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荣获诗词之乡 描写黄梅 - 之乡 -

黄梅荣获诗词之乡 描写黄梅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很多朋友对于黄梅荣获诗词之乡和描写黄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黄梅名人
  2. 黄梅县名人录
  3. 梅姓的由来

一、黄梅名人

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 *** (公元598年)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 *** 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 *** ,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 *** 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更大宽度37公里,南北更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 *** 0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42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 *** (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 *** 禅宗圣地,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 *** 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 *** 人士、民革 *** *** 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 *** 湖北省委 *** 赵辛初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 *** 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还有 *** 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 *** 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之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 *** 。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 *** 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 *** .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 *** 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 *** 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 *** ”。

黄梅县邮政编码:435500,区号:0713

二、黄梅县名人录

严凤英马兰吴琼等....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 *** (公元598年)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 *** 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 *** ,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 *** 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更大宽度37公里,南北更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 *** 0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42公里。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 *** (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 *** 禅宗圣地,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 *** 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 *** 人士、民革 *** *** 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 *** 湖北省委 *** 赵辛初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 *** 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还有 *** 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 *** 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之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 ***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 *** 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 *** .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 *** 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 *** 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 *** ”。黄梅县邮政编码:435500,区号:0713

三、梅姓的由来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 *** 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 *** 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 *** ,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 *** 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省)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省)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 *** 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 *** 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 *** 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之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梅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

梅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省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

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鼎祚: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 *** 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 *** 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曾亮:江苏省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贻奇:天津人,现代著名学者。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赴美。1957年在 *** 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 *** 戏有《 *** 》、《 *** 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有《梅兰芳文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名人还有: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等。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相当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宛陵堂: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华萼堂”、“绩学堂”等。

====================================================================

黄梅荣获诗词之乡 描写黄梅-第1张图片-

上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梅朗中。梅朗中,字朗三,诸生,宣城人。善诗书画,时称“三绝”。有《画带园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梅月。梅月,普定人。嘉靖间,历官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行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上联典指西汉寿春人梅福,字子真,少年时在长安求学,懂《尚书》、《毂梁春秋》,后官南昌尉,不久,弃官还乡。成帝、哀帝时,曾多次上书。元始年间,王莽专权,他离家到九江,相传后来成了仙;有人曾在会稽见到他;又说改姓埋名在吴市做门卒。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少年时举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任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论诗注重 *** 内容,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认为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品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风格平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很受陆游、刘克庄等人的推崇。有《宛陵先生文集》。

上联典指北宋宣城人梅询,字昌言,梅尧臣的叔父,进士出身,真宗时官三司户部判官,后以侍读学士出任许州知州。他喜爱焚香,每天早上一定点燃两炉香,用公服罩上,直至灌满两袖筒,坐下后打开,使满屋飘香,人们称为“梅香”。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毕生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始终未做官。共著书八十多种,《梅氏丛书辑要》中收录的三十多种,可作为 *** 。在天文学上主要介绍《崇祯历书》的部分内容和解释《大统历》;在数学上主要介绍当时流传的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算法,并有所补充和发展。康熙皇帝曾赐他“绩学参微(治理学问,能领悟微妙的意旨)”四字。

全联典指明·梅月,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上联典指宋·梅询,侈于奉养,喜焚香,以公服罩之而出,坐定拔开,满室浓香,人谓之“梅香”。下联典指清·梅文鼎,精历算之学,清圣祖尝以“绩学参微”四字赐之。

上联典指宋·梅询事典。下联典指汉·梅福事典。

-----------------------------------------------------------------

此联为清代诗书画家梅庚题赠联。梅庚,字耦长,号雪坪,安徽宣城人。康熙举人,官泰顺知县。善八分书,作画旷逸有雅韵。工诗,有《天逸阁集》。

-----------------------------------------------------------------

上联典指宋代三司户部判官莓询,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梅尧臣。

-----------------------------------------------------------------

上联典指清代天文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 *** 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又有《绩学堂诗文钞》。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字尔泰,与两兄(文鼎、文鼐)皆精研历算之学。夜则披图卯观,昼则运筹推步。考订前史,辑有《中西经星同异考》。

此联为王大任挽梅贻奇撰题联。梅贻奇(18 *** -1962),字月涵,天津人。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在 *** 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见《中国对 *** 辞典》。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梅尧臣(1002-1060)《东溪》诗句联。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任河南主簿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仁宗时曾参与编修《新唐书》。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此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联。据梅屋村梅氏家族的族谱记载,梅氏家族的老 *** 原是广东顺德龙山人,于清朝嘉庆年间来到合浦常乐镇做生意,后在此定居、繁衍。 *** 一代歌后、著名影星梅艳芳的祖祠就在这里。1993年北海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时,梅艳芳应邀到北海演出,登台演唱时坦陈自己的祖籍是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该梅氏宗砖墙瓦顶,门上高挂“春风第”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宗祠内的神龛上,香火旺盛,中间有一个烫金的“神”字,“神”字两边普是这副对联,横批是“余庆堂”三字。宗祠内,张贴着梅氏家族老 *** 的画像。梅家仁老人说,逢年过节,梅氏家族的人均要来祠堂拜祭祖先。梅氏家族中人都知道梅艳芳是 *** 歌后和著名影星,颇具爱心且口碑甚好,还听说过她曾经参加了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家都为梅氏家族有这样的好后代深感自豪。可惜她时运不佳,竟患上了宫颈癌。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辞世,同时对她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

-----------------------------------------------------------------

祖有遗编,昌言文集、圣俞诗稿;

家无长物,诞生字汇、定九丛书。

此联为安徽省宣州市浦田村梅氏宗祠联。

--------------------------------------------------------------------------------

【中国人民 *** 梅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梅盛伟(1914-2001),曾用名梅声为,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 *** 。

土地 *** 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 *** 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 *** 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 *** 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 *** 团团长,第80团 *** 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司令部参谋、 *** 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

*** 战争时期,任 *** 军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129师第1、第2营 *** 教导员、师 *** 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 *** *** ,太行 *** 第5军分区34团 *** *** 。

解放战争时期,任 *** 军第24旅71团 *** *** ,东北 *** 联军第1师2团副 *** *** ,合江 *** 5支队副 *** *** ,鹤立 *** 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 *** *** 部组织部部长,东北 *** *** 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任 *** 防空军 *** 部主任,中国人民 *** *** 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 *** 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高炮17团一举击落4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1架,击伤69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 *** 部主任,中国人民 *** 空军第1军、第2军 *** *** ,中华人民 *** 国 *** *** 部主任、 *** 组成员, *** 顾问组组长、 *** 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 *** 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 *** 会 *** 。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县人。1 *** 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 *** 店当学徒,出徒后在 *** 的 *** 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 *** 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 *** 军。1939年加入中国 *** 。

*** 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 *** 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 *** 率领 *** 第1支队北上时归属 *** 。历任丹阳游击纵队3大队大队长, *** 挺进纵队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 *** 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 *** 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 *** 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 *** 副参谋长,第1 *** 区副司令员, *** 第1师参谋长,华东 *** 军第4纵参谋长,第三 *** 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1950年4月, *** 命令:第二、三、四 *** 军各抽调一个师的 *** 干部参加赴 *** 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 *** 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 *** 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 *** 军事顾问团团长 *** 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 *** 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 *** 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 *** 军事顾问团参谋长、之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 *** 》、《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2年 *** 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 *** 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8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 *** 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和武元甲赶到 *** 和 *** 边境,会见了 *** 巴特寮战线 *** 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1953年, *** 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 *** 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 *** 宴请 *** 、梅嘉生和邓逸凡, *** 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 *** 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 *** 、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 *** 、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 *** 、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 *** 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 *** 战史编辑室主任,19 *** 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 *** 海军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 *** ***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 *** *** *** 国二级军功章。1988年7月被 *** 授予中国人民 *** *** 功勋荣誉章。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关于黄梅荣获诗词之乡和描写黄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黄梅 描写 荣获 词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