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石牌坊之乡是哪的问题,以及和石牌坊 *** 多少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石牌坊之乡在哪里
**隆昌,被誉为“中国石牌坊之乡”,位于中国四川省东部,其境内明清时期的石刻牌坊共有17座,石碑4座,以其牌坊群的规模之大和种类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隆昌的牌坊群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景观。每一座牌坊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诉说着曾经的荣耀与沧桑。这些牌坊不仅是隆昌的骄傲,也成为了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关于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具体介绍如下:
1.**历史背景**:隆昌牌坊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文化意义**:隆昌牌坊群不仅在数量上称冠全国,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特色。这些牌坊上的雕刻精细生动,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纹饰,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3.**社会功能**:隆昌的石牌坊不仅是装饰 *** 建筑,它们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古时候,牌坊是给予社会地位较高或有功于国家的人物的一种荣誉象征。
4.**旅游开发**:隆昌市 *** 积极响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隆昌石牌坊群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品牌。
综上所述,隆昌市凭借其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的石牌坊群,赢得了“中国石牌坊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共同构筑了一部立体的史书,讲述着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二、和顺牌坊
1、在和顺县的一条主街上,有两副牌坊矗立在大街上,当地人在牌坊下穿街过路,来来往往。
2、牌坊是三门四柱,中间门洞宽,两旁窄;四根立柱,长的两根近六米,短的约五米;护柱石分护在立柱南北两侧。每块石上有大狮子一只,小狮子一对,八组,大小狮子共二十四只。
3、中间横额更高处中间是“恩荣”二字,两旁是“双凤朝阳”图案。
4、下面一层刻着四个大字“陵京锁钥”;落款“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门生刘弘光”,“山西辽州和顺知县路从中、典使陈应奎、儒学教谕赵志弘,崇祯四年岁次辛未孟冬吉日建”。
5、下面刻着狮子、麒麟等瑞兽。再下刻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人物故事图案。
6、唐武德四年太宗尚为秦王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为学士。武德七年,薛收去世,补刘孝孙。又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十八学士 *** 图》。当时,被选入文学馆者被称为“登瀛洲”,后人所谓“十八学士登瀛洲”;以后唐玄宗、五代南楚君王、宋徽宗等均仿此举摩作“十八学士登瀛洲”。
7、石牌坊再往下刻着“中宪大夫昌平兵备道山东省按察副使 *** 济众”。 *** 济众,这才是牌坊的事主:他官职曾是中宪大夫、昌平兵备道山东按察副使。
8、再往下雕刻的是万字花式和狮子等瑞兽。
9、另一面区别不是很大,瑞兽换成了瑞鸟等。牌坊顶端为仿木出檐。
10、石牌坊的材质是来自亿万年前大海深处被地质运动推向山巅形成的太行青石,坚硬浑厚、滑润细腻。整座石牌坊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11、当地俗称“石牌坊”,还有人称之为“和顺 *** 济众忠烈坊”。我孤陋寡闻,几次到过和顺县,竟然一直不知有这等华丽的牌坊存在。
12、 *** 济众是何许人呢?经查: *** 济众,号润苍,明朝和顺县北关村人,据传为战国名将乐毅的后裔。
13、《史记》载,战国时,齐国趁燕国内乱,出兵占领了燕国的一大部分 *** 。燕军在乐毅的率领下连破夺回七十余城,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老燕王死后,新燕王听信谗言,罢免了乐毅,乐毅怕被新王 *** ,就弃燕投奔赵国,逃到赵国隐居起来,最后客死乡野。乐毅隐居在何处?和顺人确信,他藏进了太行山里,居住在和顺县城北关附近,现在的乐毅村就是他当年的隐居地。为避祸害,不让外人知道,乐毅遗令子孙改“乐”姓“ *** ”,遂世为山西和顺县人。现在和顺姓 *** 的人,都是乐毅的后世子孙。
14、话说回来, *** 济众年轻为诸生时,好施与,重然诺,侃侃不干时誉。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丁酉科乡试中举;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山东济南府临县知县,在此期间,不知道他怎地被上司赏识,从文职转涉武备;期满迁升为顺天府马政通判;四十三年(1615年)升为镇江府海防同知。内调宗人府经历司;四 *** (1620年)迁升为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后升职为江西清吏司郎中。在任期间通轻重,酌盈虚,备军储,祛国蠹,宵小侧目,大吏倾心。天启二年(1622年)擢授直隶永平府知府;天启四年(1624年)升山东按察司昌平兵备道副使,明朝时的兵备道,全称为“整饬兵备道”,始设之初主管兵备事宜,兵备道亦不是专缺,而是由布政司、按察司二司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兼任,随着全国形势发展,兵备道逐渐成为地方主管军政的大员。一个兵备道管理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州。《山东通志》记载,他办事干练,在明朝历任山东按察司副使中最为杰出。可是, *** 济众却以老乞休归乡颐养天年了。后逝于崇祯六年(1633年)。石牌坊上明白书写着“崇祯四年(1631年)岁次辛未孟冬吉日建”,建牌坊时 *** 济众虽已退休回乡,但还好好地活着呢!活着立牌坊,这座牌坊的建立,分明是明朝建立“生祠”的遗风嘛!
15、明代有建生祠的风气,最初是地方官员爱民护民、有政绩、有好名声,百姓就立祠堂、牌坊供奉他。因为供奉祭祀的事主还活着,所以叫“生祠”。这股风气在明晚期的 *** 中,随着 *** 愈烈越来越变了味道,地方的官员常常大建生祠以讨好上司。此风到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权时达到顶峰,他的地位越来越高,生祠越建越大,居然还有人把他与孔子并列。崇祯朝伊始,魏忠贤 *** ,生祠的名声略有下滑,但建生祠、立牌坊的风气并没有立刻减退下来。
16、退休后, *** 济众的门生 *** 刘弘光来拜见他。刘弘光时任巡按山西监察御史,他感念老师的恩德,为彰显老师的政绩,要出面组织,给 *** 济众立牌坊。这真是典型的“私情公办”!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就是纪检监察山西的官员,官虽小,权却很大。据说明朝的巡按监察御史是 *** 上的鹰,是更高层级的“食肉动物”,是以各级官员的身家 *** 命为食的“动物”,是十三道御史中的一员(当时全国有十三个省,所以巡按监察御史也叫十三道御史)。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刘弘光的建议,当地知县和一众官员士绅哪敢怠慢?定是踊跃捐献银两,积极筹措,精心组织施工。大约时间不长,崭新的牌坊也就竣工矗立起来了。
17、石牌坊的旁边还有一座砖木石结构的木牌坊,红柱绿瓦,上面是一块匾额,书有“龙章五锡”。别人给自己建了牌坊,事主总也得表示一下心意,据说崇祯五年, *** 济众在离石牌坊十几米远的地方建了座牌坊作为配坊,这就是木牌坊。可惜1984年县里维修,原彩绘遭到 *** ,修旧如新了。
18、崇祯元年(1628年),北方农民 *** 、流寇四起。六年(1633年)流寇由河北进入太行山山谷屯聚,直逼和顺。 *** 济众闻警,出巨资备战,募集乡勇,储备粮草,训练团丁。及至流寇猝然而至,他躬冒矢石,登陴固守。流寇久攻不破,于是挖沟筑围,围困和顺城池。相持四十多天,六月十三日城破, *** 济众跳井 *** ,他的儿子长庚同时殉难。康熙版《和顺县志》载,其时城内被杀者百多人,占到当时和顺县城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被杀戮者大约以青壮年乡勇为主。事后崇祯皇帝给 *** 济众安慰奖励,擢升职官一级,赠太仆寺少卿(正三品)。
19、这些说明,为 *** 济众修建牌坊在前,他赴难在后,此牌坊不应叫做“忠烈坊”。
20、近400年过去,又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牌坊竟然还矗立在那里。可叹现在石牌坊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嘉祥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 *** 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 *** 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 *** 授予“中 *** 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 *** 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 *** 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 *** 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 *** ,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 *** 、 *** 、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更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 *** 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 *** 、1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 *** 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
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 *** ,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关于本次石牌坊之乡是哪和石牌坊 *** 多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