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乡的由来?齐鲁的由来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齐鲁之乡的由来,以及齐鲁的由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山东简称鲁
  2. 山东为何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3. 山东省地名来历

一、为什么山东简称鲁

历史上山东境内有鲁国,而且这个国家存在了近800年,影响力很大,山东得名于“鲁”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们也知道山东号称“齐鲁大地”,提起齐鲁人们会想到山东,提起山东人们会想到齐鲁。鲁乃鲁国,齐乃齐国,就国家概念而言,山东也就是齐鲁,是齐、鲁两国的合称。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蚩尤(中华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 *** 。

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有16个地级市,以下分为137个县级行政区,包括56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和55个县;以下再分为1869个乡级行政区,包括478个街道办事处、1113个镇、271个乡和7个其它乡级行政区。

1、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

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

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为母亲河,故简称“湘”。

2、山东省,省称:鲁,省会:济南。

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3、宁夏 *** 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

由来: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

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 *** 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 *** 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份简称

二、山东为何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孔孟之乡”是因为孔孟都是山东人,“礼仪之邦”是因为曲阜的关系

孔子是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孟子是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姬姓封国)都于曲阜(山东省辖县级市),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夏朝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相土东都在泰山下。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 *** 的中心区域之一;

商初有八次 *** ,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 ***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

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蚩尤(中华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 *** 。

齐鲁之乡的由来?齐鲁的由来-第1张图片-

三、山东省地名来历

秦始皇 *** 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县。

济南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称为泉城!

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 *** 7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民间俗称“大青府”。 *** 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1 *** 9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早在 *** 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替而变化。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 *** 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 *** 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 *** 行政院。

潍坊的&# *** ;"潍&# *** ;"字,是潍坊东边的一条河:潍河.&# *** ;"坊&# *** ;"一个区域 *** 的地带:山东半岛昌潍平原.潍坊以前也叫鸢都,“鸢”指风筝,

据明史记载: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 *** 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 *** ;"奇山守御千户所&# *** ;",这是烟台境内最早的发祥地,时比北京1420年(明永乐 *** )建成的&# *** ;"紫禁城&# *** ;"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在建&# *** ;"奇山守御千户所&# *** ;"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 *** ;"狼烟墩台&# *** ;",被土人(当地人)称为&# *** ;"烟台&# *** ;",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 *** ;"狼烟墩台&# *** ;"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称为&# *** ;"烟台&# *** ;",那样恐怕&# *** ;"烟台&# *** ;"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

有人说是淄川与博山各取一字。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 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九月撤销,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1948年三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1955年三月改为淄博市。

元朝前没有滨州,但是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州治[就是州 *** ]在渤海县城。滨州最早是这三县的统称,当时没有实际地点,约在明朝滨州在渤海县境内建设了一个宽大新城区,因此州治迁此,就象今天我们也建设了个西城新区一样,这个城已滨州命名,从此渤海县消失。今天的滨州是六县一区的统称。

*** 因泰山而得名,&# *** ;"泰山安则四海皆安&# *** ;",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 *** 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 *** ;"大汶口文化&# *** ;"。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 *** 军, *** 之名由此始。

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 *** 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 *** 。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名字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方有一墨水河,而“即”的古义是边的意思,也就是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水河边的意思。

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

得名于巨野泽。巨野泽,又名大野泽。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的巨野县城北向北一直到现在梁山县北。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现在湖面已退缩到梁山县城(后集)以北二十多公里处。

最早鉴于《书.禹贡》:“到菏泽,被孟潴”,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今菏泽市东三十里,以菏泽命名始于清初。据《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伏郭县,疆域仍州之旧,死命个泽”。

日照的由来是因为太阳出来是首先照的是那个地方,而且全天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也比别的地方长点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6�1孝行览�6�1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 *** ”、“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大 *** 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了鲜艳的红色,惟独下边“寸”字的一点没有颜色。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当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的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的土地都照亮了。衡王大悦,并命名青州以北的地方叫“寿光”

金天会九年(1131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 *** ,为招集 *** 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县”。

古称陶丘,简称陶,西周时为曹国国都。春秋后期,曹国为宋国所灭,陶就成为了宋国的领地。在此以前陶邑,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和经济声誉不高,并不为当时各国所注目。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陶邑迅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都会之一,并享有“天下之中”的盛名。

因为北有北岛,形如灵芝,罘字发音可读无,为什么,据说是造字,而且上四下不,秦始皇东巡三次,死于路上,第四次没有成行!所以,第四次不成功,发福和无音!

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的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的由

古九州之一,有4000余年的历史,历代均为郡,府的治所,是有“九州通衢,齐鲁之咽喉”之美誉的 *** ,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兖”字在古文字中是“端信”的意思。

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晋朝代魏后,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 *** 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

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关于齐鲁之乡的由来和齐鲁的由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齐鲁 由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