝,越觉鲜润芳香;至于醋熘桂鱼、糖醋排骨等均为江苏名菜,别具风味。宋代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做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在我国,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礼记》“檀弓”篇记载:“宋襄公丧其夫人醯醢百瓮”。
醢是肉酱,醯就是醋,推算起来,我国酿醋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而驰名中外,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提到酿醋,在镇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醋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创造出来的。
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后,发现镇江趱长江中下游,其水质好,利于酿酒,就举家来到镇江小鱼巷,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黑塔力大无穷,憨厚勤劳,家里重活粗活全包了。
当初,还不知道酒糟的用处,黑塔把酒糟放进大缸里,倒进两担长江里的龙窝水。累了,就捧起坛子喝上家酿米酒八、九斤,便呼呼大睡了。
梦中似有一位老翁说:黑塔,到二十一天,日落酉时你将造出调味浆。醒后,原来是一场梦,也没有在意。
20多天后,满屋飘香,杜康父子很纳闷,找来找去,原来是酒糟变成了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的调味浆。杜康说叫什么名字呢?黑塔说:“酒糟泡了二十一日,到酉时浆水才这么好吃,这二十一日加酉时不是“醋”字吗,就叫醋吧!”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传了下来。
直到今天,制醋还是二十一天。镇江香醋经过科学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
主要有机酸成分是醋酸、乳酸、 *** 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氧代二戊酸等,它们是由植物 *** 原料经发酵生成的,是 *** 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而且有机酸在消化道内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良好作用。镇江香醋中还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和少量酒精。
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携带者,作为代谢中间体的要素之一以及作为蛋白质水解的调节剂,在人们的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肴肉不当菜。
提起熟食猪蹄,各地都有,红烧猪蹄、五香猪蹄、酱猪蹄、清汤猪蹄等各具特色。然而,以选料之严格,加工之精细,口味之鲜美要首推镇江的水晶肴蹄。
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故而近人有诗赞道“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
不同的是“烹猪”不用硝水,而水晶肴蹄用硝水。故有人称“肴蹄”、“肴肉”,又有人称“硝肉”、“冻蹄”。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娘 *** 蟠桃大会,路经镇江,闻到肴蹄香味,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吃肴蹄,连蟠桃大会都给忘记了,可见其味之特美。食肴蹄,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
据丹徒县志记载,镇江水晶肴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镇江民间文艺家王骧写过一篇关于镇江肴肉最早的记载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明末清初文人丁耀亢著写的六十回章小说中的文字亦可佐证,其《金屋梦》(续《 *** 》)一名《隔帘花影》、《三世报》的第二十七回,“董玉姣明月一帆风,郑玉卿 *** 千里梦”中,写到轻薄青年郑玉卿在金山寺遭遇 *** ,被邀酒宴的一场,摆出了镇江的食品;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大碗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嫩的香蒸和水晶煮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面筋,拼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放一碗。
这一盘和着香薷的水晶煮蹄,就是现今名闻遐迩的水晶肴蹄。若再追考,其历史会更早,八十年代初,镇江博物馆陆九莽馆长曾对笔者说,中国有了硝,就有了腌肉,只不过其制法是逐步演变成为现今的制法。
*** 水晶肴蹄,其加工工序有十四道之多:主要有选蹄(以猪前蹄为好),去毛剔骨,以铁钎在瘦肉上不规则地戳上几下(以不戳破皮为度),然后均匀地洒上硝水(浓度不高),用粗盐揉匀,层层叠于腌制缸中,腌7天(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天数也略有不同),然后将腌制过的生蹄取出,放水内浸泡,换水三次,将血卤洗净,去掉涩味。开始加水和香料、葱姜、料酒、少许盐,大火煮后保持在95℃左右持续4小时,出锅放入盆内叠好压平,用原汁把油卤冲净,经清汤的卤汁倒入蹄盆, *** 后凝冻即成。
吃肴蹄还有许多讲究。为了适应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充分体现肴蹄色、香、味、形的特点和风味。
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中国医学大典》载:醋,“以江苏镇江为更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它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这是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镇江香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出厂。
镇江香醋名不虚传。镇江恒顺酱醋厂,创建于1850年。镇江香醋于1 *** 9年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1980年获国家银质奖,1985年独国家金质奖、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 *** 会金质荣誉奖章。
镇江广为流传的“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民间传说,为镇江香醋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镇江的肴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红,卤冻透明,一块块晶莹发亮,煞是可爱!它肥而不腻,香酥鲜嫩。如果再蘸点姜醋,就更别有风味。它能使品尝者产生好香、***、好酥、好鲜之感。吃肴肉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这就是“三怪谣”中的“菜肉不当菜”。
水晶肴蹄虽然在镇江有许多酒楼饭店都有供应,但其质量分出高低。品尝者总认为宴春楼酒楼的肴肉质量更佳,最为正宗。宴春酒楼的肴肉,在1984的获江苏省名特产品称号后,又于 *** 获得了全国饮食业的金鼎奖。
传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大意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所以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
镇江的面店,将一只小锅盖撂在锅里,让它漂在水上,汤溢不出来,又透气,下的面条就是好吃。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面锅里煮锅盖”。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现在,名城镇江注意开发旅游资源,历史上有名的“三怪”,不仅得到继承,还搞出了新的特色!
我的家乡是镇江,公元1113年宋 *** 始她便叫做镇江。因为此地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名镇江。福地镇江,人杰地灵,“天下之一 *** ”的大门向你敞开。今日,就由我,领你一览她的风采。
镇江风光旖旎多彩,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 *** 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镇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一 *** ”,有着“城市山林”的美誉。“白蛇传”就出自镇江。虽是神话,但神话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镇 *** 水之美,有了这样的美,才会孕育出这样的传说。
镇江“三山”各有特色。分别是金山的“寺裹山”,焦山的“山裹寺”,北固的“寺冠山”,这三者的组合排列,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你若乘一只快艇顺长江而游就会发现,这三座山由长江紧密相连,“手牵手”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呈现出一副“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东汉末年,孙权从苏州 *** 镇江,定名京城,不久又西迁南京,镇江改称京口。千百年来,历代名流纷至沓来,放歌题咏,挥毫泼墨,李白、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等都留下过瑰丽的诗文。南山林间,幽静深远,密林间传来柔柔的溪水声,深吸一口气都感觉体内注入了一个“禅”字。也难怪那丛林间掩映的增华阁远近闻名;也难怪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也难怪有“水漫金山”,“甘露寺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历史留下的笔记, *** 印下的脚印成就了镇江的文化。如今镇江 *** 喜欢身背相机,手持画笔,去记下美丽,烙下艺术,传承美的文化。
镇江人爱美景,他们更爱享受生活。镇江名城出名食,“三怪”更是不可抹去的一笔——“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更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镇江香醋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镇江肴肉,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肥而不腻,瘦不嵌齿。配上香醋姜丝,入口嫩滑,齿颊留香。镇江锅盖面,纠结于案板上的各种“浇头”,是用腰花,还是用长鱼?素鸡还是荷包蛋?要不要再加点臭干或香菜……你可以坐在灶台边等面条。看着那上下沉浮的木头锅盖在一口大锅里漂泊。各种个 *** 化的锅盖面,面条筋到,浇头鲜嫩,味道更佳。
“镇江发展得不错哟!”这是来镇江的游客们说的,从你进入镇江地界,宽敞的道路,美丽的绿化带。这几年万达广场、新市***、东方伟业拔地而起,大市口的地下通道,地下商城,扩建的北固山,新筑的金山湖,都在为镇江人提供美的享受。“八佰伴、商业城、欧尚、沃尔玛、万达国际”都在为镇江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听,草莓音乐节的欢呼声;看,20多层的高楼大厦。
镇江,天下之一 *** ,这个充满现代却又不失古典韵味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定会令所有来客都满意的。
镇江,是江南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色秀丽壮观,山水雄奇,素有“天下之一 *** ”之美称。
最著名的风景区是沿江夹峙的三山——险峻称雄的北固山、风景绮丽的金山、雄奇见长的焦山,统称为“京口三山”。自古名城出名食,镇江“三怪”的传说古老而富有魅力,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先说之一怪:香醋摆不坏。俗话说开下门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醋,乃酸、甜、苦、辣、咸五味之首。醋,是我国传统酸 *** 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
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熘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风味。若品尝水晶肴蹄、蟹黄汤包时,每每蘸点香醋,配上姜丝,越觉鲜润芳香;至于醋熘桂鱼、糖醋排骨等均为江苏名菜,别具风味。
宋代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在镇江焦山品尝鲥鱼时,曾做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在我国,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籍《礼记》“檀弓”篇记载:“宋襄公丧其夫人醯醢百瓮”。醢是肉酱,醯就是醋,推算起来,我国酿醋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而驰名中外,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提到酿醋,在镇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据说,醋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创造出来的。那一年,杜康发明了酿酒后,发现镇江趱长江中下游,其水质好,利于酿酒,就举家来到镇江小鱼巷,开了个前店后作的小糟坊,酿酒卖酒。
黑塔力大无穷,憨厚勤劳,家里重活粗活全包了。当初,还不知道酒糟的用处,黑塔把酒糟放进大缸里,倒进两担长江里的龙窝水。
累了,就捧起坛子喝上家酿米酒八、九斤,便呼呼大睡了。梦中似有一位老翁说:黑塔,到二十一天,日落酉时你将造出调味浆。
醒后,原来是一场梦,也没有在意。20多天后,满屋飘香,杜康父子很纳闷,找来找去,原来是酒糟变成了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的调味浆。
杜康说叫什么名字呢?黑塔说:“酒糟泡了二十一日,到酉时浆水才这么好吃,这二十一日加酉时不是“醋”字吗,就叫醋吧!”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就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制醋还是二十一天。
镇江香醋经过科学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主要有机酸成分是醋酸、乳酸、 *** 酸、甲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一氧代二戊酸等,它们是由植物 *** 原料经发酵生成的,是 *** 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而且有机酸在消化道内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良好作用。
镇江香醋中还含有多量碳水化合物和少量酒精。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和携带者,作为代谢中间体的要素之一以及作为蛋白质水解的调节剂,在人们的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罢香醋,我们再谈谈第二怪肴肉不当菜。提起熟食猪蹄,各地都有,红烧猪蹄、五香猪蹄、酱猪蹄、清汤猪蹄等各具特色。
然而,以选料之严格,加工之精细,口味之鲜美要首推镇江的水晶肴蹄。水晶肴蹄肉色鲜美,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肉质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腻,瘦不嵌齿。
故而近人有诗赞道“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
“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不同的是“烹猪”不用硝水,而水晶肴蹄用硝水。
故有人称“肴蹄”、“肴肉”,又有人称“硝肉”、“冻蹄”。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娘 *** 蟠桃大会,路经镇江,闻到肴蹄香味,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吃肴蹄,连蟠桃大会都给忘记了,可见其味之特美。
食肴蹄,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据丹徒县志记载,镇江水晶肴蹄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镇江民间文艺家王骧写过一篇关于镇江肴肉最早的记载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明末清初文人丁耀亢著写的六十回章小说中的文字亦可佐证,其《金屋梦》(续《 *** 》)一名《隔帘花影》、《三世报》的第二十七回,“董玉姣明月一帆风,郑玉卿 *** 千里梦”中,写到轻薄青年郑玉卿在金山寺遭遇 *** ,被邀酒宴的一场,摆出了镇江的食品;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大碗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嫩的香蒸和水晶煮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面筋,拼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放一碗。这一盘和着香薷的水晶煮蹄,就是现今名闻遐迩的水晶肴蹄。
若再追考,其历史会更早,八十年代初,镇江博物馆陆九莽馆长曾对笔者说,中国有了硝,就有了腌肉,只不过其制法是逐步演变成为现今的制法。 *** 水晶肴蹄,其加工工序有十四道之多:主要有选蹄(以猪前蹄为好),去毛剔骨,以铁钎在瘦肉上不规则地戳上几下(以不戳破皮为度),然后均匀。
名城镇江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有一则是“三怪”的歌谣,内容是:“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醋,“以江苏镇江为更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它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这是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镇江香醋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出厂。
镇江香醋名不虚传。镇江恒顺酱醋厂,创建于1850年。镇江广为流传的“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民间传说,为镇江香醋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镇江的肴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红,卤冻透明,一块块晶莹发亮,煞是可爱!它肥而不腻,香酥鲜嫩。如果再蘸点姜醋,就更别有风味。它能使品尝者产生好香、***、好酥、好鲜之感。吃肴肉的确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这就是“三怪谣”中的“菜肉不当菜”。
水晶肴蹄虽然在镇江有许多酒楼饭店都有供应,但其质量分出高低。品尝者总认为宴春楼酒楼的肴肉质量更佳,最为正宗。
传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一不小心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所以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
镇江的面店,将一只小锅盖撂在锅里,让它漂在水上,汤溢不出来,又透气,下的面条就是好吃。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面锅里煮锅盖”。(
镇江三斤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镇江特产、镇江三斤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