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诗经之乡大全?西安诗经 *** 现的地方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今天给各位分享陕西诗经之乡大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安诗经 *** 现的地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南洛河(黄河支流洛河的古称)详细资料大全
  2. 文言文大全兼霞
  3. 泾阳小镇旅游景点 *** 介绍 陕西省泾阳县旅游景点大全

一、南洛河(黄河支流洛河的古称)详细资料大全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

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河南省境内,《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是形成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条件。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特别是建国后,形成了以伊河陆浑灌区、 *** 灌区、洛宁县引洛灌区、宜阳引洛灌区等分布广泛在完善灌溉体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很大。

洛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黄河交汇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中华人民 *** 国成立之后,洛河水利得到进一步开发。1949~1955年整理旧渠,开凿新渠;1956~1960年修水库、打井、开渠全面展开;1961年以后调整、巩固已有工程,走向稳步发展。1987年,包括支流伊河在内,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型一类水库73座,小型二类水库179座,总库容16.5762亿立方米。

(一)伊河陆浑灌区,陆浑灌区因自陆浑水库取水得名。灌区分布在嵩县陆浑水库两岸、临汝县汝河以北、伊川县焦枝铁路以东和伊河西岸先锋、顺阳二渠以西及偃师县南万安山北麓。库区以上有伊北、伊南两渠,渠首分设在嵩县南纸房乡西伊河两岸,径引伊河水东北入陆浑水库两侧。库区以下有总干渠1条,分干渠3条,全长298公里。干渠和总干渠均为1970年修建,1974年放水,设计灌溉面积134万亩。80年代灌溉面积40万亩,最多达60万亩。

(二) *** 灌区, *** 渠原建于1 *** 4年,渠长9公里,灌地6000亩。1950年和1951年扩建后,渠长22公里,灌溉面积增至1.8万亩。1959年二次改建,渠长31.5公里,设计引水11.7立方米/秒,实引水8.5立方米/秒。灌区范围为干渠以北,伊河东、南,陶化店以西,偃师县伊河南岸河谷平原地。有耕地1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70年代实灌面积8万亩。

(三)洛宁县引洛灌区,分布于洛宁县境之洛河两岸,北岸原有干渠2条,1967年连二渠为一,总长38公里,重建长水渠首闸,总称洛济渠。南岸干渠1条,长41公里,称洛济南大渠。二渠分灌长水镇以下洛宁境内洛河两岸河川地,灌溉面积7万余亩。

(四)宜阳引洛灌区,灌区分布在县境洛河两岸,有干渠4条,总长72.1公里,总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灌宜阳县和洛阳市龙门5乡48村地5.08万亩。

(五)洛阳南郊南渠灌区,位于龙门以北、洛阳市区以南伊、洛夹河地区,有耕地面积约14.5万亩。灌渠多以洛河为源,主要有大清渠、大明渠、古洛渠和伊渠,四渠总长34公里。中华人民 *** 国成立后改大清渠为大新渠,把古洛渠并入大明渠,统称为洛南渠。灌溉面积1950年7万亩,19 *** 年12万亩,1980年8.5万亩。

(六)中州渠灌区,959年开凿,渠长50公里,灌溉洛阳市郊、孟津、偃师8.4万亩。

二、文言文大全兼霞

1.古文兼葭全文

《蒹葭》,出自诗经,不是三字经。

《蒹葭》,出自诗经,不是三字经。

原文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⑴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

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⑵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⑶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⑷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⑸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⑹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⑺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

从之,追寻她。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⑻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

“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⑼宛在水 *** :(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⑽晞(xī):晒干。⑾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⑿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⒀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⒁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⒂涘(sì):水边。⒃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⒆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时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 ***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她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写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

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 *** ’、‘水中坻’。

‘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写之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 *** 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

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

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

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者,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

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

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

“宛在水 *** ”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1、关雎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蒹葭译文 *** 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 *** 。

芦苇凄清一 ***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扩展资料《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之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之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 ***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参考资料:国风·周南·关雎-百度百科参考资料:国风·秦风·蒹葭-百度百科。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 *** 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 *** 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⑴蒹:荻也。葭:芦也。苍苍:鲜明之貌。⑵“伊人”犹是人,彼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⑶方:边也。“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⑷溯:逆水而行。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洄:回曲盘纡的水道。从:就也。⑸阻:难也。⑹“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⑺宛:可见貌。从以上四句见出彼人所在的地点似是一条曲水和一条直流相交之处。诗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见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象被水包围着;如走向曲水的上游,虽然可绕到彼人所在地方,得道路艰难而且遥远。⑻“凄凄”一作“萋萋”,犹苍苍也。⑼晞:乾也。⑽湄:水草交接之处。⑾跻:升高。⑿坻:水中高地。⒀采采:犹萋萋。⒁涘:水边。⒂右:曲也。⒃沚:小渚。

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登,上升坻:水中小洲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沙滩你同意以下对《蒹葭》主题的理解吗?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

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陕西诗经之乡大全?西安诗经中出现的地方-第1张图片-

古文名言警句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 *** 。

——林逋《省心录》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0、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 23、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2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28、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29、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33、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6、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43、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4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49、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5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5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5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55、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8、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5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0、人不可以***,***之耻,***矣。

——《孟子·尽心上》 6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62、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6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6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 *** 》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6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7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7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7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80、学贵得师,。

何人何代,迹肇刨于华阳?几世几年,名永齐于水面。凭轩四望,俛瞰长渠;顺水一航,直通高殿。

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

金梭织锦,唼呷蒲藻之乡;桂楫张筵,容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旧题始于老杜,新亭结于盛唐。方其盛也:南有蜡山、北渚,西有环碧、水香。

沉壁浮珠,佳人拾翠之浦;乘轩载妓,名贤醉白之堂。石季伦方来,闻笙歌之满路;羊侍中所到,见灯烛之成行。

坐上之素帕青衫,莺与燕认;槛外之篮舆蜡屐,月并花荒。京兆蹇驴,过冲行盖;章台骏马,嘶立垂杨。

少陵之什连篇,尚留吉光于艺苑;秦和之词五韵,犹统墨气于云庄。夫何濠濮之沦涟,依然鱼鸟;蓬莱之清浅,业已沧桑。

摩诘之铛臼无存,叔夜之山庐近古。邈矣北海太守,谁 *** 风雅之权?幸也泺水才人,起任湖山之主。

珠帘画栋,复历下之奇观;茗碗诗瓢,寻天宝之坠绪。此亭之一兴也,迄今又百年矣。

夕阳红湿,招凉叶于明沙;秋径微茫,缈寒萤于败堵。飘摇欲尽,凄凉半亩蓬蒿;风景不殊,寂寞一蓑烟雨。

苍苔遍隰,绣地为文;绿荇分钗,抽茎作股。望桃源而去,再返棹已无人家;白天台而还,旋回头竟属邱莽。

乃有营州国土,适司鹾政于齐门;陇右洪支,又继 *** 踪于湖渚。苏舜钦年年鬻纸,为买沧浪;谢灵运夜夜呼门,长燃火炬。

而乃瓦盆再见,恍悟前身;舍宇重临,还同旧谱。先后辉映,事亦奇矣!又有神明连帅,纲纪群侯,政简刑清,扬春和于光霁;鸣琴淡藻,写襟抱于弦讴。

散馥乎八宝毫端,则庾开府、鲍参军,起凤腾蛟,拟杜圣、李仙之瑰玮;躧履兮五花馆内,则支道人、温处士,升堂入室,尽潘江、陆海之 *** 。劝乡校以文章,即野叟黄童,亦与常公之宴;搴缇帷而过从,或笔床钓具,辄偕秦望之游。

诗垒千秋,尤喜恢恢,别本作挥。复;鸾笺五色,用助添修。

惊倒影之楼台,忽开紫府;羡迎薰之牖户,仍傍仙舟。城上鹤归,未觉人民之异;雪中鸿杳,幸有指爪之留。

人相助而弥彰,迹以传而益久。乡名曾起于漆吏,命曰“无何”;亭子如建于后山,讶为顿有。

从此 *** 水暖,长开君子之花;幰节门高,复种先生之柳。地如滕阁,伫佩玉而鸣銮;人比兰亭,更流觞而泛酒。

梁园胜会,即席千言;金谷豪吟,约章三斗。尘嚣热客,聊解危厉之熏;勃窣文心,共放霹雳之手。

霞蔚云兴之际,发遥望层城之遐思;菱陂芡沼之傍,眠倒著接*(上四下离)之狂友。噫嘻!于今百年来,再衰再盛,恰逢白雪之宗;焉知千载下,复废复兴,不有青莲之后哉。

三、泾阳小镇旅游景点 *** 介绍 陕西省泾阳县旅游景点大全

又名“乐华城”,也叫“乐华水世界”,当地 *** 称之为“乐华”,以 *** 的探险精神为故事主线,构建出色彩缤纷。

崇文塔坐落在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

泾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泾河之北,“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中华人民 *** 国大地 *** 所在地,东与三原、高陵区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_袢叵嗤币辣敝偕健⑨隙肷接_淳化、三原县毗邻。

境内风景名胜主要有:乐华欢乐世界、茯茶镇、龙泉山庄、大地 *** 、汉阳陵等。

泾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泾河之北,八百里秦川的腹地。主要景点有:张家山风景区、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崇文塔、泾阳县图书馆、三秦非遗博览馆、三原博物馆、陕西水利博物馆、泾阳县太壶寺大殿、泾阳吴氏庄园等。

泾阳县文物景点共660余处,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是陕西省36个文物大县之一。有中国之一点——大地 *** ,之一渠——郑国渠首遗址,之一塔——崇文砖塔,之一班——安吴青训班,以及汉景帝阳陵、文庙博物馆、李仪祉纪念馆、张家山、文泾水电站等景点。

泾阳位于泾河之北,古以水之北为阳,泾阳由此得名,其名最早见于《诗经》。泾阳县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先后走出了吴宓、雷抒雁、李若冰、白描等许多学者、作家和诗人。

崇文塔,位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塔景区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国更高砖塔。

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咸阳城北40公里处泾阳县王桥镇泾水出山口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景区依托泾水资源,承传郑国遗风,在充分利用文化底蕴,资源优势、自然景观的情况下,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生态治理、封山育林,遗址保护上积极工作。

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安吴镇,总土地面积26350亩,龙泉公社占地15000亩,现已建成生态林8000余亩,经济林6000余亩。近年来,该村依托生态资源、关中人文民俗文化、公社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先后建成文化展示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家园区、休闲娱乐区、时令杂果采摘区、原生态养殖区、生态花卉展示区七大开发板块,成为当地村民就业创业。

茯茶镇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茶马大道与高泾中路交汇处,占地约2200亩,建成后核心区1平方公里,辐射区3平方公里;规划有茯茶生产、文化旅游、商业贸易、观光农业4个板块。突出泾阳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完善茯茶文化体验帮助了文化旅游及茯茶产业联动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增收,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范例和建设优美小镇的项目。

1、陕西水利博物馆:陕西水利博物馆于2014年2月8日在泾阳县成立,馆内集水文化收藏展示及园林景观艺术于一体;

2、龙泉山庄:龙泉山庄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刘德村北部,以关 *** 色乡村文化为风格,是一处集农业观光民俗展示与温泉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

3、唐崇陵:唐崇陵位于陕西泾阳县蒋路乡东硷村东北,墓主为唐德宗李适,陵墓位于嗟峨山南麓,居高临下,陵寝处于几条山脉交汇处,如同一枝九瓣莲花的 *** ;

4、崇文塔:崇文塔位于咸阳城北32公里处泾阳县崇文乡,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是中国更高的砖塔,塔身共13层,全部由青砖修建。

更多关于泾阳有什么名胜旅游景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更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 *** *** 青年工作 *** 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 *** *** 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

*** 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位于中国 *** 新城,建于2009年,总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22.7亿元,位于西咸新区内,由明珠国际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

泾阳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北部龙泉镇。在泾阳还有这么一个从 *** 时代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简直很不容易。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龙泉公社的建筑很有特色,清一色的轻装灰瓦民宅风格,让年老的游客思念绵绵乡愁悠悠。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陕西泾阳县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_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

泾阳县博物馆位于泾阳县城,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泾阳县人民 *** 公布为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大成殿、戟殿(山门)、东西庑殿、东西翼室四大部分。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

吴氏庄园位于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中,和关中地区大部分存留的所谓“大院”一样,如今的安吴庄园的规模与鼎盛时期相比,已经缩水了许多。安吴村的居民据说是在唐朝由江苏迁徙过来的吴人,因此将他们的居住地称为“安吴”,寓意“永远安宁”。

程家大院_程家大院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故居。程福亮为宋代名人程颢、程颐的22代孙,顺治八年篆升怀庆府总兵。该大院由官府楼(绣楼)和五座大宅组成,占地20亩,绣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共五间三层。

10、泾阳太_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太_寺坐落在县城中的二条街上,占地面积不大。寺里主要建筑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为 *** 释迦摩尼像。《中国 *** 史论集》中记载说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见珍贵。在大殿周围,散落着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

崇文塔、 *** 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安吴青训班纪念馆、泾阳龙泉公社、张家山自然风景区等。

1、崇文塔: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更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

2、 *** 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中国 *** 新城,建于2009年,总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22.7亿元,位于西咸新区内,由明珠国际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

3、安吴青训班纪念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4、泾阳龙泉公社: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龙泉公社的建筑很有特色,清一色的轻装灰瓦民宅风格,让年老的游客思念绵绵乡愁悠悠,走进龙泉公社如同回归久盼的故乡,公社的喇叭播放着久违的口号和老歌红歌,如同站立在生产队场畔的 *** ,一片片红旗招展,一幅幅标语墙画,如同又回到了集体劳动的热闹场景。

5、张家山自然风景区: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陕西泾阳县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_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由于河床逐渐冲刷下切,渠首逐渐向北迁移。

OK,关于陕西诗经之乡大全和西安诗经 *** 现的地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陕西 西安 诗经 出现 地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