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鱼米之乡监利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城市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鱼米之乡监利和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城市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湖北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
1、由于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江汉平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所依仗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一,农业生产总量约占湖北省的近60%,占全国的5%~12%,为全国闻名的粮、棉、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江汉平原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0%左右,被誉为湖北的“粮仓”,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自明朝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2、其中仙桃市耕地160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重要的粮、棉、油、鱼、猪、蛋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100多万头,出笼家禽8000多万只,禽蛋产量50万吨。水产量居全省之一,粮食产量居江汉平原之一。全市粮食面积100万亩,棉花面积40万亩,油菜面积100万亩,蔬菜面积60万亩,水产面积56万亩,淡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由于江汉平原土地肥沃,花生、红薯、大豆、高粱、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前景十分广阔。其中监利县为产粮大县,大米产量在60万吨以上。江汉平原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棉花产量占全省的65%以上,是湖北省更大的棉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高产优质棉区之一。其中天门市为产棉大县(市),棉花产量在3万吨左右。江汉平原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以油菜、芝麻、花生等为主,油菜产量占全省的20%以上,芝麻产量占全省的40%以上。江汉平原的湖区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渔业区之一,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鳜、乌鳢等鱼类也非常丰富,还盛产虾、蟹、贝类以及莲、藕、菱、芦苇和水禽。其中荆州市的莲产量居湖北省首位,占到40%~60%;洪湖主产的野鸭是湖北的特产之一。
二、监利有多少个乡镇
截止2018年,监利县辖3个乡、18个镇、2个管理区。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枕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一桥相连;北依东荆河,与仙桃、潜江相邻;西带白鹭湖,接壤江陵、 *** ;东襟洪湖,与洪湖市共享天然湖区。
截至2018年底,监利县辖21个乡镇(其中3个乡、18个镇),和2个管理区、1个经济开发区、67个社区居委会、323个建制村,总人口156.6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8亿元,全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
*** 废府设道,监利属荆宜道, *** 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 *** 区,后又属第四行政 *** 区。土地 *** , ***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监利县是红军、 *** 和 *** 的根据地。
1 *** 8年就建立有苏维埃 *** ,属鄂西联县 *** 。1930年9月,在监利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 *** 。1931年12月,在监利县周老嘴成立了湘鄂西省苏维埃 *** 。
1943年至1946年间,在监利西北地区设立监利县人民 *** ,县东北地区设立监沔行委会,均属襄南政务 *** 会领导
1947年至1949年县北已成为解放区,属监沔县 *** *** 管辖。1949年4月监利县解放,属沔阳专区。1949年5月,成立监利县人民 *** *** ,县 *** 驻周老嘴,7月迁至容城。
1950年3月改为监利县人民 *** ,初属沔阳专区。 1951年2月改属荆州专区。1994年10月随荆沙合并属荆沙市。1996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后属荆州市。
1950年监利县的巴山垸、三合垸、广山垸、五号垸、剪刀池等地域,洪水港直属甲及普丰垸、芦席湾、保安垸各一部分地区划归湖南省岳阳县;湖南省岳阳县的复兴垸、三益乡、十合垸、丘江垸、克成垸、中洲垸、熊家垸,及永固垸、新挽垸、固成垸的各一部分地区划归湖北省监利县(1950年7月)。
1990年10月,监利县被国家 *** 列为全国前10名粮食大县之一。 *** 确定 *** 河渔场为长江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
1991年5月,监利被 *** 列入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2001年,撤销周沟乡,并入周老嘴镇;撤销周河乡,并入汴河镇;撤销观音寺乡,并入红城乡。
参考资料来源:监利县人民 *** —监利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监利县
三、监利在湖北的什么地方
芙蓉之国——监利,犹如镶嵌在江汉平原南端的一颗明珠。东沿洪湖,有水面50余万亩,为监利、洪湖两县(市)共有,西望荆沙,长江水迂回于南,东荆河静卧在北。监利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地利形胜,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古籍浩瀚,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史以来,勤劳勇敢的监利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正是这些不避艰辛,不畏 *** ,不惧 *** ,可歌可敬的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
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埃及人所获得的土地,是由于尼罗河的恩赐。那么,监利人所获得的土地,则完全是由于长江和东荆河的馈赠。
辽阔富绕的江汉平原,原是一望无际的云梦古泽,后经长江的多次泛滥和汉江三角洲不断延伸和扩大而逐渐形成了冲击平原。监利县就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湖北省的南部,洞庭湖的北面,东带洪湖,南濒长江,汉江支流东荆河绕北部边界蜿蜓东去。全县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3237.67平方公里,跨东经112.35-113.19,北纬29.26-30.12,西与江陵, *** 傍江接壤、北与潜江、仙桃(沔阳县)夹河相邻,东与洪湖连壤交界,南与湖南的华容、临湘、岳阳隔江相望。
监利县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高度在23.5-30.5米之间,高差仅 7米。放眼远望,大地似锦,一马平川,打破这种平原单调景观的是位于东部长江之滨的两个小山丘—— *** 山和狮子山,它们是江南丘陵的余脉,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断裂和错动,在长江南移过程中,河床沿断裂层发育成长,这两个山丘即遗留在江北。 *** 山海拔78.8米,为全县制高点;狮子山海拔58米,两山共占地约4平方公里。它们宛如两个威严的武士,守护着监利的东大门,阅尽了人间沧桑,在监利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同凡响的篇章。解放后在 *** 山修建的 *** 山泵站,泄洪引水,气势螃薄,既保证了县内20多万亩农田旱涝保收,又为 *** 山增添了新的景点;近年修复的天妃庙(娘娘庙)高踞于山巅,腑视着长江。登山游庙,极目楚天,远山如游龙起伏,翠叠苍莽;洪湖浮光掠影,雪亮如镜;大江滚滚东去,惊涛拍岸,充满生机活力。如诗如画的 *** ,尽收眼底。
监利的地形大势是:南部长江沿岸,北部东荆河沿岸和西部较高,中间和东部属于湖洼地带,低于西面和南北两侧地区,高低相差6米左右,自然形成撮箕型,宜排灌和水利。之所以这样,是由于长江、东荆河的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溢出河床,当流速减后,便很快沉积下来,形成天然大堤,天然堤随洪水上涨不断增高,两岸地势变得高亢,江河之间就形成地势相对低下的洼地。
狮子山头,看夕阳西下,其乐融融。
监利县是中国内地的普通一县。它的发展与中国的整个历史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的强盛而兴旺发达,也因国家的 *** 而伤痕遍体。
夏商时期,监利县属于古 *** 国。这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时代的小国,它的都城大约在今天余埠(监利)古井口南面约1里的地方。西周时期,监利称为州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个小诸候国。春秋时,楚文王将都城迁到江汉平原的西陲纪南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并吞并了周围的许多小国,州国也为楚文王所灭,监利全境便成了楚国的属地。
公元前576年,河南的许国遭到郑国的侵略,请求楚国保护,得到了楚王的允许,后经过很多周折,终于在公元前586年在监利境内建立了容城国,成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地,建立郡县制,这里为州陵县,隶属南郡(今江陵)。汉初,古容城地域出现了州陵县和华容县(湖南的华容县是在隋朝开皇18年才改称华容的,可能是袭用了这个芳名)。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 *** 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公元 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从此,监利作为一个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
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于是监利就成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隋唐五代时,监利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后周时,曾一度将监利改为复州,宋朝时属江陵府。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设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又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蒙古人加紧进攻中国的南方,兵荒马乱,南宋 *** 自顾不暇而废置监利县。直到元朝末年,顺帝整饬南宋州郡时才又设立。明代监利属荆州府,清朝一直沿袭未变。 *** 废府设道,监利属荆宜道, *** 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 *** 区,后又属第四行政 *** 区。
土地 *** , *** 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监利县是红军、 *** 和 *** 的根据地,1 *** 8年就建立有苏维埃 *** ,属鄂西联县 *** 。1930年9月,在监利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 *** ;1931年12月,在监利县周老嘴成立了湘鄂西省苏维埃 *** 。1943年至1946年间,在监利西北地区设立监利县人民 *** ,县东北地区设立监沔行委会,均属襄南政务 *** 会领导1947年至1949年县北已成为解放区,属监沔县 *** *** 管辖。1949年4月全县解放,属沔阳专区,1951年改属荆州专区,现属荆州市。
监利的人口数字,在明朝以前无据可考。明朝始有户口记载。如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为 5957户,28185口。以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其户口稍有增减。由于当时赋役的轻重系于人口的多寡,所以隐瞒人口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统计数据也很不精确。
明朝末年,由于长期的战争 *** ,灾荒和瘟疫,使监利县的人口损失过半。现在的监利居民,如果翻阅他们的家谱,就会知道,很多是在清朝初年由江西一带迁移到监利定居的。清朝 *** 时期,由于社会相对 *** 和清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使监利人口增长非常之快。同治两年(公元1865年),编审全县男女老少人口共为882609口, *** *** 时期,由于瘟疫灾荒和 *** 势力的大 *** ,到1934年全县人口减少到468777人;1949年,全县有人口56万;1999年,监利人口已达到 141万。现在,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全社会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监利的居民,汉族占99%以上,少数民族有 *** 、壮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共700多人,以 *** 居多。
*** 居多是由河南省唐县迁入的三户做马、牛、羊生意的商人发展起来的。其中姓王的一户,姓武的一户。一百多年来,已发展到了几百人。其于的少数民族均系近百余年来,先后从外地流入监利定居的。
各种 *** 于不同的时代传入监利, *** 和道教最早,其余的至多不过百余年的历史。 *** 带进了 *** 教, *** 教于1900年传到了监利, *** 教是1906年由两个瑞典人传入的。但这些 *** 并没有在监利广泛传播。更没有给监利居民的生活带来大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又长期与汉族人聚居在一起,他们的特征自然地逐渐消失。现在监利境内的少数民族人外表到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人并无二样。
给监利居民以很大影响的是儒教,此外还有一些原始的土生土长的 *** 。如果你走入监利农民的住宅,就会看到堂屋的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国亲师”的牌位。儒教崇拜的是“天地君亲师”,辛亥 *** *** 了帝制,没有君主敬奉了,神龛上的“君”也就变成了“国”。
解放以前,封建的宗法 *** 普及全县。很多村落都是根据同姓聚居的姓氏来命名的。各姓都有户长、族长、房长。所谓户长,就是一姓之长,他的职权是 *** 祖先执行家法。解放以后,随着社会 *** 的变更和生产力的发展。宗法 *** 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它的残余仍然象幽灵一要,不时在社会上和人们的心中游荡,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死灰复燃之患。
监利居民的方言土语较多,而且监南与监北的口音很不一样,这可能与清初大批 *** 来监利定居有关。监南人在外地很多会被人们误认为是湖南人,监北人则被认为在沔阳人。
监利县的风俗习惯与邻县大致相同。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神、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称为“拜年”。正月初九为“上九日”,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圆霄灯会;清明前后,家家踏青扫墓,祭奠去世的亲人;五月初五,贺端阳,门前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船;六月六日,娇阳似火,家家晒衣物,称为“晒龙袍”,七月前半月,到处烧化纸线,告慰祖神;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饼茶点,叫“中秋赏月”;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日”;家家挑腊水泡糍耙;二十四日过小年敬灶神;三十晚上叫“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置办丰盛的酒菜,开怀畅饮,称“团年”,也叫“吃年饭”;子弟向父兄拜揖喊“辞年”,到了晚上,家家一团火,家人围火而坐,叙旧迎新,俗称“三十夜里火,十五夜里灯”。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称为“守岁”。
监利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我国文化的特定氛围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随着现代社会的 *** 与进步,社会结构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现在监利的婚丧礼仪,节日风俗正在接受现代社会的广泛熏陶。
四、湖北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湖北江汉平原,因其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显著的发展优势,成为了长江经济带不可或缺的农业支柱。这片区域的农业生产贡献巨大,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60%,在全国占比为5%至12%,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汉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次是小麦,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0%,被誉为湖北省的“粮仓”,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自明朝起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称。
仙桃市尤为突出,拥有160万亩肥沃耕地,是全国粮、棉、油、鱼、猪、蛋的重要生产基地。粮食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棉花40万亩,油菜100万亩,蔬菜60万亩,水产养殖56万亩,淡水产品养殖在全国名列前茅,年出栏生猪100多万头,家禽出笼量8000多万只,禽蛋产量50万吨。江汉平原土地肥沃,经济作物如花生、红薯、大豆、高粱等产量可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广阔前景。
监利县作为产粮大县,大米年产量超过60万吨。江汉平原的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产量占全省65%以上,是湖北省更大的棉产基地,也是优质高产棉花的重要产区。天门市则是产棉大县,棉花产量约3万吨。此外,江汉平原的油料作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油菜和芝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40%以上。湖区则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区,这里有丰富的四大家鱼和鲤、鲫等鱼类,还有虾、蟹、贝类以及莲、藕、菱、芦苇和水禽资源。荆州市的莲产量位居湖北之一,洪湖的野鸭更是湖北的特色特产。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 *** 县、监利县、 *** 市、洪湖市、松滋市8个县市区及仙桃、潜江、天门3个省直管市,并辐射周边武汉、孝感、荆门和宜昌4个市的部分地区。江汉平原因其地跨长江和汉江而得名,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鱼米之乡监利和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城市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