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西湖葫芦之乡简介的问题,以及和西湖水中像葫芦一样的东西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聊城是葫芦之乡吗
1.聊城被誉为中国的“葫芦之乡”,这里盛产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葫芦。
2.在聊城的大小古玩市场中,似乎古楼附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
3.想要购买稿氏葫芦或其他特色工艺品,可以前往升敬塌处,或者任何一个旅游景点。
4.聊城不仅葫芦闻名,还有诸多特色美食和小吃。此地还以生产阿胶和大枣而著称。
5.至于住宿选择多样, *** 亲民。较好的住宿 *** 大约在三四百元,而经济型住宿则从几十元到一百元左右不等,能满足不同需求和预算。
二、西湖好玩吗西湖一山两堤三岛详解
孤山位于西湖北侧,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它是栖霞岭的分支,是西湖中更大的岛屿。贤春《临安志》卷二十三,南宋:一岛巍然,旁无眷恋,是湖光山色的更佳去处。今天,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许多历代的文物仍然存在。孤山东西两侧分别由白堤和西陵桥与湖岸相连,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所以杭州人称孤山不寂寞,孤山断桥友情不断,长桥不深情,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的主要景观有中山公园、浙江博物馆、温岚亭、西陵印社、何方亭、秋瑾墓、娄宇亭、木才亭(苏小小墓)等。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皇宫园林。1 *** 7年为纪念 *** 先生而命名为中山公园,公园门口的石阶上写着孤山两个大字,其中没有孤字。人们猜测这意味着孤山并不孤独。亭子位于孤山的东北角,是为了纪念宋代以妻子和鹤儿闻名的林逋而建的。位于鼓山南麓的浙江省博物馆,拥有各类文物10万余件,自2004年1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 *** 。戈文馆位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元,按北京故宫博物院文远馆风格重建。西陵印刷社于1904年创办于鼓山南麓,因靠近西陵桥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现代金石书法艺术团体。岛上还有杭城老字号酒店外的建筑,以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而闻名。
东起断桥,西经金带桥,与平湖秋月的孤山相接,长约1km。唐代称白沙堤、沙堤,后至宋明,又称孤山路、石金堂。古白堤以白沙铺地,后用柏油路面,两旁广植碧绿的桃柳,是欣赏西湖及周围群山全景的更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侧。是0755年到79000年的民间故事。断桥是白娘子和徐贤相遇的地方,所以它是西湖最著名的桥。金带桥位于断桥西侧,又称涵碧桥。清雍正《白蛇传》卷八:金带桥旧木架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皇帝)幸有孤山,故御舟转蠡湖。它于1914年重建。1 *** 1年,在断桥的同时,修建了水泥混凝土拱券。现在这座桥长8.1米,宽8.6米,是一座净距为5.9米的石拱桥.
原名苏公堤,南起南屏山脚下的南山路,北至王越庙以东,跨湖而过。堤坝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到北分别是英博、索兰、望山、姚笛、东圃(据考证,怀疑朴树有误)和渡虹。咸春《西湖志》,卷三十三,南宋:元佑,东坡开君湖,因积草筑成长堤,自南向北,横跨湖面数里。有六座桥种植在小巷中间,十年后被沃克的总督吕惠卿摧毁。淳帝五年,朝廷赐钱守官,说朋友多了。它有20英尺高,
原名水心保宁寺,又名胡鑫寺,北宋时是湖上赏月的好去处。其园林建筑和景观布局在18世纪初基本成型。清朝卷三,《临安志》:万历三十五年,钱塘聂新堂请水丽路王道贤在沙滩四周筑脊,成为湖中之湖,以为是放生之地。三十九年后,杨 *** 建外岭,条例完善四 *** 。从空中俯瞰,整个岛屿就像一个特大的田字,让人惊叹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园林特色,主要景点有浙江万神殿、九曲桥、九石石、王凯亭、婷婷亭、幽竹径、知音。
湖面上的三座塔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疏浚湖面时修建的。当时的位置和现在不一样。据清初文献记载,三塔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三座石塔顶部呈葫芦形,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2米,中空。塔的四周均匀分布着五个小圆孔,塔的底座是一个扁平的石头基座。三座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湖亭在西湖的中心。清雍正《湖山便览》卷九:亭子在全湖 *** 。老湖中心寺,寺外三塔。在明朝孝宗年间,寺庙和塔都被 *** 了。聂心堂《西湖新志》说:胡鑫寺外有三塔,其中塔和南塔废弃,即北塔基建亭,名为胡鑫亭。在老庙基重建德胜殿,让它重获 *** 。相应地,老胡鑫庙就是今天的方胜池,今天的胡鑫亭就是三塔北塔的基座。卷三,055-79000:明万历四年,徐婷 *** 身重修,额稍嫌虚。礼监孙龙在其四周堆砌石块,建造了秦熙亭,但它被统称为胡鑫亭。 *** 状态已修,左右两翼雕琢,上层为一层。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御书亮明。 *** 战争后,西青亭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庙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岛上刻有二台湖石碑,寓意风月无边。
阮公墩位于西湖之西,亭子在湖 ***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疏浚淤泥堆积成岛,俗称软滩。该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没有任何建筑,到处是杂树和杂草,成为候鸟的栖息地。1952-1958年西湖疏浚时,在岛的周围增加了乱石护岸,面积略有加宽。1977年,该岛被围了起来,面积再次扩大,并添加了客土。1981年,岛上加了1000多吨土,还建了一个环岛小楼。岛上有易云亭(阮元云台)和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西湖的之一个捕鱼区在岛上 *** ,游客可以在那里喝茶和钓鱼。从1984年开始,碧庄周边古玩游就在岛上举行,在西湖夜游中很受欢迎。
三、雷州西湖文化历史简介
位于雷州市西湖大道北侧,与雷湖风景区相对。湖水面积3 300多平方米。
宋绍圣四年(1 097)苏轼贬琼途经此处。今建成雷州西湖公园,内有苏公亭、莱井泉等古迹。
雷州西湖景观简介雷州西湖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于一体的园林式游园,不仅独具南天一格的风貌,而且似耳聆一曲情节起伏的雷州史话。人文历史游园先话“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处烟水苍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宋代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库”,为浩瀚的东洋潮田输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处游览胜地,留下过不少文土贤臣的脚印。
其古称“雷湖”,那时,它的储水面积约为现在西湖的五六倍,随着环境的变迁,曾经有过湖变田,田变湖的反复过程。宋代以前,湖滨只有天宁古刹与碧水朝夕相依,宋咸淳年间湖滨始建横舟、狎鸥、涿飞、放生、总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泼泼地等八个亭,横跨南堤建惠济东、西湖美景西两座桥梁。
此后,又出现苏公亭及其名反复更改的与众、信芳、湖心等亭。从这些亭、桥的雅趣的、有特定内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当年的风貌。
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辉映,鸟翔鱼跃,扁舟溅浪的画图展示在眼前。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由罗湖到西湖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它曾以“西湖翠拥”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
当年之湖滨与唐代始建的天宁禅寺连成一片,正因为有它壮丽的美景衬托,古寺才有幸取得“万山之一”的赞语。明代进士、海北南守道袁茂美对西湖景物的观察十分详尽,他围绕湖、堤、亭、船、田、鱼、月、雨写了八咏,其中咏《西湖亭》是这样描述的:“湖水流澹动,亭台巧结作。
倒影青天里,分明七星落。四窗纳靓景,高树罩疏幂。
于焉暂游想,俯仰尽寥廓。”古迹雷州西湖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十贤祠、浚元书院、寇公祠和苏公亭。
名垂千古的十贤祠景观介绍进入“宋园”,在右侧可见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这是奉扭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
进入洞内,还有另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刻,此碑是屡经刀兵浩劫 *** 的珍贵文物。碑文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文天祥挥泪撰写的,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高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古迹雷州西湖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十贤祠、浚元书院、寇公祠和苏公亭。
名垂千古的十贤祠景观介绍进入“宋园”,在右侧可见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贤堂记》,这是奉扭过宋代“十贤”的故址。它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
进入洞内,还有另一方较小的《十贤堂记》石刻,此碑是屡经刀兵浩劫 *** 的珍贵文物。碑文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文天祥挥泪撰写的,原稿收藏在“十贤”之一秦观后高处,直到500多年后的清嘉庆九年18O4年才由广东学使、状元姚文田书写刻石,人们偷此碑铭为《正气歌》的姐妹篇古雷州地处南边睡荒凉之地,古代贬官逐客众多,仅唐末两代就有7位宰相贬雷或途经逗留,登科进士官阶在四品以上的朝廷命官不乏其人。
朝廷把这些异见者流放到这块蛮荒之地,不仅是 *** 上的惩罚,而且意味着对人格的侮辱。当然,被流逐者中,其人品也有忠好善恶之分。
十贤“十贤”可谓是“贤”中的 *** 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决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
这十贤是:--寇准、李纲、赵鼎,身为宰相(丞相),他们是辅助皇帝,统领群臣,总揽全国政务的更高行政长官。--李光,贬前任参政,此职为宰相之副,与宰相合称“奉执”。
--王岩壁,任枢密使,为皇帝顾问官,掌握中枢机密。--苏轼,翰林学士,号称“内相”。
--苏辙,门下侍郎,为宫廷近侍,皇帝顾问。--任伯雨,任正言,属于--任伯雨,任正言,属于谏议官。
--秦观,任正率,掌校朝廷重要书刊。--胡诠,任编修,编修国史、实录、文献。
在文天祥撰写的《堂记》碑文里,对与十贤同时代贬经雷州的丁渭、章淳被点名指责。他俩虽然也是位极人臣的宰相,但人品奸诈 *** ,被雷州人民唾弃。
天下西湖三十六,雷州西湖古名“罗湖”。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五月,文学大家苏轼由惠州再贬儋州,与胞弟苏辙(谪居雷州)同寓湖上,泛月湖中,爱其景物清幽,流连忘返。
雷人为志贤踪,始易罗湖为“西湖”。 1950年以前,因湖亭失修,祠宇颓废,牛眠荒草,游人鲜至。
建国初年,苏亭虽修,而末及其余。一九八四年春,县领导重视名胜古迹,特拨专款,大事茸建。
一年之后,馆榭亭台,焕然一新乃命名“雷州西湖公园”。每年接待游人百万。
园之面积百亩,既有苏公亭、寇公亭、 *** 、茅亭以及荷池、蛙岛、飞瀑、塑石等胜览。幽雅古朴,颇富南国丰姿。
培育雷州士子的浚元书院在谒寇公词的同时,人们可以从此追溯古代雷州更高学府——浚元书院。它是与寇词“合二为一”的故址。
雷州在宋代以前虽是“间有塾堂,巷有校室”,而在南宋咸淳年间才开始设书院。浚元书院始设于。
地处南国边陲湛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俗,既明显地受到中原民俗的影响,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
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 *** 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 *** 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 *** 门发的“发扬 *** 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
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
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 *** ,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
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举。
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更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
乡村有小型的放 *** 、放 *** 、出灯、做大戏等活动。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时节,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
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 *** 。
端午,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 *** 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
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 *** ,市民纷纷抢购 *** 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据说,用艾 *** 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
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 *** 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
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 *** 作酒曲”。
雷州西湖、三元塔、梅菉登高坡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梅菉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 *** 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
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
1985年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诗人***赏菊,饮酒作诗。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
这一天,市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
雷州西湖公园原名罗湖,位于雷州古城的西北角,面积9万多平方米。自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寇准贬雷州司户参军,居湖滨,后又多有名人至此居游,遂成名胜。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由惠州再贬儋州,与胞弟苏辙同寓湖上,泛月湖中,流连忘返。雷州人为记载贤踪,始易罗湖为“西湖”。
雷州西湖公园是一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集自然风光、贤踪圣迹和各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 *** 公园,人们游罢,不仅目睹独具南天一格的风貌,而且似耳聆一曲情节起伏的雷州史话。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 *** ,1 *** 7年,为纪念 *** 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
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
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 *** 。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
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更佳观赏点。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
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
*** 三年(1914年)重修。1 *** 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
现桥长8.1米,宽8.6米,单孔净跨5.9米石拱桥。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 *** ,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
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
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
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小瀛洲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 *** 继筑外埂,至四 *** 而规制尽善。”
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湖心亭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
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 *** 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
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 *** 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
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阮公墩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
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
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
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
地处南国边陲湛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俗,既明显地受到中原民俗的影响,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
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 *** 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 *** 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 *** 门发的“发扬 *** 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
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
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
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 *** ,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
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举。
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更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
乡村有小型的放 *** 、放 *** 、出灯、做大戏等活动。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时节,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
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 *** 。
端午,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 *** 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
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 *** ,市民纷纷抢购 *** 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据说,用艾 *** 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
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
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 *** 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
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 *** 作酒曲”。
雷州西湖、三元塔、梅菉登高坡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梅菉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 *** 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
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
1985年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诗人***赏菊,饮酒作诗。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
这一天,市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