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诗词之乡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诗词之乡赋以及诗词赋的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诗词《梨花赋》
1、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看了满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对镜簪花了,她想:“这宝镜为谁明呢?”意思是宝镜既不为谁明,也就自然不明了,是“明镜暗不治”的进一层说法,比李咸用《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说得更为委婉。这种表达方式,不只是徐干《室思》的继承和发展,其源可上溯到《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妆扮美容,只是为丈夫;丈夫不在,何必梳妆?”这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的“女为悦己者容”,正表现了女子对于丈夫的忠贞。
2、思念夫君,就像陇头的流水,长流无极;听到陇水呜咽的流声,让人肝肠断绝,感伤悲泣。在徐干《室思》中,只是说“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是一般化的说法;雍裕之则将“流水”具体化为陇水,这就如同北朝无名氏的《陇头歌辞》中的句子:“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四野。”以及“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这首歌刻画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形象。“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因为暗用了《陇头歌辞》,便使所思念的夫君在外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内容,即在外过着凄凉漂泊的生活;这个“思”字,便更带有强烈的感 *** 彩,主人公简直要声泪俱下了。除了“陇头流水”的联想之外,这里还保存着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这一巧妙的比喻。这种比喻是将感情物化,即以有形的物体的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内心的情思。以流水喻思君之情,可以兼含多种意思:之一,以水流不断,比喻日夜思君,如“无有穷已时”即取此义;第二,以水流无限,比喻思妇情长。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流水之长比喻情意之长,即取此义;第三,以流水呜咽,比喻情意凄切。如果说前二义可以在流不断与思不断、水无限与情无限之间直接找到“相似点”,那么水流呜咽与情意凄切便很难直接找到“相似点”,必须加以联想,由流水联想到水声,由水声联想到呜咽哭泣之声,由呜咽声再联想到感情的凄切。这是超越“相似点”的比喻,是“不似之似”,修辞学上称为“曲喻”。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即属于此类比喻。由于《自君之出矣》后两句的比喻十分巧妙,不仅化无形为有形,增加了诗的形象 *** ,而且具有多种含意,这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天地,使读者读了感到余味无穷.
二、经典古诗词吟唱浙江
1.有关歌咏浙江的诗词歌赋
寄四明山子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
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施肩吾(公元780——861),字希圣,号东斋,本市贤德上施家人。中唐时著名诗人和作家,青年时期曾与同乡诗友徐凝结成东林诗社。
沈季友、胡昌基编辑的《携李诗系》乾隆年间沈德潜选编《清诗别裁集》,钱仲联先生编辑的《清诗纪事》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 *** 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筑城于公元前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 *** 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 *** 、 *** 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 *** 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更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到下世纪初,绍兴将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幽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14'至30。16',东经119。53'至121。13',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绍兴市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乡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之章
编者按古代嘉兴籍及外籍人士所作有关嘉兴的诗词曲赋,篇幅成千累万,佳作美不胜收。这里选录几篇,以见一斑。张先在秀州州衙所作的《天仙子》词,以“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传诵千古;南宋杨 *** 的《烟雨楼》七律,吟咏轻烟疏雨,常为人所引用;南宋吴簪的《水调歌头》,是歌唱烟雨楼的豪放之作;元萨都刺的《过嘉兴》,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选录的清初吴伟业的《鸳湖曲》,虽以抒写南湖景色见称,实是感慨人事兴衰的 *** 史诗。同时代陈维崧的《贺新郎》,也是对嘉兴和烟雨楼的繁华与萧条作了强烈的对比,其涵盖的广度又超过“鸳湖曲”。作家黄裳作有《鸳湖曲笺证》,惜文长不能录入,可与本篇所录曹聚仁文参看。
(已录入本志《名胜古迹与旅游》篇。此处略)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
幸有园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钓鸳湖。
渔歌唉乃声高下,远树溟蒙色有无。
徒倚阑干衫袖冷,令人归兴亿莼鲈。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滮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矧吾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沙。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驾啼满城绿。
*** 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烟雨 *** 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伎,玉萧声出拓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云面参军舞鸲鹆。
酒尽移船曲谢西,满湖灯火醉人归。
明朝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
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
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
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熏香护早朝,
分付南湖旧 *** ,好留烟月伴归挠。
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
中 *** 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部坯土亦难留,
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
烽火名园窜狐免,画阁 *** *** 怒,
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来倚掉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
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
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
闻笛休磋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
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
水宿风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重游陂泽偏潇洒,剩空潭半楼烟雨,玲班如画。人生繁华原易了,快比风樯阵马;消几度城头钟打。惟有 *** 湖畔月,是曾经照过倾城者。波织章,船堪籍。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更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 ***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玉泉寺观前 [明]王世贞寺古碑殊不记年,清池媚景且留连。金鳞惯爱初斜日, *** 长涵太古天。
投饵聚时霞作片,避人深处月初弦。还将吾乐同自乐,三复在生像上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涌金门见柳 [元]贡 *** 之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平湖秋月 [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曲院风荷 [明]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 *** 云 [清]陈糜南北高峰高 *** 天,两峰相对不相连。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花港观鱼 [清]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雷峰夕照 [元]尹廷高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 ***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寄杭州友人 [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湖心亭 [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饮龙井 [明]孙一元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糜鹿人云来。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案:词综“西山”作“西湖”。
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更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 ***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玉泉寺观前 [明]王世贞寺古碑殊不记年,清池媚景且留连。金鳞惯爱初斜日, *** 长涵太古天。
投饵聚时霞作片,避人深处月初弦。还将吾乐同自乐,三复在生像上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涌金门见柳 [元]贡 *** 之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平湖秋月 [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曲院风荷 [明]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 *** 云 [清]陈糜南北高峰高 *** 天,两峰相对不相连。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花港观鱼 [清]许承祖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雷峰夕照 [元]尹廷高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 ***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寄杭州友人 [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西湖柳枝词 [清]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湖心亭 [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饮龙井 [明]孙一元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糜鹿人云来。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案:词综“西山”作“西湖”。
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范小芳童鞋,不要抄袭同桌哦!!!
三、为什么说诗词歌赋乃是中国文学之魂呢
1、中国五 *** 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2、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
3、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 ***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 *** ,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
4、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 *** 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5、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
6、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
7、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 *** 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
8、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
9、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
10、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
11、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 *** ,促我们享受人生。
12、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
13、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
14、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
15、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16、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7、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 *** 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使 *** 领悟蕴涵在古诗词中的各种美,从而陶冶 *** 自身的情 *** 呢?
18、吟,即“吟咏”。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吟咏”是之一位。所谓“吟咏”,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说“吟咏”是之一位,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式所决
19、定的。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 *** 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
20、耳,累累如贯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感悟古诗词,还是要从“吟咏”开始。当然,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可能向 *** 灌输有关古诗词声律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完
21、全可以通过用“吟咏”的方式来让古诗词呈现其特有的声律之美韵。
22、就拿程颢的《春日偶成》来说吧。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全诗的主题是:通过
23、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我们只是让 *** 一味地不遵循任何 *** 地去读去背;或者
24、通过教师的无休止的讲解。我想, *** 是很难从古诗中体会到诗人那近乎孩童似的无比愉悦心情的,更无从谈起从诗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如果我们教师指引 *** 来
25、“吟咏”这首诗,我想,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
26、首先,我们让 *** 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将这首诗分出节奏:
27、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28、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9、接着,让 *** 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
30、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31、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2、最后,让 *** 根据教师的范读,标出何处该扬,何处该挫,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
33、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
34、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5、经过反复吟咏之后,那云之“淡”,那风之“轻”,那鲜花之清香,那绿叶之婀娜,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 *** 美景图不就早已呈现在 *** 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那“学少年”之窃喜,不也都早就荡漾在 *** 那因“吟咏”而陶醉的小脸之上了吗?
36、 *** 不懂什么是声律,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绵长的“吟咏”,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更好诠释。
37、品,即“品味”。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 *** 的语言。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一是要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
38、损。”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
39、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如何能让 *** 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导 *** 去细细品味,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
40、的途径。用心去“品”,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
41、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导 *** 去“品”诗中之妙语的。
42、师:请大家读古诗的之一、二句。
43、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4、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
45、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成了红色。
46、师:大家看得真仔细,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
47、师:没关系,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注意在读到“铺”字时,我们大家要慢慢地,轻轻地去读一读,回味回味。让这个字响在耳边,现在眼前,熔在心中。
48、生:我想,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铺”字。
49、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
50、生:我也认为作者“铺”字的运用非常得恰当,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
51、生:读到“铺”字,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
52、生:当我从“铺”字展开去看这江面时,那江水在缓缓流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闪烁,那红的,那绿的,映入眼帘,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
53、师:是呀!多美的景色!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这是秋天夕阳的柔和,这也是秋天夕
54、阳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读读这首诗,品一品这无与伦 *** “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
55、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上,或只是把诗人的思想简单地灌输给 ***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 *** 始终无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走得更远。
56、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指引 *** 去对古诗词语言的品味是一条必经之路。毕竟,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美韵是要“品”出来的。
57、想,即“想象”。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 *** 与古诗词来一起做一个
58、深呼吸?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 *** 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 *** 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我认为,除了“想”,别无其他佳径。
59、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词时是怎样让 *** 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诗词意境的吧!
60、伴随着如袅袅轻烟似的丝竹民乐《琵琶语》,王老师开始了:
61、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 *** 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62、生1:我看见了纳兰 *** 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 *** 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63、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 *** 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65、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66、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往家挑着水,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67、可以说,“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必将会使堂课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王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使得教师与文
68、本,课堂与文本浑然一体,当 *** 置身其间时,必然会与课堂的意境也浑然一体了。这么一个依托“想象”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69、其实,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为我们创造这么一种让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而不乏美韵的文学形式。
70、古诗词是“美”的,我们要以“美”的方式来让其展现在我们 *** 的面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那样,让我们的 *** 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 *** 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于诗词之乡赋和诗词赋的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